二战时日本的三八式步枪,在中国有一个简单朴素的小名儿,叫三八大盖。加上刺刀,三八式步枪可以说是二战中最长的步枪,总长度可以达到1663mm。
而三八式步枪刺刀上的钩子,其实是护手钩,笼统来说也能称之为刀格。刀格本身也属于刺刀的一部分。
刺刀,刺杀用的冷兵器。最早诞生于法国的一个小城镇。但是刺刀在全世界的闻名却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日本人的宣传嘞。
日本武士道精神根深蒂固,动辄就要分分钟切腹自尽(开玩笑)。一般来说日本武士佩戴的武士刀,包括太刀、脇差都可以作为切腹的工具, 其中不少武士刀都拥有刺刀的某些特点。
日本武士道的流行也给刺刀带来一定的知名度。在冷兵器时代,士兵们之间需要进行面对面的格斗,这个时候刺刀就成为了相对有力的武器。
刺刀分为刀柄、刀格、刀身和刀鞘。护手钩属于刀格,甚至可以说题目中所说的的那个钩子指的就是刺刀刀格这一部分。
刀格,处于刀柄和刀刃之间。一般来说,刀格的组成十分简单,一个是枪口环,另一个是护手钩。组成虽然少,但是它的作用却不可忽视。
第一,保护手。正如其名,护手钩有很大一部分作用是为了保护手部,避免握着刀柄的手向前滑,被刀刃划伤。突出来的弯钩,完美的阻止了握刺刀的手和刀刃的接触。
第二,保护枪口。事实上,在枪支的发展历史上,刺刀的地位曾经一度下滑。尤其是热兵器时代刚来临的时候,刺刀非但无法发挥它真实的实力,反而会增加枪支的重量,影响士兵在战场上的发挥。
因此,刺刀一度被军队训练忽视。比如在20世纪70到80年代期间,美国陆军甚至把刺刀这一项训练科目取消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刺刀和枪枝连接后经常出现连接不牢的情况,这会严重影响射击的准确度。导致士兵在战场上既无法发挥枪支的射击作用,也无法发挥刺刀的格斗作用。这也是刺刀曾经被忽视的重要原因。
而刀格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上方的枪口环方便刺刀牢牢地固定在枪管上,有效缓解了刺刀给射击带来的消极影响。而下部的护手钩则解除了刺刀可能给士兵带来的伤害。
第三,方便格斗。众所周知,日本武士道精神对格斗决战这些东西很看重,刺刀又非常适合白刃战。因此在二战中日本选择在三八式步枪上加入刺刀辅助作战。
实际上,护手钩对于刺刀的运用有重要作用。在刺刀上加入这一个护手钩,看似没有什么用,其实能起到不小的加成作用。
近身格斗非常注重武器的使用,当可以灵活运用,达到人和武器合二为一的时候。护手钩的格挡等各种作用就显示出来了。小小的改动往往会使格斗的武力值上升好几个度。
在中国古代,也有一个武器名叫护手钩,又称作虎头钩,传说那个蓝脸的窦尔敦使用的武器就是它。
一旦护手钩使用得当,可以当作具有锋刃之尖的剑,或者是戈和矛组合体的戟,又或者是有“百兵之王”称号的枪。集多重兵器的优点于一身,可见护手钩可用于杀伤的范围十分广泛。
在刺刀上安装护手钩也是为了显示刺刀在格斗中的地位,刺刀曾经在热兵器刚到来的时候被人忽略,后来又重新流行,比如非常受人欢迎的各类“瑞士军刀”。
事实证明,武器格斗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它会让士兵真实感受到战场的存在。体会到战场的热血和无情,从而增长士气,在一定程度上促成战争的胜利。而刺刀上的护手钩则是为武器格斗加成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