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赛里木湖—蒙古语意为“山脊梁上的湖”,哈萨克语意为“祝愿、祝福”,汉语则称其为“三台海子”。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今年7月,应朋友之邀,再次走进新疆,了了一睹赛里木湖的夙愿。七月流火,内陆已是一片炙热难耐,暑气蒸腾。但博乐的天气却清风悠悠,凉爽无比,这不,一下车,顿感赛里木湖寒意袭人,幸好,有所备,马上披上长衫。 据史料记载,一直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三岔口处,历史上一共有五个“台”(驿站),分别为一台、二台、三台、四台、五台。而这几个“台”大约在元朝时期就设立了。那时候,位于伊犁境内的阿里麻力是成吉思汗的二儿子察哈台汗国的都城,来往于阿里麻力的商贾旅人川流不息,且多为骡马徒步行走,故而设此“台”多为旅人过客歇息之用,当然也为军事服务。此处的“三台海子”,由此而生。后来,清王朝也沿用了此方法。由于丝绸之路北道经过赛里木湖,因此,湖区还遗存有岩画、乌孙国古墓群、寺庙遗址、敖包(鄂博)、碑刻、古代驿站遗址等。 我们六辆越野吉普车在宽阔的湖边大道上长驱而行,沿着“三台海子”——赛里木湖的近90公里的环形公路饱览全湖景致。面对浩瀚的湖面,我突然想到二十多年前,我在黑龙江省密山市境内,观看兴凯湖的情景。兴凯湖可称为真正的海,一片汪洋,浩荡恣肆,湖水浑浑沌沌,汹涌澎湃,卷起千堆雪浪扑向岸边……当时,我被兴凯湖的粗犷、质朴和恢宏所深深震慑。可惜的是,兴凯湖有三分之二属于前苏联。而今,眼前的赛里木湖却温润的躺在新疆博乐境内的天山山脉中,宛如玉宫里的琼瑶天池,又如一块蓝色的琥珀,在空旷的天野里熠熠闪烁。难怪南宋著名思想家邱处机路经此湖时发出由衷的赞叹:“大池方圆二百里,雪山环之,倒影池中,名之曰天池”。元朝大臣耶律楚材也赞美道:“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而清末文人宋伯鲁则以“四山吞浩淼,一碧拭空明”的诗句,玲珑剔透地描绘出了赛里木湖雄旷清澈、满目澄明的自然景色。就连诗人艾青也一往情深地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你 .......... |
|
来自: 我是我32rsp58x > 《游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