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能是最权威的纸币尺寸数据

 wjcloud 2019-09-04

今年3月份写过篇关于尺寸的内容(链接在最后),主要表达了三个意思:

  • 公差是正常的,有大一定就有小

  • 尺寸会影响市场价,大比小值钱

  • 具体标准未知,官方记录也不一致

咨询的藏友太多,而且各种交易纠纷层出不穷,说明尺寸越来越得到藏家的重视。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是否能够有更清晰的标准。

公差是一定存在的,越早期纸币的公差越大。三版币公差个人估计至少是0.5毫米,甚至很可能达到1毫米,因为逻辑上能大一毫米就能短一毫米。到了四版五版,由于工艺和技术的提升,其实差距就很小了。

想到个新思路,把官方权威资料的数据都提取出来,一起对比来看。既然有公差的存在,没有绝对唯一的数值,那应该有比较标准的范围才对。最宽松的理解,各自的最小值应该就是官方标准」,至少也有官方确切记载

那么官方以什么资料为准呢?我们认为主要还是《当代中国货币印刷与铸造》和《当代中国印钞造币志》,两本都是“中国金融出版社”的出版物,绝对权威没有之一。这两本其实也是上世纪发行各印钞厂厂志的汇总,比较全面。

中国金融出版社,两本官方资料

另外核对过一些业内的其他资料,基本都比较类似,列太多参考意义不大。其实靠谱的资料,一般都会写明出处,多数也源自中国金融出版社的印钞厂志。

如下表格列出了两本参考书记载的二版三版四版尺寸数据,有差异的地方,已经标黄提示。篇幅所限,书原文不一一拍照了,有兴趣的自己去查书,或者单独联系我们要资料。

第二版人民币尺寸

第三版人民币尺寸

第四版人民币尺寸

仔细看其实有差异的极少数,总体差异值也不算大,应该算份有效的尺寸参考。尺寸标准相对宽松无妨,本身不应该妖魔化尺寸不足」,尺寸偏小的不一定都是裁切币,很可能因为公差出厂就这样。同时,出厂偏大的经过了后期裁剪也很难发现和避免,毕竟裁剪不是什么高科技,猜测可能是PMG不特别考察尺寸的原因。

对于纸币尺寸,我们认为不需要太纠结。市场总是公平的,供需关系会帮助做好自然选择,定价一分钱一分货即可。有尺寸洁癖的,偏小可以不买,无所谓的便宜点也可以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