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物长不好,90%都是缺“碳”造成的,农作物缺碳不容忽视

 五湖四海董庆银 2019-09-04

碳是植物所需六种大量元素之首,土壤有机质含量太低,意味着农作物基本上不能由土壤吸收到水溶有机碳。农作物从根部得不到碳供应,这就导致缺碳。那么,作物为什么会缺碳?作物缺碳有哪些影响呢?

作物为什么会缺碳?

1)白天CO2浓度不够(约0.03%),远远达不到光合作用所需的更佳浓度(约0.1%)。导致“碳饥饿”

2)夜间和阴雨天,作物几乎没有光合作用,转化率更低!

3)土地贫瘠,缺乏有机质和微生物等影响水溶碳源!

作物缺碳的严重性:

1、根系衰弱

土壤缺乏能被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直接吸收的水溶有机碳——有效碳,将直接造成作物根系不能正常生长即农作物根系衰弱、老化。这就是农作物减产和抗逆性差、土传病虫害多发的根源。

2、作物早衰

农作物早衰的原因,自然与根系衰弱直接相关。大量试验充分说明:有充足的有机碳,植物生命力就旺盛,就长寿高产;反之,植物就早衰,就减产。

3、黄叶病或失绿症

阴雨天光合作用接近停止,空气中CO2不能正常被吸收转化,农作物的碳营养和碳能源双双下降。

阴雨持续,就产生黄叶落叶,有些作物的新叶表现为失绿。一般误认为是“水浸”,其实只有同时烂根才是“水浸”,一般并不是“水浸”而是缺碳。

4、作物亚健康

什么是农作物的“亚健康”,就是植株没有明显的病症,却萎缩慢长,或纤萡虚长,还有就是完全失去了原生态的气味。当前一般农作物的化肥营养供应是充足的,但往往就是有机营养严重不足,也即缺碳。

如果有根部吸收有机碳作补充,不但可继续进行物质转化和积累,还可供应新陈代谢的能量。一旦缺碳,这种情况就不能进行,于是植株就日夜交替周而复始地出现间歇性“透支”,这就使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和完成物质积累,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5、削弱防病抗逆机能

植物对抗恶劣环境和防抗病害。主要靠自身产生的能量和“信息素”、“修补物质”。在环境条件恶化的情况下,一般正常的光合作用也不能再进行了,这时更需要由根部吸收有效碳来补充能量。

有机碳肥的主要功能

(1)直接补充碳:碳肥主要优点就是含有能被植物直接吸收的碳物质,碳物质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后,能直接合成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有机质。

(2)调节土壤中的碳氮比:通过在土壤中施入碳肥,能改善土壤中根系周围的养分结构,有利于根系的生长。

(3)养分更全面:碳肥中含有的养分更全面,含有多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的氨基酸和各种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作物生长更加健壮。

(4)调节生长:碳肥中含有许多能直接被根系吸收的氨基酸、各种酶,对植物的生长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由此可见,碳元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营养元素,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