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诗词文本从《宋诗鉴赏辞典》

译文 十年的岁月连回家的梦想都不曾有过,此时此刻我独立青峰之上面对着野水无涯。山雨初停的时候,天地间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呢?
作者简介 谢枋得(1226~1289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赏析 南宋亡国后,谢枋得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治所在今江西上饶)的身份在今浙赣交界处抵抗元兵。不久,信州失守,他改名换姓逃入闽赣边境的武夷诸山,抗节隐居,转徙山区十二年之久。这首诗写于隐居后期,东南一带的抗元烽火已被扑灭,元朝统治者正开始访求亡宋遗臣,收买汉族士大夫。 诗题中之“武夷山”,在今福建崇安县境。其峰峦之胜,古今驰名;南距建阳不出百里,谢枋得隐居后期曾卖卜论于建阳市中,此武夷山当为其游踪出没处。但是这首诗并非实写山景,而是作者面对当时的政治情势在借题发挥,别有一种意境在;因此诗题中的武夷山又不必坐实在崇安境内,可泛指作者自德祐二年(1276)后转徙其间的武夷山脉北段诸山。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指抗元兵败后的十年间从未还家。这里不说“未还家”,却说“无梦得还家”,简直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可见其决绝之情。谢枋得的家乡失守时,妻儿被掳,国亡家毁,早已无家可还,这是一方面。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遗民,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总是逃入深山以表示不臣服新朝政权。他的“无梦得还家”,正是表明前此十年之志:抗节隐居。这一句领起下文。
决绝到连还家的梦也不曾有过,栖息山间也就怡然自得了。“独立青峰野水涯”,奇峰挺秀,野水悠悠,是一幅绝妙的水墨画,但这又不纯是写武夷奇观,中间倾注着诗人的思想感情,这巍然挺立的青峰,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的性格、形象的写照。 第三句一转。“天地寂寥山雨歇”,简直辨不清是真在写沉寂的山中气象,还是在叹息人间的万马齐喑?南宋亡国后,东南各地的武装抗元斗争曾持续好几年,当时正转徙山间的谢枋得,不免欣欣然有山雨欲来之感、东山再起之志;可是不久,抗元的武装都被镇压,近十年过去了,而今是一片沉寂。这种政治情势的变化,对于绝世孤臣是十分严峻的考验。诗人何以自处?诗中并未明说。但在这“天地寂寥山雨歇”,之际,末句忽然提到独立世外,傲霜吐艳的山中梅花,并深致仰慕之情,无疑他要以梅格自期。他后来不应元廷的征召,屡荐屡辞,最后强征入都,终于绝食殉节。如此坚决的不合作态度,在这首诗中早已表白了。
这是一首咏怀诗,不是写景诗。“即景抒怀”、“托物言志”,是古代诗人经常采用的手法。此诗作者自置于青峰野水之间,以梅花品格相期许,正是借此以言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