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业链接 | 迎接新商业文明时代

 jc_ipec 2019-09-04
转载评论:
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2019年会将于10月15–17日在成都召开,我们希望在新商业文明大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商业向善,从而推动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在中国的发展。找出本届年会开幕主论坛演讲嘉宾秦朔先生于2015年底发表的文章,再读细思新商业文明。

商业文明是通过商业方式对人的权利、价值、力量和福祉的实现,是整个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有朋友问我商业文明的研究情况。借朋友圈一角,简单和大家报告一下。我静下心来专门做商业文明的研究,是最近几个月的事。但对商业文明的研究兴趣,开始得很早。


我们的进军仍然伟大吗?

1991年4月,我写过一篇文章《在“伟大的进军”背后》,在《粤港信息日报》发表。文章提出,“向自然进军”的工业革命瓦解了中古时代“财产的所有权意味着社会义务”的观点,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的急性、慢性和远期危害则粉碎了“人对自然的占有并不会对任何人产生任何危害”的神话。文章介绍了1950年克普(Kapp)在《私人企业的社会成本》一书中最早提出的社会成本(social cost)概念,即“生产活动中所必须的,但市场价格机不能或无法计算进去,因此转嫁给整个社会乃至未来去担负的费用”。

我最后发出的疑问是,“我们的进军仍然伟大吗?”

2004年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创刊。我在发刊词中写到,人类探索的推动力来源于商业,不断增长的生活来源于商业,商业的活力维系着社会的活力,商业的创新引领着社会的创新;尽管时代的标志是商业,但商业的精神决不只是时尚和金钱。我们把商业看成一种责任;负责任的商业,就是一种文明。没有文明的商业,就没有文明和谐的社会。

2007年,我在第一财经倡导发起“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的调研评选活动,一直坚持到今天,每年我都写文章,希望企业将社会责任意识置入企业的长期战略。我欣喜地看到,企业社会责任(CSR)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共识和行为,同时也是《公司法》的要求。国务院国资委多年前就提出,央企每年都要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009年,我在《以责任创造新商业文明》一文中,希望企业家阶层自我超越,“从机会驱动转向能力驱动,从价格驱动转向价值驱动,从增长驱动转向发展驱动,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单纯的财富驱动转向责任与热爱的驱动”。


新商业文明正在加速孕育

如果说,以上这些还属于个人的思考和管窥之见的话,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的一些领导性公司已经不仅仅从经济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的角度考虑自身和社会的关系问题,而开始从推进商业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定义自身的使命。

比如阿里巴巴集团在2010年9月发布了《新商业文明宣言》,提出,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正在形成新的文明范式。人类的大规模协同和个性化创新,推动着商业文明又一次走到了跃变的关口。开放、透明、分享、责任是新商业文明的基本理念。新商业文明的形成,不仅将实现个人数据、商业平台和公用计算之间的平衡,更将实现个人愿望、企业目标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促进物质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又比如,华为公司在2015年明确提出了“共建全联接世界,拥抱新商业文明”的战略口号。华为认为,基于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智能互联,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为特征的工业革命4.0正在发生,全联接的智慧世界驱动新商业文明。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联接、零距离、因我而变、万物智能的时代,一个所谓“ROADs”的时代(Real-Time、On-Demand、All online、DIY、Social),这个时代让许许多多过去形成的人、物、信息、服务、企业、组织的边界都变得模糊了,新的商业基础设施、新的企业与用户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新的企业组织结构和治理方法、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生态、新的社会分工和就业模式、新的文化风尚和生活形态、新的信息分享与学习方式都在形成,新商业文明正在加速孕育之中。


没有商业文明支持的企业和经济不可持续

我对商业文明的定义如下:商业文明是人类在商业实践中,在不断满足人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升人的本质力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具有创新性(开创性)、延展性、继承性的观念、制度、规范、基础设施、模式、组织、技术、产品、服务、管理、生活方式等等。在我看来,商业文明是通过商业方式对人的权利、价值、力量和福祉的实现,是整个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商业文明的主要支撑是企业,没有商业文明支持的企业和经济都是不可持续的。

简单来说,我认为商业文明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创新之结晶(包括价值创新、方式创新)。集装箱、微波炉、超市、咖啡、卡拉OK、牛仔裤、洗发水、卫生巾、汽车、高铁、信用卡、ATM、QQ、微博、电邮、支付宝、手机、条形码、随身听、傻瓜相机、电脑、录像机、搜索引擎、支付宝、微信是商业文明,产权制度、自由贸易制度、WTO、自贸区是商业文明,泰罗制、丰田生产方式、工业4.0也是商业文明。由于互联网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充分地延长、扩大、加深了人的力量,所以互联网商业文明代表着人类商业文明的新高度。

二是行为之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没有诚信、契约、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那就是不文明。如果单靠偷与抢,“规避生产和交换的必要性,通过暴力攫取他人”(Franz Oppenheimer),像组织犯罪或寻租那样进行“社会非生产性创业”(Baumol),或因为畏惧“经济变革力量的冲击”而“诉诸特权、垄断”或任何其他源出于握有权势者的“强制性权力”、试图让既得利益固化(Hayek),那么,这样的商业不是文明而是蒙昧和野蛮。

三是合作之秩序。商者,是协商、磋商、商量的意思。无论是公司治理中股东和经理人的代理关系,还是利益相关者关系,还是对于团队的激励与约束,都要克服机会主义,让合作关系可预期、可延续。

商业文明表现在产品(如微信)、企业(如苹果)、行业(如移动互联和精准医疗)、区域(如历史上的佛罗伦萨)和国家(地区)五个层面。商业文明的最重要推手,是企业家和发明创造者。

用熊彼特的话,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近现代的商业文明史上,科学技术的商品化、社会化应用,企业组织、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是两条互相交织的曲线。企业家把瓦特、爱迪生、贝尔们的发明投入经济生产,从蒸汽机、电力、收音机、电视机到个人电脑和互联网,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而度量企业家的价值,最主要的是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组织要素资源,通过创新、管理、运营,为消费者和社会创造出怎样的新价值。

《财富》杂志在评选“20世纪企业家”时最终选择了亨利·福特,理由是“他并没有发明汽车,但他发明了汽车生意”,“20 世纪至少有三大经营管理奇想出自福特的头脑:流水线的设想;支付工人工资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要多到公平程度的设想;使福特的红河厂成为工业世界一大奇迹的纵向合并思想”。亨利·福特是“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每一片土地这样一个工业的创建者,是第一个创建了大市场并为之供货的人”,他是汽车文明的奠基人。

什么样的企业能够传承和创造商业文明?首先是要用正当方式获利(make decent profit);其次是以创新方式提供消费者剩余,在资源配置和生产关系方面进行革新,激发新的生产力;第三,是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产生较大正外部性,那些关联性、带动性强的平台型、生态型企业,更有机会创造新商业文明;最后,是企业要努力成为社会进步的阶梯,更好地回馈社会。


商业文明立足于商业实践

在商言商。商业文明是一个大概念,一个企业家要践行商业文明,还是要立足企业的商业实践。

苹果公司CEO库克在回忆乔布斯时说,史蒂夫认为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一个小箱子里面,这些人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影响力,或者是能够改变什么事物。这是一种被限制的生活。史蒂夫最不能接受这一点。这驱使他想出伟大的想法。他通过自己的行动,使公司内每一个人都不甘于接受现状。这种哲学在公司内部还产生了其他影响,首先就是对制造全球最佳产品近乎疯狂的追求。要打造出最好的产品,你必须拥有主要技术。现在科技行业对成功的定义就是“最多”,这是一种近乎病态的定义。史蒂夫的重点放在制造最佳产品上。当苹果要决定进入某个产品类别时,我们首先会提出这几个问题:这个产品类别后面的主要技术什么?我们能带来什么?在这个产品类别里面我们能否给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如果不能,如果我们没有关键技术,那么我们就不会涉足这个产品类别。

腾讯公司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产品。马化腾曾说,能解决一个痛点,就肯定成功。什么是痛点?举个例子,你要住酒店,要开个发票证明,回去报销。能不能用微信扫一下,你都不用打印,电子发票都在云端,从我的卡里扣完钱,然后两分钟之后钱又打回到我的卡里。

上面这两个例子给所有的商业活动的实践者们的最大启示是,当你秉承“诚壹之道”,努力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努力创造前所未有的最佳体验时,你就走在商业文明的创造之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