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奴隶社会的丧葬文化具体研究:商代的墓葬与棺椁

 昵称413468 2019-09-03

由于缺少文献记载,考古发掘资料也很少,所以,我们对夏代的丧葬情况知道的不多。已发掘的夏代墓葬,主要分布在河南偃师、郑州、洛阳和山西南部,都是些中小型土坑墓。被认为有代表性的是1957年在偃师二里头发掘的一座墓葬。

这种墓葬,是在一个长2.3米、宽1.26米的大坑里,内套着一个长1.7米、宽0.74米的小坑。大坑是墓穴,小坑是棺室。但陪葬物品较多,除石器、陶器外,还有铜器。商代就不同了,商墓在许多地方都有发现,而且数量很大。

仅河南安阳、郑州、洛阳、辉县等地,就发现了数千座,为研究商代丧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关于墓葬形制,就已发掘的商墓来看,大致可分为小型墓和大型墓两类。小型墓是一般民众的墓葬,占绝大多数;大型墓是奴隶主贵族的墓葬,为数很少。

小型墓是指没有墓道的土坑竖穴墓,一般长2米、宽1米,最大的长5~6米、宽3~4米;最小的长2米、宽0.5米,仅能放进尸体而已。墓坑深度不等,一般在2~5米之间。这种土坑竖穴墓,墓口稍大于墓底,墓穴的四周,在接近墓底的地方,大多有土台,称“二层台”。

二层台”一般宽0.2~0.4米,头部一端稍宽,用来放陪葬物品。墓底的中央,多挖有方形小坑,因小坑的位置正好在尸体的腰部,所以称“腰坑”。这种带“腰坑”的墓穴,在商代特别流行。1953年在安阳大司空村发掘的122座完整的商墓中,有104座带有腰坑。

大型墓是指带有墓道的墓葬,就目前已发掘的来看,可分为“亞”字型、“中”字型、“甲”字型3种。所谓“亞”字型,就是有4条墓道,由墓室向四面伸出,形状同“亞”字;所谓“中”字型,就是有2条墓道,由墓室向方向相反的两边伸出,形状同“中”字;所谓“甲”字型,就是只有1条墓道,由墓室向一边伸出,形状同“甲”字。

开挖墓道,是为了便于大型棺椁和陪葬物品的进入,所以墓室规模很大,如在安阳西北岗发掘的一座“亞”字型大墓,墓室面积400平方米,深12米;武官村的一座“中”字型墓,面积340平方米,容积为1600多立方米。

关于棺椁,由于商代冶炼技术的高度发展,金属工具已普遍使用,这就给加工大型木材提供了方便。所以,木制棺椁相当流行。据考古发现,凡上面所说的大型墓,无不使用棺椁,而且形体很大。

如1950年在安阳武官村发掘的一座“中”字型大墓,墓中的椁板虽然已经腐朽,但从墓室四壁的印痕可以清楚地看出,椁底是用30根粗大的圆木铺垫,并用半面削平的原木作“井”形交叉叠垒,共9层,构成椁室;椁顶也是用原木排铺而成。有的大墓椁室顶板上还带有雕花,覆盖彩绘布幔等物作装饰。

中小型墓一般只使用木棺,棺外无椁,但也有棺椁并用的。安阳大司空村是殷商一般民众的墓葬遗址,1958年在这里发掘的51座土坑竖穴墓中,有8座棺椁并用。有的还在棺椁盖上用红、黄、黑、白等色进行了彩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