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上报的正式稿)NEW质量手册 16-09-18
2019-09-04 | 阅:  转:  |  分享 
  
质量手册依据标准:ISO9001:2008发布日期:2016年09月18日实施日期:2016年09月18日受控文件□非受控文件□编制Pre
paredby华淑梅日期Date审核Reviewedby金保库日期Date批准ApprovedbyPietroSavo
ldelli日期Date吉林中意核管道制造有限公司(JSI)吉林市吉林高新区吉丰东路86号章节标题过程文件备注0.1手册修订记录
0.2公司概况0.3颁布实施令0.4质量方针0.5组织机构图0.6职能分配表1.0范围2.0引用标准3.0术语定义和简称4.0质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4.1总要求4.2文件要求5.0管理职责5.1管理承诺5.2以顾客、环境、员工为关注焦点5.3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5.4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5.5策划5.6职责、权限和协商、沟通5.7管理评审6.0资源管
理6.1资源提供6.2人力资源6.3基础设施6.4工作环境7.0产品实现7.1产品实现的策划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3产品实现
过程的开发7.4采购7.5生产和服务提供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7.7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8.0测量、分析和改进8.1总则8
.2监视和测量8.3不合格品、事件调查和不符合控制8.4数据分析8.5改进附件程序文件清单0.1手册修订记录Section章节
Edition版本Revision修订Subject主题Date日期55.4.101015.4.1公司质量目标:修改e)培训计
划完成率:由100%改为95%。增加f)顾客满意调查率100%;g)主管道和波动管检验项目合格率100%。2014-03-27页眉
0101所有修订由00改为01(手改)。2014-03-270.60102修改7.5.4顾客财产,删除“删减”字样。所有修订由
01改为02(手改)。2014-08-110.30103修改“颁布实施令”的日期2016-01-290.50103组织机构图0.6
0103职能分配表30103术语定义和简称5.50103职责、权限与沟通8.30104修改8.3.4和8.3.5条款。2016-0
9-18备注0.2公司概况吉林中意核管道制造有限公司是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吉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的专业生产
核电锻造主管道和波动管的专业化公司,公司成立于2009年7月21日,注册资本10209.82116万元。公司注册和生产经营地址为吉
林市吉林高新区吉丰东路86号,法定代表人:刘洋;经营范围: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用主管道和波动管的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吉林中意核
管道制造有限公司的技术协作公司是意大利IBFS.p.A.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79年,主要生产核电站、常规发电站、石油和天然气及
石化行业用管材、管件和配件,可生产各种材质、各种复杂尺寸的无缝管、对焊无缝管件、有缝管件及锻件。意大利IBFS.p.A.公司还拥
有制造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AP1000主管道和波动管的先进技术,是第一个成功研制AP1000核电主管道并成为美国西屋公司合格供应商的
公司。中意公司引进了意大利IBFS.P.A公司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对于关键技术和工艺,意大利IBFS.P.A公司派专家团队对中意
公司进行现场指导,为主管道和波动管100%满足技术规格书的要求提供了有力保证。2015年6月,中意公司生产的三门3号机组波动管,分
别调配到三门2号机组和海阳2号机组(核电依托项目),经安装公司现场验收,交付的波动管为“零缺陷”。波动管的质量得到了安装公司、采购
方有关专家的高度认可和称赞,国核工程公司称中意公司生产的波动管为“AP1000波动管国产化以来的精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中意公
司致力于打造“零缺陷”的主管道和波动管,以优质的质量确保核电厂的安全运行。0.3颁布实施令为满足用户要求,规范公司的质量
管理活动,中意公司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编制了《质量手册》。本《质量手册》符合ISO9001:2008《质量
管理体系要求》和中意公司的实际。本《质量手册》是中意公司质量管理的法规性文件,是进行质量活动并使之持续有效的基本准则,全体员工
必须贯彻执行。我授权公司运营经理金保库为管理者代表,全面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并推进其持续有效,协调和处理运行中的有关事宜。授权质保
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日常监督、检查和维护。本手册自2016年02月15起开始实施,现予批准发布。吉林中意核管道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6年09月18日0.4质量方针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精心制造、科学管理。质量方针说明:质量第一:质量是产品的生
命,也是公司赢得用户信任的必要条件,在核电主管道生产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将质量作为衡量员工绩效的指标。用户至上:以用户为关
注焦点,充分体现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倡导的理念,充分理解用户的质量要求,并在制造过程中满足用户要求。精心制造:严控生产过程,做到凡事有
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科学管理:在制造活动中注意数据的收集、积累、分析和利用,力争各种决策、计划建立在
数据翔实的基础上,使管理有的放矢,实现科学管理。总经理:MrPietroSavoldelli2016年09月18日0.6
职能分配表部门/岗位条款要求总经理管理者代表运营经理兼技术部生产部质检部质保部市场部综合管理部生产车间备注4.1总要求▲△
△△△△△△4.2文件要求△△△△△△▲△5.1管理承诺▲△△△△△△△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方针▲△△
△△△△△5.4策划▲△△△△△△△5.5职责、权限与沟通▲△△△△△△△5.6管理评审▲△△△△△△△6.1资源提供▲△△△△△
△△6.2人力资源△△△△△△▲△6.3基础设施△△▲△△△△△6.4工作环境△△▲△△△△△7.1产品实现的策划△▲△△△△△△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3设计和开发删减7.4采购△△△△△▲△△7.5.1生产和服务过程的控制△△▲△△△△
△7.5.2生产提供过程的确认△△▲△△△△△7.5.3标识的可追溯性△△▲△△△△△7.5.4顾客财产△△△△△▲7.5.
5产品防护△△▲△△△△△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8.1总则△△△△▲△△△8.2.1顾客满意△△△△△▲△△
8.2.2内部审核△△△△▲△△△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3不
合格品控制△△△▲△△△△8.4数据分析△△△△▲△△△8.5改进△△△△▲△△△▲归口管理△关联1.0管理原则公司以八项质
量管理原则作为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
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在质量管理中倡导:以顾客满意为导向,实施
全员、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用户生产满意的产品。2.0范围与应用2.1本手册依据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编
制而成,适用于核电锻造主管道和波动管的制造和售后服务。适用于与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场所和过程。2.2删减说明核电锻造主管道和波
动管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中意公司按照技术规格书的要求和图纸进行加工,故此删减7.3条款。3术语定义和简称3.1术语和定义本手
册中的术语和定义引用“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的术语和定义。3.2简称JSI吉林中意核管道制造
有限公司QSM质量手册PGQ程序文件MD总经理OPM运营经理PRM项目经理PRD生产部PRO生产部长MKT市场部TEC技术部T
EM技术部长QC质检部QCM质检部长LAB实验室GMD综合管理部FNM财务室HR人资室Of办公室QA质保部QAM质保部长NC不符合
项NCR不符合项报告NDE无损检验IO操作指导书RAC纠正措施报告TS检验规程MS工艺规程PS采购规范说明顾客要求时,按照顾客的编
码规则进行编码。4质量管理体系4.1总要求及职责4.1.1总要求本公司严格遵循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识别所
需的过程,确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关系,通过对过程的控制达到规范质量管理活动的目的,并持续改进过程,最终达到顾客满意。按照过程的顺序及
关系,识别的过程主要有:方针目标的制定;组织机构和职责;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数据分析和使用;持续改进等。合同管理;设计更改;制造过
程;运输、贮存和交付;售后服务等。文件、记录管理;培训和人员资质管理;采购(含库房);工艺试验和评定;设备和工装;检验和试验;不符
合项、纠正和预防;监视和测量装置等。外包过程:本公司的外包过程为锻造,采用“7.4采购”的要求进行控制。4.1.2职责总经理负
责策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时机、职责,任命管理者代表,提供相应的资源。4.2文件要求4.2.1文控工程师负责文件、记录的归
口管理,编写文件、记录控制程序,档案管理规定,负责文件的收发,以及归档文件和永久记录的管理。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有关程序
文件和记录表格的建立,负责永久性记录的整理和移交,非永久性记录的管理。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以下方面:a)经批准的形成文件的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质量手册;c)程序文件;d)公司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如质量计划);e)图
纸;f)标准、规范;g)作业指导书或作业规范等。4.2.2质量手册公司编制质量手册,作为公司质量管理的法规性文件,其主要内
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完成质量活动的职责、途径和原则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顺序及相互关系的描述;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4.2.
3文件控制4.2.3.1文件控制范围: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管理制度、操作指导书、细则和图纸、外来文件(法规、标准及顾客要求
)等。4.2.3.2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和分发a)质量手册质量手册由质保部编写,运营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并由质保部发放至总
经理,运营经理,公司各有关部门和人员。质量手册分“受控”和“非受控”两类,“受控”文件加盖“受控文件”章,编制受控编号;“非受控”
文件不盖章。如手册修订或再版,应再次发放至受控手册持有人。发放新版本时,旧版本质量手册应收回并记录。质量手册修改后,应遵循原审批和
分发程序。非受控文件的发放:非受控文件是指分发到外部组织,如潜在用户和为商业用途提供的文件,非受控文件对其后的修订不进行跟踪。b)
程序(PGQ)和管理制度(MCS)程序文件(PGQ)应满足ISO9001:2008的要求,并规定各项职能活动应执行的方法和途径。程
序文件(PGQ)由各职能部门编制,质保部长审核,运营经理批准,质保部发放。管理制度(MCS)由各职能部门编制,各部部长审核,运营经
理批准。文件编制部门分发。c)操作指导书、细则和图纸影响质量的活动应根据细则、程序、规范和图纸的规定实施控制。包括质量计划、采购规
范等。其中质量计划由技术部长编制、质保部长审核、运营经理批准;采购规范由技术部编制、技术部长审核、运营经理批准。其他操作指导书和细
则由各部门业务人员编制、审核,部长批准,文件编制部门分发。图纸由技术人员编制、审核,技术部长批准。d)外来文件(法规、标准及顾客要
求)法规、标准:法规、标准由文控工程师收发、保管,登记和借阅;法规、标准的更改:技术部负责了解技术标准、规范的修订和升版情况,及时
更新;质保部负责了解核能行业有关法规和质保标准的修订和升版情况,及时更新;质检部负责了解有关检验标准、规范的修订和升版情况,及时更
新;综合管理部应负责了解有关人员资质方面法规的修订和升版情况。顾客要求包括合同、外来的项目文件等,由文控工程师收发、登记、发放、回
收及处置。e)内部形成的项目文件公司各部门编写的项目专用文件,由文件编制部门分发。4.2.4记录控制本过程对记录的创建、审批、
分发、修订、标识和检索、贮存、使用、归档及保存等提出了要求。质量记录分为永久和非永久记录。各部门负责所需记录的创建,部门领导审核其
适用性,报文控工程师备案,所有记录必须按书面程序分发。记录应字迹清晰,内容完整,可识别和检索。记录和/或索引要有足够的信息,以确保
记录与其所对应的物项或活动之间的可追溯性。只有由被授权人员签名和/或盖章和日期的记录才可作为有效记录。各部门负责有关记录表格的填写
,记录由填写人保管,工作结束,统一移交本部门记录管理人员。项目完工,永久性记录应移交顾客或其指定地点,本公司留存的永久性记录由文控
工程师统一保管、维护。文控工程师应检查确认各部门移交的记录,满足要求后接收。应按PGQ-N80《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贮存,文控
工程师应编制记录索引,标明记录名称和有关物项或活动;产生记录的部门;保存时间;记录的档案柜位置,档案卷宗号、文件号、页码等。记录的
保管、借阅、维护、处置和检查等执行PGQ-N80记录控制程序。非永久性记录由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并由各部门归档和编目,标明记录名称
和有关物项或活动,保存时间等。4.2.5文件与记录表格各部门在编写文件时,应同时建立记录表格,且表格附在文件后,随文件一同生
效。4.2.6文件的修改和分发当技术、检验、质量保证标准和法规变更时,人员资质要求、顾客要求、产品要求变更时,应相应修订质量手
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文件修改由原编制部门和人员负责,并按原文件的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如果由其他部门或人员修改时,应获得相应的背
景资料。修改后的文件,其分发方式应与原文件相同。5.0管理职责5.1管理承诺总经理负责提供时间和相应资源,如培训教师,培训
场所、培训时间等,向全体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有关法规要求的重要性。总经理负责制定质量方针,为公司的质量管理确定宗旨和方向,并确保质量
目标的制定,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供判定依据。总经理负责组织管理评审,每年一次,以评价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提
供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资源。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总经理应确保:以顾客满意为目的,明确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要
求,确保将这些要求转化为公司的文件要求,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得以实现。5.3质量方针5.3.1质量方针总经理负责制定
并定期组织评审质量方针(每年一次),以确保质量方针的持续适宜性。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精心制造,科学管理。5.3.2
质量方针为质量目标的制定和评审提供了框架,公司通过培训或其他方式,向全体员工宣传贯彻质量方针。5.4策划5.4.1质量目标
公司质量目标:a)采购物项合格率:100%;b)设备完好率:95%;c)生产规范执行率:100%;d)检验、测量和试
验设备完好率:95%;e)培训计划完成率:95%;f)顾客满意调查率100%;g)主管道和波动管检验项目合格率100%。质量
目标的统计、计算、报告频次及责任部门等,执行MCS-N10质量目标考核管理办法。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为实现质量目标并符合
ISO9001:2008的要求,持续满足顾客要求,总经理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当质量管理体系发生调整和变更时,通过管理评审对
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进行评估。5.5职责、权限与沟通5.5.1职责和权限总经理负责确定公司组织机构和各部门职责(组织机构图
和职能分配表见附件),任命管理者代表。各部门部长负责确定部门内员工岗位描述。具体如下:1总经理在董事会授权下,主持公司全面工作;
负责确定公司组织机构和各部门职责,任命管理者代表。审批各项财务支出;审批原材料采购计划和大型设备购置计划,审批重要采购物项价格;审
批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批准质量手册、质保大纲;主持制定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主持管理部门审查会议;提供必要的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2运营经理制定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并实施;在总经理领导下,负责公司质保体系的策划和建立;负
责贯彻质量方针、目标;组织公司例会,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议年度投资预算(设备、设施);负责技术准备及新产品研发,技术革
新、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总经理不在公司期间组织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3市场部提出销售年度计划;代表公司与客户沟通,并签订合同
。负责合同更改的有关事宜;分发合同文件到相关职责人员;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负责用户满意度和用户要求等信息的收集和反馈。负责物项采购
,核实采购订单,负责采购合同的签订及管理;根据采购要求组织编制采购订单;根据各部门采购申请编制采购计划;为原材料和服务寻找潜在供应
商。3.1库房负责原材料库房的管理,做到帐物卡一致;定期向财务报库存盘点的报表的资料;负责采购物项的入库、出库的控制,执行出入
库制度;负责库房环境的监控,并记录监控结果。4质保部宣传公司的质量方针,负责质量目标的统计;编制质量手册;审核程序文件;审核质量
计划;管理内部审核和外部监查;发布纠正措施报告,监督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有效性;评估A类原材料和服务供应商,编制合格供应商名单;负
责与国家核安全局NNSA及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的业务联系。审批供应商质保大纲和相关大纲程序。提出质保部员工年度培训需求计划。5质
检部审批本部门的操作指导书;负责提出与本部门活动相关的采购申请;审核和批准供应商文件(质量计划、检验规程);编写和批准热处理报告;
检查每个热处理的曲线图记录表,准备材料试验的取样方案;核实从分包商处收到的校准记录;开据不符合项报告,跟踪不符合项的关闭;审核批准
供应商的不符合项报告;负责产品和试样的检验、试验并发布检验和试验报告;编写完工报告(CMTR);负责协调处理与客户及其驻厂监造的关
系;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证明文件;在所有生产步骤中核实材料、产品标识;在取样前为每个试件提供试件号,在加工试件时核实取样的正确性;管理
外部检验人员的活动;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5.1无损检验室无损检验室应向QCM汇报并应完成:根据HAF602或SNT
-TC-1A,编制并审核NDE人员资格评定程序;确定无损检验技术和工艺,监督和管理无损检验活动;负责NDE无损检验人员的培训、认证
和资格评审;负责编制和评定特殊的无损检验工艺;没有验收准则可供引用时,协助有关部门制定验收准则;负责无损检验操作指导书的编制、审核
和批准。进行无损检验并评定检验结果5.2实验室实验室向QCM汇报并负以下职责:进行机械性能检验,化学分析以及金相检验,出具检验
报告;管理协调外包(工厂及实验室)试样的有关事宜;负责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试样的管理。6技术部(TEC)考察新设备和厂房;管理和更
新厂房的布局设计图;协助参与新厂房的安装和启动;负责新产品的可行性研究及报告;为数控机床准备控制程序;负责重大不符合项的处理,配合
QCM解决一般不符合项;负责工艺装备的设计,管理工艺装备图纸;准备工序传递单ODL并发放到相关部门;编制生产规范和采购规范;审核和
批准供应商文件(生产规范,技术规格书和图纸);编制质量计划;负责组织工艺试验和工艺评定工作。7生产部(PRD)负责生产调度,编
制生产作业计划;审批用户图纸(当用户图纸直接用于生产时);按合同或用户要求编制相应的操作指导书;负责设备和工装管理,组织设备和工
装的日常维护保养并保留相应记录。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图纸和作业指导书;保证所有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标识符合文件规定,具有可追溯性;识别、
隔离并通知质检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材料;对需外委的工序,负责向市场部提出采购申请。负责生产现场的管理。7.1生产车间
负责生产车间的生产和安全管理,制订车间的各项制度并组织实施;及时反馈原材料的品质状况;做好现场物料的标识和维护;负责员工质量意识、
安全意识、改进意识的日常培养教育;定期抽查工艺规程和相关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负责生产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严格执行设备的维护保养
制度;负责工装及模具的日常保养。负责生产现场的清洁和文明生产管理。8综合管理部负责制定年度人员需求计划;负责制定年度培训计划;负
责员工入职、考核、调动、离职的管理;负责组织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考评和申报工作;负责公司人事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负责文件、记录控制,包
括文件收发和传阅,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和归档;负责公司各种文件和资料的翻译和校对;统一管理公司永久性记录,做好登记、借阅、
收回等工作。8.1人资室负责人员的招聘;负责焊工资质证明文件的保管。负责组织员工岗位职责的编制。8.2财务室负责体系运行的
财务支持。8.3综合办负责员工培训,为所有员工建立教育培训档案,保存教育和培训记录。负责特殊工种人员外培手续的办理。5.5
.2管理者代表5.5.2.1管理者代表由公司运营经理担任。5.5.2.2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负责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
;组织处理产品重大质量问题,向总经理报告产品质量状况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按规定组织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向总经理报告审核情况;通过培训等
各种形式向全体员工讲解满足顾客要求的重要性;负责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沟通与联系。5.5.3内部沟通内部沟通的目的是统一认识,
通过有效沟通,确保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信息畅通,增进理解,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内部沟通方式:5.5.3.1文件文件能够沟
通意图、统一行动,本公司形成的文件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操作规程和记录;这些文件均发到各部门以便执行。国家法规:本行业涉及的法规
,如HAF003、HAF601、HAF602、HAF603等,上述法规通过培训贯彻落实。顾客要求:顾客的要求以合同、技术规格书等形
式提出,对于顾客要求,由文控工程师负责收发、传递;各部门负责将顾客要求转化为公司可执行的文件。5.5.3.2会议公司定期召开例会
,总结上阶段工作,布置下阶段工作,协调各部门接口,解决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不适宜,并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发到各部门。5.5.3.3专题
会议公司针对遇到的某专项情况,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需要时,形成专题会议纪要并发到各相关人员。5.5.3.4顾客信息市场部
负责将顾客信息反馈到公司内各部门。5.6管理评审5.6.1总则公司每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
分性和有效性。当市场、产品、顾客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临时追加评审;管理评审以会议形式进行,总经理主持,管理者代表协调做好评审前
的有关工作;质保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规定时间、参加人员、各部门需提交的资料等要求,负责管理评审会议记录,编写管理评审报告,保持
管理评审记录。5.6.2评审输入a)审核的结果:包括内部审核、顾客的审核、认证机构的审核、国务院核安全监管部门的综合检查等。上
述内容由质保部负责提供。b)顾客反馈:售后产品质量的反馈和顾客的其他投诉;顾客满意度测量结果。上述内容由市场部负责提供。c)过程的
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监控结果和产品质量检验情况等。上述内容由质检部负责提供。d)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由质保
部负责提供。e)以往管理评审提出整改要求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由质保部负责提供。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有关信息;各部门根据本部
门情况提供。g)改进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各部门根据本部门情况提供。5.6.3评审输出质保部负责整理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审批后发到各部门。管理评审会议决定包括以下内容: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
品的改进;c)资源的需求。5.6.4质保部负责跟踪验证管理评审决定的实施,并形成书面报告。6资源管理6.1资源提供总经
理为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经过培训、具备资质的人员、适宜的设备设施和环境、经过批准认可的程
序等。通过上述资源的使用,生产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增强顾客满意。6.2人力资源6.2.1总则公司选择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专
业资质和实践经验的人员,包括技术人员、质保监查人员、检验和试验人员、起重工、车工、机加、热处理、热成型、焊接、无损检验人员等,在知
识与技能方面满足工作的需要。6.2.2能力、培训和意识6.2.2.1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对员工技能的要求,公司确定了关键岗位人
员的资质条件,制定了焊工、热处理和无损检验人员资质评定程序,监查人员、检验人员资质评定程序,其他岗位如起重工、车工、机加等人员要求
具备相应专业资格证书。6.2.2.2综合管理部负责员工招聘和培训,编制教育和培训程序,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培训。包括质量
方针、质量意识、核安全文化、质量手册/质保大纲、程序、操作指导书等,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技能。6.2.2.3员工培训效果通
过理论考试及实际操作进行评价,培训记录由综合管理部保存。6.3基础设施6.3.1基础设施的提供公司为核主管道生产提供适宜的
厂房、工作场所;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含软件);运输设备、通讯设备、信息系统等。6.3.2职能生产部负责提出厂房、工作场所的需求
报告;报最高管理层批准。过程设备:技术部负责策划并提出生产设备的工艺参数,质检部负责提出检验设备需求,并提出采购申请,报市场部。综
合办负责提出运输设备、通讯设备、信息系统和办公设备的需求,提出采购申请,报市场部。市场部负责上述设备的采购,编制采购计划书,签订采
购合同等。6.4工作环境6.4.1为使产品符合要求,公司提供适宜的环境。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他因素(如温度、湿度、照明或
天气)。6.4.2生产部负责生产现场环境的维护,包括照明、清洁等,对焊材库、档案室等有温度、湿度控制要求的场所,配备温湿度计和
除湿机,并记录环境状况。6.4.3对于有温度要求的制造场所,由技术部提出具体要求,生产部组织实施。7产品实现7.1产品
实现的策划7.1.1产品实现策划的内容技术部组织产品实现的策划,产品实现策划的主要内容如下:a)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质
检部负责确定主管道和波动管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如晶粒度、化学成份及含量要求等。b)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技术部负责确
定主管道和波动管的工艺流程,确定需要编制的质量计划和工艺规程;对设备设施的能力进行策划,需要时,提出设备采购申请。制定设计更改及变
更控制程序,并负责向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更改申请。c)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的准则;质检部
负责对检验和试验能力进行策划,需要时,提出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申请。负责确定产品的接收准则,负责确定主管道和波动管所需的验证和确认
、检验和试验活动,确定需要编制的检验和试验规程。质保部负责确定A类供应商的资质评价要求,并组织对供应商的评价。d)各部门负责确定与
质量有关的过程及主管道和波动管满足规定要求的记录,如工艺试验和评定记录,主管道和波动管检验和试验记录等。需要时,上述策划所形成的文
件清单应提交顾客审查、批准。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7.2.1.1市场部负责与顾客进行沟通
,并向公司内部传递相关信息。技术部组织对主管道和波动管技术要求进行消化和分析,质检部组织对产品检验和试验要求进行分析,质保部对质保
要求进行分析,市场部、市场部负责对商务条款,如运输方式、贮存方式、售后服务要求等进行分析。7.2.1.2上述分析应包括顾客隐含
的要求,国家有关法规、行业标准的要求,交货期、交货方式和地点、包装等级、交付后贮存、售后技术培训、安装调试的要求,本公司为从严控制
质量而增加的要求等。7.2.2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7.2.2.1市场部负责客户采购订单和相关文件的接收。并负责与客户的沟通
。7.2.2.2商务工程师负责通知质保部长有关合同及相关文件的有效性,质保部长负责组织各部门(质检部,生产部,市场部,技术部)进
行订单评审。7.2.2.3各部部长应审核订单和相关文件的要求,提出评审意见,确保满足客户的技术和质保要求,填写合同评审表。在
订单/合同签订前应解决订单/合同评审过程中出现的不被接受的技术和质量条款。7.2.2.4质保部长应在订单/合同评审表上签名,并
将合同评审表转市场部,市场部据此签订合同/订单。在订单发出后任何客户订单的更改,应通知到相关部门,并履行原订单/合同的审批程序。7
.2.3顾客沟通市场部编制服务控制程序,负责与客户的沟通,沟通内容包括产品信息、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修改),顾客反馈
(包括顾客报怨)。7.3设计和开发(删除)7.4采购7.4.1采购过程7.4.1.1市场部是物项采购的归口管理部门,
编制采购程序,负责采购物项的分类,制定供应物项分类管理办法;寻找潜在供应商并询价、比价、议价,组织对B、C类供应商的评审。7.4.
1.2质保部组织A类供方的审核,编制供应商资质评价程序,保留供应商评价记录。合同要求时,合格供应商名单和评价报告应提交顾客审批
备案。7.4.1.3质检部、技术部参与A类供应商的评价。7.4.2采购信息7.4.2.1采购信息应包括拟采购的产品或供
方承担工作范围的说明,本公司采购信息主要有:采购计划书、采购规范、合同等。采购信息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产品、程序、过程和
设备的批准要求;采购合同中应包括供方提交文件的要求,如符合HAF003有关条款的质量保证大纲,大纲程序,工艺规程和检验规程等文件,
由本公司审批,合同要求时,需报顾客审批。b)人员资格的要求;采购合同中应包括供方的焊工、无损检验人员应取得国家核安全局核准的资格
证书的要求;检验和试验人员、监查人员应根据HAD003/02核电厂质量保证组织的规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要求。c)提供A类物项
的供方,必须具有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焊材除外),并包括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要求。d)物项或服务的技术要求,试验
、检查和验收要求,质保要求,进入供方设施对供方进行记录检查的要求;以及记录分发、保管、维护和处置的要求。对处理不符合项进行报告和批
准的要求;采购文件的要求扩展到下一层次分供方的规定等。7.4.2.2采购文件的审批采购规范、采购合同等文件应与供方充分沟通,在
与供方沟通前,由市场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由授权人员审批,以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7.4.3采购产品的验证7.4.3.1进
厂验证质检部负责编制材料验收程序及相应作业指导书,采购产品进厂后,质检部应验证供方提交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形成检验和
试验报告。对本公司不具备检验能力的项目,质检部应提出采购申请,并在合格供应商名单中选择检测机构进行检验。7.4.3.2在供方现
场验证a)由公司派检查人员到供方现场进行验证,这种验证应在采购合同中规定验证时机、验证内容以及产品放行方式。b)当顾客需要派代
表到供方现场或在本公司进行验证时,市场部应做出安排,或在采购合同中规定,顾客的验证,不能免除本公司提供符合规定要求产品的责任,也不
能排除其后顾客的拒收。7.5生产和服务提供7.5.1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根据项目的技术、质保、运输及交付要求,各有关部
门负责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主要有以下内容:a)技术部编制工装管理规定、焊接控制程序、质量计划控制程序、制造大纲
、质量计划和工艺规程、操作指导书、产品图样及工序传递单等;b)技术部制定运输规程、包装及运输方案,合同要求时,应编制贮存程序,
市场部负责运输和交付,市场部负责交付后的服务,编制服务控制程序。顾客对交侍后活动有要求时,按顾客要求执行。c)生产部是本过程的归
口管理部门,编制生产计划、设备管理制度、装卸贮存和运输控制程序、设备维护保养和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关作业指导书;使用适宜的设备和工装;
并熟悉设备工装的维护、保养要求,确保设备工装的持续适宜性。d)质检部根据检验要求配备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编制检验和试验设备控制
程序、检验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检验和试验规程及相关作业指导书;e)上述文件应发到各有关部门和操作岗位,并跟踪修订,确保使用
人员获得有效版本的文件;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生产部负责归口管理本过程,本公司焊接、无损检验、热处理过程为特殊过
程,对这些过程,应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其方法如下:7.5.2.1技术部编制工艺试验和工艺评定控制程序,对焊接、热处理过程进行工艺
试验和评定,生产部配合,评定工作依据合同、技术规格书或有关标准进行。7.5.2.2设备的认可可采取制作工艺件的方式,以验证设备
的工艺参数,如热处理炉、压机的测试等。7.5.2.3人员资格生产部编制热处理人员资格评定程序,并组织热处理人员资格评定;质检部
编制检验和试验人员资格评定程序,无损检验人员资格评定管理程序(无损检验人员应按HAF602取得资格证书),并组织检验人员资格评定;
技术部编制焊工资格认证程序(焊工首先应按HAF603取得资格证书),并组织焊工资格评定。经评定合格的人员,由公司授权从事相应的制作
活动。7.5.2.4焊接、热处理工艺试验和工艺评定记录,焊工资格认证记录由技术部保存;检验和试验人员、无损检验人员资格评定记
录由质检部保存;热处理人员资格评定记录由生产部保存。7.5.2.5当上述人员授权从事相应的活动满3年,按原评定程序进行再次评定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7.5.3.1技术部负责确定产品的标识和标记内容以及记录的要求,并在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和图纸中标明
。7.5.3.2生产部编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并负责产品的标识。下料人员在下料时或切割前,应用油漆把标识代码转移到每一
工件上。生产过程中相应的工序传递单伴随着每一个零件,当操作完成,操作人员负责将工序传递单关闭。7.5.3.3质检部负责检验和试
验状态的标识,表明产品所处的状态,以防止产品混淆和误用,并负责产品标识的监控,在制造过程中,如果标记需要被清除,检查员应在标识清除
之前传递标识。质量计划由质检部负责关闭。7.5.3.4标识方式采取实物标识、区域标识和记录标识,标识的内容与物项应一致,确保标
识的唯一性,以便追溯。7.5.4顾客财产:本公司顾客财产为顾客提供的技术规格书、图纸等,具体按公司质量保证大纲(QAP)的有关
规定执行。当顾客的技术规格书、图纸等升版时,由文控人员按原文件发放途径分发,收回作废版本文件。7.5.5产品防护生产部负责产
品防护的归口管理。7.5.5.1根据技术规格书的要求,技术部负责制定包装及运输方案,装卸、包装、储存及运输规程,生产过程清洁规
程。7.5.5.2生产部制定装卸贮存和运输控制程序,并严格执行产品防护的有关规定,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和现场贮存期间无损伤、无污
染。7.5.5.3贮存控制库管员应对入库物项进行登记、入帐,确保能够追溯。库房环境应满足要求,达到防潮、防腐、防霉、防污染和安全
防火的要求。对有特殊要求的物项,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采用特殊防护装置、苫布遮盖等。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7.6.1
质检部负责制定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检验和试验人员负责核实测量及试验设备是否经检定或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并在使用前对测量及
试验设备进行调整。7.6.2计量员负责制定“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周期检定计划”,按计划进行检定或校准。对已检定或校准合格的监视
和测量设备,应做好标识,以标明校准状态和有效期;7.6.3内部的校准活动由计量员根据批准的校准规程,使用与国家或国际公认的有效
标准相联系、且有可追溯性的记录、并经校准合格的设备实施校准。如果国家标准不存在,校准应按照本公司校准规程或生产商推荐的方法进行。校
准的基准和记录由计量员保存。7.6.4校准可以由合格的校准服务供应商执行。7.6.5质检部应采取措施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
的调整,如千分尺在校准后,其微调机构是不得随意调整的,又如压力表在校准后应加铅封,以防随意调整等。7.6.6测量、试验设备误差的
控制7.6.6.1当发现测量和试验设备损坏或出现误差时,计量员应隔离该设备,同时通知质检部长。7.6.6.2该测量和试验设
备编号,应由检查员记录在相关报告里,以便于追溯。7.6.6.3用有误差的设备进行检验或试验的产品,应视为不符合项。7.6.6.
4当发现已发货的产品使用了不合格的测量和试验设备,质检部长应针对该测量及试验设备、产品开具一份不符合项报告。如果发现产品不符合
要求,质检部长应通知用户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7.6.6.5由于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功能失效而报废时,计量员应填写“检测设备报废
封存证明单”,并从“计量器具及检测设备总台帐”中清除该设备。7.6.7在测量和试验设备搬运、维护和储存时,应有效防止损坏和失效
,如制定维护保养规程,提供适当的储存条件等。7.6.8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
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并在必要时予以重新确认。质检部应规定确认方法,可以采取验证方法,或采取保持其适用性的配置管理,或者二者结合使用
。8、测量、分析和改进8.1总则质检部负责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和测量,并提供产品符合要求的证明,负责对过程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
以改进过程,提高产品质量。质保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日常监督检查,并对内审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当发现体系不适宜时,采取纠正
措施,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各部门按要求收集和上报有关数据资料。在对过程的有关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时,可采用排列图等统计
工具进行分析。8.2监视和测量8.2.1顾客满意8.2.1.1市场部负责制定服务控制程序,对顾客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顾客
有关产品使用情况的信息和数据,作为改进产品质量、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依据。8.2.1.2调查方式可采取顾客来电、来函处
理,包括顾客投诉和抱怨及对产品质量的反馈意见;定期走访用户,参加行业交流会等;市场调研,收集市场信息和顾客需求,包括竞争对手的有关
信息;上述调查资料及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资料应保留。8.2.2内部审核8.2.2.1质保部负责制定内部审核控制程序,规定内部审
核的策划与实施,记录以及报告结果的职责和要求,以及审核程序和方法等。8.2.2.2内部审核每年一次,可以采取集中审核或滚动审核
,各部门应对审核提出的不符合项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8.2.2.3质保部负责组织内部审核,编制内部审核计划,对于体系运行
的薄弱环节及重要过程,可适当增加审核频次;对以往审核出现的不符合项,应进行跟踪验证,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8.
2.2.4内部审核工作由获得内审员证书的人员担任,在确定分工时,内审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或与自己工作有直接责任的区域。8.2
.2.5质保部应保存内部审核的所有记录,并按规定归档。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质保部负责归口管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编制日
常监督检查规定,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和日常监督检查,监视体系各过程的实施;各部门应检查本部门负责的各过程,包括所产生的文件和记录,以
符合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最高管理者应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以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质检部负责产品的监视
和测量,包括采购物项的检查,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的检查,具体执行材料验收程序、产品试验控制程序。8.3不合格品控制8.3.1目的
为预防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本过程对不符合品的标识、报告、隔离、评审和处置规定了控制措施。8.3.2职责质检部负责不合格品
的归口管理,编制不符合项控制程序,规定不符合项的分类、评审及处置方法,组织一般不符合项(I类)的评审。技术部负责组织重大不符合项(
E类)的评审,并对让步使用、返修的不符合项提出技术论证方案。质保部负责将重大不符合项(E类)不符合项,在开启后5个工作日内上报国家
核安全局。8.3.3不符合项的产生质检部在原材料、外协件、生产过程及最终检验中,如发现不符合项,应开据不符合项报告,报质检部长
。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符合项,应报告主管,并立即通知现场检查人员。检查人员确认后开据不符合项报告。检查人员负责不符合项的标识
;发生不符合项的责任部门应做好隔离,防止进一步加工或使用。8.3.4不符合项的分类根据不符合项偏离技术要求的程度,将不符合项分
为一般不符合项(I类)、重大不符合项(E类)两个类别。一般不符合项(I类):偏离公司内部标准规定,但未偏离供货合同或相关标准、法规
规定的不符合项。重大不符合项(E类):偏离供货合同要求,包括影响设备可靠性、机组可用性或相关标准、法规规定的不符合项。重大不符合项
(E类)分为E1类和E2类两种。—E1类不符合项:公司可根据供货合同或相关标准、规范,及顾客认可的程序,通过返工或返修可以纠正的E
类不符合项。—E2类不符合项:公司无法按照供货合同或相关标准、规范,及顾客认可的程序,通过返工或返修的方式予以纠正的E类不符合项。
对于重大不符合项(E类),质保部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国家核安全局。8.3.5不合格品的处理对不符合项应按要求进行评审,根据评审
结果做出处理决定,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8.3.5.1对于一般不符合项(I类):根据处理结果采取措施,消除发现的不符合项。8.3
.5.2对于处理结果为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的不合格品,由相关部门人员签署意见,经质检部长签字后执行。合同要求时,质检部长应将不
符合项报告提交用户审批。返工应采用原检验方法进行再检验。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由市场部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处理,适当时
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应与造成的影响(包括潜在影响)相适应,例如按损失和影响程度采取修理、更换、退货甚至赔款等。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后,
质检部应进行再检验,以证实其符合要求。质检部负责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8.3.6
不符合项报告的关闭当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被证实已按照相应要求处理后,该不符合项报告应关闭。质检部长应在不符合项报告的相应位置签署姓
名及时间。当不符合项完结后,检验员应移除相关的标签,工作将从发生不符合要求的工序继续按照原有流程进行。8.4数据分析8.4.1
为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识别改进的机会,公司在以下方面收集并分析有关的数据。8.4.1.1与采购物项有关的检验和
试验数据、报告,以分析和控制采购物项的质量和趋势;8.4.1.2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情况的数据和资料,以分析和评价设备的完好率;
8.4.1.3工艺规程的适宜性和执行情况的数据和资料,以分析工艺的执行情况;8.4.1.4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使用、维护保
养、检定和校准及巡检情况的数据和资料,以分析检验设备的完好率;8.4.1.5员工培训计划的执行、培训有效性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以
分析员工培训计划的适宜性。8.4.1.6除上述方面外,内部审核、管理评审、顾客满意度调查等,也可作为分析和评价的依据。8.4.2
通过上述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寻找改进的机会,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8.4.3职责8.4.3.1质检部负责采购物
项质量、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等方面数据的收集。8.4.3.2生产部负责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情况的有关数据的收集。8.4.3.3
技术部负责工艺规程执行情况的数据和资料的收集。8.4.3.4综合管理部负责员工培训计划的执行、培训有效性等数据和资料的收集。
8.4.3.5质保部负责制定质量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定期进行质量趋势分析,形成趋势分析报告。对需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方面,发布
纠正措施报告,并跟踪验证改进效果。8.4.4数据分析应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并体现在趋势分析报告中:a)顾客对本公司提供的产品
或服务是否满意,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b)本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顾客要求的符合性,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以及改进的区域等;c)本公司过
程运行是否有效,产品的特性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质量趋势如何,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不合格品的发生等。d)为本公司
提供重要物项的供方,其产品质量是否满足本公司要求,是否需要改进等。8.5改进8.5.1持续改进8.5.1.1公司通过质
量方针贯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质量目标实施过程中的不适宜,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以及改进情况,趋势分析的结果以及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结果,管理评审的实施结果等,持续改进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8.5.1.2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公司通过管理评审,评价质量管理体
系的有效性,寻找进一步的改进机会。8.5.2纠正措施8.5.2.1质保部负责纠正措施的管理,制定纠正措施管理程序,对需要改
进的过程,发布纠正措施报告,组织纠正措施的实施,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以防止再发生。8.5.2.2纠正措施管理程序应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报怨);程序中应明确评审不合格的组织部门和参与部门。b)确定不合格的原因;确定原因时应分析到具体原因,以便采取措施。c)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参与不合格评审的人员应集思广益,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d)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在多项方案中选择并确定大家认可的方案。e)具体实施部门和人员应记录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结果。f)组织部门应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并评价其有效性。8.5.3预防措施8.5.3.1质保部负责预防措施的管理,制定预防措施管理程序,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8.5.3.2采取预防措施的依据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检验和试验、设备工装的维护和保养、检验和试验设备的检定和校准等方面数据和报告的分析,发现潜在问题发生的趋势,并作为采取预防措施的依据。8.5.3.3预防措施管理程序应规定以下内容:a)识别并确定潜在不合格并分析原因;程序中应明确负责组织的部门或人员以及参与部门或人员。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参与潜在不合格原因分析的人员应集思广益,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c)对提出的措施进行评审,选择一致认可的措施,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d)实施部门和人员对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应记录。e)组织部门应对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并评价其有效性。附件:程序文件清单No.序号Doc.No.文件号Title标题Note备注1PGQ-N05文件编号规则2PGQ-N10监查员资格评定程序3PGQ-N15热处理人员资格评定程序4PGQ-N20检验和试验人员资格评定程序5PGQ-N25供应商资质评审程序6PGQ-N30质保分级控制程序7PGQ-N35文件控制程序8PGQ-N40采购程序9PGQ-N45设计修改及变更控制程序10PGQ-N50试样管理程序11PGQ-N55材料验收程序12PGQ-N60理化检验程序13PGQ-N65人员教育和培训程序14PGQ-N70不符合项控制程序15PGQ-N75纠正措施管理程序16PGQ-N80记录控制程序17PGQ-N85工艺试验和工艺评定控制程序18PGQ-N90产品检验试验及其状态控制程序19PGQ-N95管理部门审查程序20PGQ-N100质保监查控制程序21PGQ-N105质量计划控制程序22PGQ-N110焊工焊接操作工资格认证程序23PGQ-N115装卸、贮存和运输控制程序24PGQ-N120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25PGQ-N125无损检验人员资格评定管理程序26PGQ-N130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27PGQ-N135设备管理制度28PGQ-N140焊接控制程序29PGQ-N145档案管理规定30PGQ-N150经验反馈管理程序31PGQ-N155服务控制程序32PGQ-N160合同评审程序33PGQ-N175焊接材料管理规定34PGQ-N185工装管理规定35PGQ-N190工艺控制程序说明吉林中意核管道制造有限公司文件编号:JSI-QSM质量手册版本/修订:01/04页码:9/34
献花(0)
+1
(本文系盛和书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