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经 的 世 界 非 经 的 世 界 《诗经》历经代代传承,在汉儒的诠释发展后终于被正式尊为经典之学,这意味着《诗经》成为入世之学。自西周初期产生至春秋中叶的成书,其内涵、意义皆被固化。 源于古代歌谣的《诗》作为儒派提倡的“礼”之教化的文本,借着统治阶级的需要“登堂入室”,因此而失掉了很大程度上的“本真”。在发挥了政治作用之后,《诗经》在后世尤其是现当代的社会当中,它的位置要怎样置放,我们应该为之作怎样的解读? 它原应属下里巴人,当它集中于乐官之手、成于经典教义,流传于贵族社会变身阳春白雪,也许对当今的学者、读者而言,能做的是对这一过程进行溯流。 雪落覆梅花 幽然传雅芳 衷来承君侧 相取消此望 梅の花降り覆ふ雪を包み持ち君に見せむと取れば消につつ ——《万叶集》十·一八三三 《诗经的世界》一书中白川静先生注重的,便是《诗经》成为经学以前的存在,以及它所展现的俗世风貌。 在白川静看来,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形成的美刺附会之说极大地掩盖了《诗经》原始的内涵,要试图拭去蒙在它之上的政治和道德的浮尘,就要寻求新的切入点来看待《诗经》,即民俗学的研究方法,以找寻《诗经》——作为经之前,《诗》所在的历史和社会状貌,尽量还原《诗》的本来面目,以追其缘起。为此,本书也把产生于相似历史条件下的日本和歌集《万叶集》与之作比较研究和论证,以促进理解。 与民俗学研究 诗 经 毛传讲诗“全篇皆兴,鹤、鱼、檀、石,皆以喻贤人”,而白川先生在本书中特别就兴的发想做探讨,得出与之相异甚至是针锋相对的结论——兴不是为引起他物的咏唱而烘托气氛,而把兴看作与日本和歌中枕词的类似存在,认为兴源自古代民事习俗中那些有预祝、咒诵意味的表达,后借助歌垣(日本所称古代民间男女舞蹈、饮食、对歌等活动)的形式得以流传下来。 《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这里,乔木、葛藤缠绕的树木都具有神圣之意,被视作神木,既是神木,则有所禁忌,只能在特殊场景下触碰和使用;《周南·卷耳》中“卷卷采耳,不盈顷筐”,《小雅·采绿》里:“终朝采绿,不盈一匊”,采草的动作均是预祝行为;其它诗篇里鱼的意象多是女子的象征,雷为男子的表象,饮食之“饥”也总与男女之情离不开。 《诗经》民俗学方面的研究其实在中国也有。闻一多先生著名的对诗经的新解也曾经从各种中国古代歌谣、诗歌当中分析鱼的隐喻,指出其暗指男女之情。像大家耳熟能详的汉乐府民歌“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一句,闻一多认为其中的鱼为男性之指,莲则喻女,鱼在莲池里的嬉戏其实是一种表示恋爱的舞蹈,来自原始的繁殖仪式的变形;采莲也是一种民俗的文化仪式、类似求爱的活动。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这恰与本书白川静的观点相符合。这样看来,闻一多的诗经新义如果说是中国文学内部的民俗学研究(他自己则称为是社会学),白川静所做的便是“跨文化”的民俗研究。 马和之绘 《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图》 如,《陈风·衡门》里“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岂其食鱼,必河之魴”,《邶风·谷风》里“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据《万叶集》之中类似诗句“山间川流中,付筌守鱼空,相待八年久,悄然我自丰(山川に筌を伏せて守リもあへず年の八年を我がぬすまひし)”类比,饥、鱼、笱都似乎都被看作是与男女、情欲相关的联想。 正是中日两国共通的古代文化,给作者的研究提供了灵感。不过闻一多先生更为“开放大胆”,从小学、社会学各种角度的研究把诗经直接看作是先民时期的“淫诗”(《诗经的性欲观》),并称“原始时代本来就是那么一回事,而二十世纪尚如此,诗经怎么没有更淫一点?” 与巫灵文化 诗 经 相异的是,总体而言,白川静追溯诗篇源头庞大的思维网络构成的总结点,在于“巫”,在于“灵”,在于氏族社会起形成的神异世界。 古人向神祇祈愿、祝福、或赞颂,在氏族内部的带有宗教性、祭祀性的活动中,歌谣开始逐渐演变并最终产生了。可以说,白川先生在本书中给读者呈现的就是这样一幅散发古老神灵气息的风俗画卷,从中也能看出一个日本人万物有灵说、言灵说的信仰基础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在白川静先生这幅诗的画卷里,首先看到的是人与神祇的对话,其次才是跳脱了咒缚的情感、情绪的自由式抒发。并且笔者认为,白川静的研究首先是充满感情的,这种感情也许是出自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许是对诗经中那个世界里先民们的想往、同情、疑惑,他重视“民族精神”,重视作为文学之始的《诗经》传达的时代话语,他能看到那样一个巫灵的异世界源头,“去官方化”一般,“新鲜的感动往往属于民众”。从这个角度看来,如果《诗经》没有经过周朝乐官之手,没有历代儒派的诠释,是不是可以被单纯地当做“世俗故事集”来看?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虽然孔子之谓“不学诗,无以言”的时代,早已经成为过去,《诗经》解读似乎是不可能从经学之谈上跌落的,而对普通读者而言,了解那个诗歌初创的年代,感受原始,厘清本源,后再选择一种适于自己内心的阐释,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吧。就像作者结尾所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不断希望,热爱古代歌谣的人们,使得中国古代歌谣——诗篇,能够更具亲近性,更加广泛地被人诵读。” 新书推荐 《诗经的世界》 [日] 白川静 著 黄铮 译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白川静(1910—2006),日本著名汉学家、汉字学者,曾担任立命馆大学名誉教授、文字文化研究所所长,因在中国古代文化与汉字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荣获文化功劳奖、瑞宝章、每日出版文化奖、菊池宽奖、朝日奖等多项重要荣誉,在日本有“现代最后的硕学”的美誉。代表作有《字统》《字 训》《甲骨文的世界》《金文的世界》《说文新义》《汉字的世界》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民俗》《孔子传》《诗经的世界》等。 【获奖记录】 白川静先生在1984年获毎日出版文化奖特別奖,1991年获菊池宽奖,1996年获朝日奖和京都府文化特別功劳奖,1998年获文化功劳者,1999年获二等瑞宝章,2001年获第八回井上靖文化奖,2004年获文化勋章。 【内容简介】 《诗经的世界》为日本文字学家、汉学家白川静(1910—2006)代表作。本书从山川、恋爱、社会与生活、贵族社会盛衰几个方面,引介分析众多《诗经》名篇,并与日本文学经典《万叶集》的类似作品比对研究。观点独特深刻,极具启发意义。 可点击图书封面购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