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解读:本专题有两个学习要点:一是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征;二是了解中国早期国家特征。 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要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来认识。这里需要知道考古学家对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存所作的区系划分,以及主要区系各自的特点。 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是指夏、商、周三个王朝的统治特征(周朝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放在西周表述)。从石器时代到西周,文献资料缺乏,考古材料的作用非常突出,如果没有传世文献的帮助,考古材料的价值也无法充分发挥,因此我们需要知道他们两者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了解中国早期国家特征是本专题的重点。早期国家与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国家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主要在于都是世袭王朝,具有职官、军队等国家机器;不同点主要在于以部落联合或分封制为基础,集权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不同点是理解早期国家“特征”的关键。由于夏朝缺乏直接资料,这方面的问题可以主要在商朝、西周讲述。商朝讲述“内外服”问题,亦可涉及神权政治因素。西周主要讲述分封制,显示其比商朝的进步之处。 在讲述中国早期国家特征时,要求使用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等不同材料,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考古材料不仅包括甲骨文和青铜铭文的载体——甲骨和青铜器,更主要的还有史前文化遗址及其出土的代表性器物。它们都是所在时代的物质遗存,甲骨文、青铜铭文更以文字形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活动和思想,对于了解所在时代具有不可代替的价值。相比之下,反映上古历史的传世文献,大都处于后人追溯和概括,史料价值不免要打折扣。但考古材料通常是零碎和散乱的,只有结合传世文献,才能对其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解读。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是了解上古历史的基本途径。 注:本课件可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