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启示》连载18

 晨光_doc 2019-09-04

《童殇启示》——苦难的童年,为什么是一生的罪过

日记18  情感垃圾箱

从爷爷家分出来后,家里什么也没有,但妈把家里困境的恶气全部清算在我的头上,一唠嗑就是这孩子吃得多,其实本意是想说“这么穷的日子,本来没你就离婚了!现在你还这么能吃,什么家具也添置不上”,妈谁都不能指责,这孩子才是最实际的情感垃圾箱。这种愤怒已经达到鸡蛋挑骨头的底线。

 其实每天家里最饥饿的就是孩子,因为正在长身体,所以对营养的需求一定是超过成年人的。本来家里就看不上我,从家里要吃的,就和要杀了我一样,令人毛骨悚然。所以就有了我伴随一生的贫血症状。

    监护人决定的是人的能量级别,而人自身的努力只能改变人的能量值。周围人的命运都在非理性的偶然下延续着,所以成才率会是偏低的,要走出这样的怪圈可能还有一段遥远的路,这会是族群的衰落的原因。

                                                                  接续连载19

       背景资料:婴孩的需求之一感觉需求

人们在肚子饿的时候,就会感到饥饿,这种生理反应叫“物质需求”,对物质需求的满足程度,是一切需求的基础。我们还有另一种需求,称作“精神需求”。孩子出生后随着脑的迅速发育以及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不但身体在长大;精神活动也开始萌发,孩子就有了“精神方面需求”,这种需求,左右了孩子的身体和智力的发育,应该说,孩子的这些要求的程度一定有个体的细微差别,但对这些需求的满足程度,才是决定了孩子智商和情商的发展状况的要因之一。这是常常被成人忽略的隐性需求,但意义绝不低于其他要求,甚至更高。

有着带孩子经验的人都知道,抱着孩子走出家门,在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中,他们会表现出无比的兴奋,眼睛不住地看,小嘴不停地咿呀出声,小手不停地挥舞表达着。缘何,原来大自然的声、光、色、形等新鲜事物,迎合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满足了他的“感官需求”。不仅如此,这些良性刺激又可通过视、听等感觉器官传入大脑,使脑发育获得更多的直接与间接的“能量”。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些,行动就易如反掌了。如,触摸大自然,让孩子的视、听感官“吃饱喝足”,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感觉需要,又能健脑益智,可谓一举两得的举措;这一过程有力的推动了孩子积极向上的心里空间,为开朗性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