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契丹往事番外篇24

 陆一2 2019-09-03


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9月15日,契丹太宗耶律尧骨率五万契丹铁骑在太原城下先示敌以弱,引诱后唐张敬达征剿军团的步兵渡过汾河追击契丹诱敌的三千不披甲羸弱骑兵。后唐步兵大部刚刚渡河,契丹伏兵尽起,将后唐军截为两段,步兵遭受重大损失,战死一万余人。

契丹大军和太原城中的石敬瑭军队乘机将张敬达军团围困与晋安寨内。

尧骨指挥的契丹军虽然获胜,自身损失也颇巨,夷离堇(8年后改称北、南院大王)的鲁死于战阵。尧骨战后还严厉申斥南府宰相鹘离底、奚族监军寅你已、大将陪阿“临阵怯懦”。的鲁战死、三位高阶贵官得到尧骨如此考语,足以说明契丹赢得战争之艰难,唐军战斗之英勇。

此战之前,后唐军队是一支常胜之师。从李国昌、李克用父子成军开始,庄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末帝李从珂都久经战阵,无论剿灭黄巢、灭梁、灭蜀,还是此前对敌契丹,除了内乱,还没有一支外部军队能在重大战役中对他们取得过决定性的胜利。

因此,以张敬达为首的后唐将帅都认为这只是暂时性挫折,仍然保有勇气和信心。此时,征剿军团还剩下大约五万士卒,战马一万多匹。他们在晋安寨中固守待援,相信皇帝一定会调集京城近卫军和各镇兵马来营救他们,等援军云集之日,就是他们复仇雪恨之时。

尧骨和石敬瑭联军在晋安寨外的包围圈长达百余里,旌旗相望,穹庐相连,而且铺设了几道绳索,绳索上挂了很多铃铛,只要绳索被触动,铃铛就会发声示警。尧骨还带来很多漠北恶犬,环伺在晋安寨四周,如果夜里后唐军有异动,恶犬立即狂吠,让他们寸步难行。

末帝派遣的三路援军确实已经抵达晋安寨附近,特别是北平王、幽州节度使赵德钧父子率领的一支援军就驻扎在距离晋安寨不过五十里的团柏谷。

可是,赵德钧自己想过皇帝瘾,不仅不去救援被围困的张敬达军团,还派遣使者给尧骨献上金银绸绢,请求尧骨以契丹国名义为自己称帝背书。

其他两路援军见兵力最为雄厚的赵德钧都没有展开攻势,也遥遥地驻扎下来,静观成败。

眼看时间到了十一月,晋安寨的后唐军团已经被围困了六十多天,后唐吏部侍郎(组织部副部长)龙敏对郑州防御使(警备司令)李懿说:“而今,晋安寨危在旦夕,张敬达军败亡,社稷必然倾覆。您是圣上的近亲,难道一点不担忧吗?”

李懿认为他是危言耸听,不以为然地说:“北平王等三路大军难道还不能击溃契丹人吗?”

龙敏摇摇头说:“我就是幽州人,我很清楚老乡赵德钧的为人,他有狮子的凶心和兔子的怯弱,却没有狐狸的狡猾。恐怕他还藏有什么别的念头,怎么能依仗他?”

稍停,他又说道:“我有一个大胆的计划。陛下身边护驾的士兵还有一万多人,只要挑选一千精锐骑兵,由我和郎万金将军带领,悄悄穿过介休(山西晋中)的山间小路,突入晋安寨中。哪怕只有一半人入寨,只要让张大帅知道,救援他的大军近在咫尺,冲破重围,就可获救。他们一定会奋起反击,晋安寨一动,其他几支队伍也必然跟进,危局不就解了吗?”

李懿大为震动,立刻请示末帝,替龙敏说项。谁知,末帝却意气消沉地说:'龙敏的胆气虽壮,但为时已晚,不济事了!'

十一月中,晋安寨中粮草告罄,不得已用木屑和粪便中淘出的草籽来喂马,马匹饥饿不堪,互相撕咬马尾为食,大批战马饿毙。战士们就靠分食死马度日。彰武军节度使高行周和大将符彦卿率领少量骑兵做过几次突围的尝试,因众寡不敌均劳而无功。

定州节度使杨光远和邢州节度使安审琦都劝主帅张敬达出降。张敬达决然道:“我深受明宗和今上的厚恩,统领大军吃了败仗,已然辜负了两代皇帝的恩德,怎么可能投降呢?朝廷的援兵迟早就到,我劝你们再忍耐两天!假如真到了穷途末路,你们不妨砍下我的首级出降,也算奇功一件!”

杨光远暗中目视安审琦,示意他下手宰掉张敬达。安审琦钦佩张敬达的为人,不忍下手。

高行周听到了一些风声,便常常率领壮士尾随在张敬达之后保护他。张敬达仍然不明就里。

十一月十七日早上,五大节度使都去张敬达大营商议脱困事宜。杨光远先到,他趁张敬达没有防备,突然拔刀砍倒了张敬达,并割下首级,和本部士兵一起鼓噪投降。后唐大军群龙无首,只好大开寨门,列队出降。

契丹往事番外篇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