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麻醒来后,应该怎样配合医生?

 麻醉MG 2022-10-09 发布于山东

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来治疗。据观察,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人均手术次数越高,有的地区甚至可以超过1.0。这意味着,平均每个人要做一次以上的手术。

既然涉及到手术,必然离不开麻醉。随着舒适化医疗的普及,无痛、舒适的全麻已成为越来越主流的麻醉方式。像门诊的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及无痛活检等检查,都是在小型的全麻下完成的。

这里指的小型,主要是强调门诊实施的全麻具有时间短、麻醉深度浅的特点。因为门诊实施的诊疗大部分都是一些无创的侵入性检查或者较小创伤的检查或治疗,加之门诊人数较多,因此麻醉苏醒快的静脉全麻备受外科医生欢迎。
一些住院手术的麻醉,也在舒适化医疗的推动下逐步以全麻为主。从医疗技术安全性角度来讲,对于绝大多数的病人或者非特殊病例,全麻在呼吸循环管理的安全性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很多疑难、危重症手术都在全麻下完成。
面对越来越多的全麻数量增长,医院已经在硬件设施配备、技术方面已经做好了全面的准备。那么作为准备手术的病人,全麻醒来后,应该怎样配合医生?
首先,我们需要对全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1.全麻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当病人进入手术间后,核对信息完毕就开始了全麻过程,直至病人清醒拔除气管导管为全麻结束。

2.全麻都会用到哪些药物?
大致分为几类:镇静药、镇痛药、静脉全麻药或吸入麻醉药、肌肉松弛药以及减少分泌物的药物等。根据手术的特殊性或者病人的不同,可能会用到其他很多类药物。

3.全麻过程病人是处于什么状态?
在全麻过程中,病人对外界包括痛觉在内的感知消失、大部分反射消失及体动消失。外观看,病人处于一动不动的姿势。

4.全麻过程病人能不能听见或者看见?
由于达到手术要求的麻醉深度远高于镇静的深度,因此病人的视觉和听觉都是消失的。在麻醉中,有一种监测手段就是根据听觉诱发电位来监测病人麻醉深浅的。也就是,当病人可能会出现听觉的情况下,麻醉医生已经提前加深麻醉了。所以,手术中听不见。

5.全麻苏醒的时候能自己喘气吗?
由于在全麻过程中病人是无法呼吸的,麻醉医生为了保证术中有充足的通气,会为病人建立人工气道并使用呼吸机为病人供氧。在手术快结束的时候,麻醉医生会停止注射肌肉松弛药(一类可以让肌肉松弛的药)。当肌肉松弛药大部分代谢之后,病人的呼吸会自动恢复。因为麻醉医生还要具体情况考虑是否拔除人工气道(气管导管),所以此时病人的嘴里可能仍然有一个管子,但这并不影响呼吸。
通过以上,相信大家对全麻大概有一个了解了。如果还有哪些不明白,可以留言咨询。
那么,病人在苏醒的第一时间该怎么配合麻醉医生呢?

首先,麻醉医生会呼叫病人。如果听到了呼叫或者指令,应积极予以回应,以便麻醉医生更好的判断情况。
其次,不要乱动。此时病人身体上还连接有很多生命体征监护设备,不要因乱动而扯掉这些设备。另外,气管导管或者是尿管可能很不舒服,但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自行扯掉气管导管或者静脉输液通道,可能会危及生命。
作为病人家属,一定要重视医护人员对术后护理的要求,切不可自作主张,因为医生的经验都是多少代专家及成千上万的病人共同用血的、生命的代价换来的。

学术文章、科普文章约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