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月青蛙“脑膜炎”的防控要点

 渔业生产队 2019-09-04



随着青蛙陆续上岸,2019年“蝌蚪阶段”的养殖工作已结束。

随着暑假的来临,青蛙的行情也呈现上涨趋势,所以达到规格的蛙抓紧时间出售,11月前,价格只会越来越低(2019年的蛙价整体比较平稳,说明青蛙的消费市场也在逐步打开)。

随着问题温度的上升,青蛙的疾病也开始多起来。

一、2019年,青蛙病害呈现几个特点:

1、蝌蚪阶段,问题较多。“肠道胀气”最多,其次就是气泡病、肠炎、出血病。总体来说,大家的病害防控水平在提升,虽然问题多,但大多得到了及时解决。尤其在内服保健、外在调水、解毒、改底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感受:师傅水平在提高、大家有了鉴别能力,很多选择了正规的厂家)。当然,很多新手还是走了一些弯路,望能加强学习交流。

2、青蛙阶段,目前来看,病害没有2018年严重(截至6月30日)。主要原因,1、大家更注重防控(内服保健+外用消毒);2、同期相比,今年气温较低。2018年,6月底武汉的最高温已达35度以上,而且持续4到5天。2019年,6月份则还没有出现这样的高温。根据,“天气网”的预测,2019年7月的高温将出现在7月14日和7月19日,而这段时期都是雨后的高温,对于青蛙病害防控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二、青蛙病害的防控要点

目前,最主要的危害还是“脑膜炎”,症状是白内障和歪头。白内障的死亡率更高(与发生白内障后不能摄食有关)。

    1、排水。发生“脑膜炎”的池子及时排水,无需加水或换水。可以排干沟内的水。池子内,只要土是湿润就没关系,青蛙是不会被干死的。走访蛙池过程中,我们发现不能排干水的池子就非常麻烦,死亡率要高很多。

2、降温。排干水的同时,降温是必须的。调查发现,一些水稻还没怎么长好的池子,排干水后,蛙的摄食量会下降。原因就在于,池子内的温度太高。而遮荫后,蛙的摄食量又会回复正常。

3、消毒。三方面的消毒工作要做,一是雨后,整个池子的消毒(可以用复合碘或盛荃消毒);每500ml用25个池子(200平方),无需加量。连续2天即可,没有必要天天消毒。二是,发病池围网外围的消毒,防止发病池的水渗漏到未发病的池子。可采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他消毒剂。三是工具的消毒。尤其捞取死蛙的工具及养户的手、鞋等注意消毒。可以用复合碘消毒。

4、内服。只要蛙的摄食还不错,就可以进行内服治疗。方案还是:第一天用量加倍(2包盛弗康+4包均克+2包肽酶激安拌20kg料)。第二天至第五天,1包盛弗康+2包均克+1包肽酶激安。

5、注意事项:

5.1 内服的关键,蛙的摄食要好。如果摄食不好,就不建议采用抗生素进行内服,而是采用好喂来+肽酶激安进行肠道和肝脏的护理,待摄食好后再内服。如果死亡严重的,则不建议进行治疗,直接卖掉。

5.2 蛙开始大量摄食后,一定要适当控制投喂量。2018年的很多病是过度投喂引起的(最好能按照蛙的体重3%投喂是最好。如果不知道体重,就只能根据经验投喂,一般2小时吃完即可。)

三、青蛙阶段的保健工作

青蛙期內保健:投喂量的控制非常关键;每月一个疗程:三黄散+肽酶激安(疗程5天-7天);一个疗程:好喂来+肽酶激安(一个疗程5天-7天); 

青蛙期外保健:换水,主要是将蛙的排泄物排出,同时,降低蛙场气温;天气变化前后的及时采用回盛复合碘或盛荃及时消毒(每500ml用25个标准池)。如果池内有水,也可以经常使用微生态制剂。 

最后,补充一点今年“软体病”(蛙后腿无力,瘫软在池子里)也比之前增加了,如果发现要及时治疗(消毒+内服)。软体的死亡持续时间较长,但是一天的死亡量不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