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淑芬一辈子等待红军归来

 三达膜 2019-09-04

    历史的脚步,有着它清晰的脚印与动出。在于都县文物保护单位“赖屋红军标语”旧址,一座房屋的斑驳外墙上,当年的红军标语如今依然清晰可辨:  “反对地主剥削贫农、反对军阀压迫士兵”“红军……为数万万工农士兵及其他受压迫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标语及漫画.内容明朗,打动人心。于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都分.是长征前夕中共赣南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等机关所在地,红色影响深远。于郁县博物馆副馆长张小平介绍说;  “红军一立注重宣传,把标语刷写在乡村墙壁、山间地头.对老百姓影响很真接、很具体。”说到这,他加重语气:  “当然。首先是红军的行动,办维埃政府所做的一切,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成为信念。”

    寒风灌屋的深夜,年仪22岁的俊俏新娘刘淑芬在油灯下一边纳仰底.一边等侯当红军的新郎肖文董回家。门响了,新郎回来了,刘淑芬喜不自禁地扑向丈夫。新郎一把抱住新娘,却情急地告诉她:“找今晚要走。”

    肖文董走了,中央红军也走了.这天,是农历九月十一。刘淑分牢牢记得这个日子。事后她才知道这便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开始,公历为1934年10月17日。

  三五天、三五月、三五年.都过去了,丈夫没有回来.她的新郎再也没有回米:整整十五年后,当年的红军终于回来了——她盼来的是解放军,同来的民政局同志发给她一块烈士家属光荣牌,还带来了那只银耳环。丈夫的战友告诉她:肖文董在陕北腊子口战斗中光荣牺牲……

    刘淑芬就是刘光沛老人的亲姑婆(姑奶奶)。“找从小由姑婆一手借大.她送丈夫、盼丈夫的真情如一,心中的信念从未改变。”刘光沛老人动情地说:“姑婆一辈都没有离开老屋,所以我们一家都情愿住在这里,永伴她的音容笑貌。”刘老退休前是于都县采茶剧编剧.他的散义《榕树情怀》和小型采茶戏《渡河前夕》.都是表现姑婆送别丈夫、于都人民怀念红军的深情之作。  “我写这些,是为了传承。姑婆知道自己的丈夫再也回不来,却一生坚守门到终老。和《十送红军》一样,我的的作品也是传颂红军形象,传承长征精神。这传承、是我们的精神所在,是我们的精神所系。”刘光沛老人说得心潮起伏。像于都河水奔流不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