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中的智慧: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9-04

公孙弘是汉武帝时期的当朝丞相。他虽位高权重,但素来清廉节俭,生活一直比较清贫。他的家中没有什么珍贵的摆设,卧房之中盖的是一条最下等的棉被,吃饭时也只有一样荤菜。这种生活作风与其他大臣完全不一样,一些大臣就认为他故作清高,只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

某一次,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公孙弘一本。他认为公孙弘贵为丞相,俸禄可观,根本不可能过这种清贫的日子,只不过是作秀一场,来骗取清廉节俭的好名声。汉武帝也觉得非常奇怪,堂堂朝中大员,竟然会这样“落魄”,于是就问公孙弘到底是怎么回事。

公孙弘不仅没有作任何辩解,反而坦然地承认“确有其事”。他告诉武帝,汲黯的参本非常合理,自己的确是沽名钓誉之徒,借故显示清廉,而且还替汲黯说好话,认为要不是汲黯忠心耿耿,皇上又怎么能够听到这些批评。

汉武帝听了他的话,十分感动,认为他为人谦让,实在有贤士之风,于是更加尊重和器重他。

廉洁自律的公孙弘没有为自己做出辩解,反而顺着反对者的意思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样一来,不仅化解了汉武帝的疑惑,也使自己免受更大的攻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