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是什么味?当然是臭的,是闻到一丝都让人感到恐惧的气味。可是无论天然气还是煤气,它们主要的可燃成分根本没有任何味道。 相信有不少人已经知道煤气里这种臭鸡蛋味其实是来自于人为添加的化学物质,我们称之为“加臭剂”。 但你或许不知道,让“加臭剂”走上历史舞台的源头,是一场导致至少295人死亡的可怕爆炸案——1937年美国德克萨斯州新伦敦学校天然气爆炸事件。 在德州,“富得流油”从来不是一句玩笑话。德克萨斯州拥有全美最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20世纪初,油井的发现将德州带入工业社会,也带来了许多新兴都市(Boomtown)。 即使是在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油井的发现也促进了德州东部城市的繁荣。也是这样的石油热潮,使得拉斯克县得以在1934年投入近100万美元建造了当时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土豪的乡村学校之一——新伦敦学校(包括小学和中学)。 爆炸前的新伦敦学校 1937年3月18日下午,新伦敦学校的孩子们为来校的家长和访客表演舞蹈。准备第二天在亨德森市的学术与体育比赛。而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早早离校,他们离开不过几分钟,就听到从学校方向传来的一阵闷雷般巨响。 15时17分,突如其来的爆炸掀翻了学校的屋顶,伴随着喷涌的大火,屋顶炸飞后又砸向所有在屋下的人。猛烈的冲击波震碎了新伦敦学校高中部的大楼,将废渣抛至一公里之外。爆炸甚至将一块2吨重的混凝土板抛出几十米,砸毁了一辆1936年的雪佛兰。整个高中几乎都坍塌了! 爆炸之猛烈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巨大的爆炸带来的伤亡亦是前所未有的。空气急速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废墟中到处都是孩子的尸体,有的肢体残缺,有的面目全非,有的根本不成人形。医院和教堂挤满了伤亡的孩子,殡仪馆外排着大量的汽车,学校附近以及附近的奥弗顿和亨德森设立了临时停尸房。 停尸房里死去的孩子 爆炸发生后,救援工作立即展开。德克萨斯州以及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数百名医生和护士乘坐飞机、火车和汽车赶来救助;爆炸影响到六公里之外,东德克萨斯的1000多名石油工人赶来帮助救援与灭火;美国红十字会在政府的号召下,也迅速动员展开救助行动。 悲痛欲绝的家长们在废墟中寻找自己的孩子,几近歇斯底里。多数的尸体被爆炸撕碎或者烧毁,以致难以辨认。 他们一遍一遍地在废墟里寻找自己的孩子,努力回忆孩子衣着的细节来辨认,每排除一具尸体心里同时多了一分恐慌和侥幸,要么孩子幸免于难,要么死无全尸。 也有家长试图徒手挖砖砾来找自己的孩子。而因为提早放学免于灾难的小学生也恳求救援人员帮忙找回自己的兄弟姐妹。 由于多数遇难者的尸体并不完整,加上很多认领尸体的家长在辨认出自己孩子破碎的躯体之后直接放进了车里,所以难以统计确切的遇难人数。官方给出的295人死亡数据是最保守的,根据当地报纸的报道,有的预估死亡人数甚至达到650人之多。 校监W.C.肖的儿子萨姆也在此次爆炸中丧生,而爆炸发生时,肖刚离开校园几百米的距离。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听到爆炸的消息时表达对其感到震惊,甚至连当年正任德国总理的希特勒也发来电报慰问。为了纪念在爆炸中的遇难者,1939年德克萨斯州建立了一座32英尺高的花岗岩纪念碑,也希望世人铭记这场事故。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如此严重的爆炸事故呢?有报道称,在残骸中发现了几根未爆炸的雷管,后来相关人员解释说,这枚炸弹两周前被放置在一个壁橱里,此前部分炸药被用于建设足球场的爆破,所以与本次事故无关。 几经调查最后才发现,此次爆炸事故的引爆地点是电动木材车间,当时一位教员启动砂光机打算进行修理工作,电火花引爆了积聚在学校地下室及墙体中的天然气。 学校建成初期,从联合天然气公司购买天然气以满足其能源需求,月花费约300美元。为节省资金,1937年初,校董事会取消了与联合天然气公司的合同,转而通过接入艾德汽油公司的废气管道,输送汽油精炼厂生产的“废”天然气以满足学校的供暖需求。 这种“废”天然气也被称为套管头天然气,是包含液态烃类的湿气,比普通天然气含有更多杂质且不稳定,被石油公司认为是废气,一般会被点燃消耗殆尽。学校的这种做法虽然没有得到石油公司的明确授权,但是这种做法在当地是普遍存在的。 虽然学校的天然气源不太正规,但是天然气管道安装错误导致破损泄漏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可是退一步来说,水管会爆天然气管也会漏,漏水肉眼可见但漏气却难以被发现,亦是值得反思的。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无色无味,当空气中甲烷浓度处于4.9%~16%之间时,遇明火则可发生爆炸。但浓度低于4.9%时因可燃物不足不会发生燃烧,而当浓度高于16%时,因为氧气缺乏,甲烷不会爆炸但可以安静燃烧,这就是所谓的爆炸极限。其中9.5%左右浓度的甲烷遇火发生的爆炸最为剧烈。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即使不遇明火,但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会因为氧含量不足引起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则可导致人致窒息死亡。 灾难过后,为了避免类似的惨案再度发生,德克萨斯州通过了一项新的法律,要求必须将天然气与臭味气体混合,以便在气体泄漏时能够及时被人察觉。这种臭味气体,就是“加臭剂”。紧接着美国其他州也相继要求在燃气中加入加臭剂。 当时加臭剂的研究是由雪佛龙菲利普斯化工(CP化工)公司的特殊化学品部门负责的。加臭剂的选择有诸多要求,比如人类对其气味应当十分敏感,否则当天然气积聚到一定程度才会被人的嗅觉感知,仍然起不到预警作用。 另外加臭剂还应满足对人体无毒害,对天然气也是要友好,不能影响天然气本身的作用等各种要求。经过多年研究,CP化工发现,硫醇类是用于使天然气带有气味的最佳化学物质,用于作加臭剂的一般为乙硫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