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019年7月,注定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孩子小升初的关键时间节点里还增加了转学的因素,经历了过程艰辛,结果完满的外冲之路。回首来时路,也有风雨也有晴。这一年里,在家长一百论坛泡了一年,加了无数个QQ群、微信群,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家长们的相互支撑与信息互通有无陪伴了整个小升初之路。在2018年的孩子们即将踏上初中征程之际和2019年的孩子们即将小升初大幕拉开之际写篇贴,算是回顾和总结孩子这一路的历程,也给家长一百今年小升初孩子们的一些参考,愿大家都能够得偿所愿。 关键词:转学。 2018年7月30日,由于个人工作原因从地市调动至武汉。临别前夜,我们母女聊天,我怀着万般不舍的心情问她对于要和妈妈分开生活作何感想?她淡淡的说道:古代诗人写离别都是悲戚忧伤,她唯独欣赏高适写《别董大》时的胸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就不再和我讲关于离别的话语了。其实她想说的话也都全在这首诗里了,她不想那么悲伤,而是祝福妈妈能有更好的前程,希望妈妈能轻松上阵。当时她讲出这番话时,我一脸惊诧、心情复杂。一是我明白孩子话里的深意,二是我惊讶孩子的认知和心智远超出她这个年龄,三是我对于孩子没有表现出痛心和不舍还是有着母亲被需要感逐渐减少的失落。 调来武汉工作后的那半个月里,并没有太多工作安排,只是在努力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平时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里,虽然会因忙碌而偶有烦恼,但是充实。现在下班回家一个人的生活让人感觉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没了寄托。直至八月中旬的时候,单位人力的一个大姐年休回来和我聊天,询问我是否把孩子也一并转到武汉来?当时还没有完全适应工作调整的我一时语塞,回答道:应该会在这一年自己先适应后再考虑孩子转学。大姐惊诧的批评我说,为什么你觉得工作和孩子是先后关系,应该是并行的关系,可以同时进行啊。她当时建议我把孩子转学来武汉报考外校。然后给我讲了自己孩子外校的经历以及外校家长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故事。我当时觉得,考外校离我们太遥远了吧?然后大且分享给我第一个关于平台的故事,讲的是原来外校一个家长从边远地区的油田到武汉的故事,孩子后来上了外校,然后本科清华,研究生纽大。这个家长感叹,如果当初不从油田出来,可能自己的孩子会和原来老同事的孩子一样,没有这样好的平台和教育资源,也就没有后面的精彩故事了。那天我和大姐聊了一个多小时关于孩子教育的话题,她应该是我来武汉工作后第一个让我眼睛发光的人,也在我们心里播下了考外校的种子。 那天夜里开始夜不能寐,纠结是否应该转学?思索到底通过哪种途径办理转学。其实当时困难还是很多的,一是我一个人带孩子的问题,二是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就开学了,时间急、任务重。 知行合一对于每一个来说都难,孩子也不例外。起初谈分别时,孩子那么的理智和坚强,在体验了两周的分别后,开始极度受不了没有妈妈的生活。分开两周后的一个周末来武汉,她会像个橡皮胶一样的整天想粘在你身上,眼神里写满了想和妈妈多待一分一秒的渴望。送孩子回老家的路上,孩子满是不舍,记得那天分别后,我走出地铁站,泪如雨下。那一刻,更加坚定了再苦再难,都要把孩子转来武汉读书的决心,哪怕不是为了更好的教育资源,我也要为了和孩子在一起生活而办理转学。 决心下定后,开始在家长一百论坛找相关的政策,然后抓紧时间办理自己户口的转入。最后,也通过拉网式的寻找,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人帮助,抢在开学前的时刻顺利办理了转学手续。虽然接收的学校对于孩子在老家读的学校完全不是一个比较级,包括老师的教学能力都不如老家的学校。但是,胜在这个小学离公司近能方便我日常照顾,当时的想法是,我需要的也只是个武汉的学籍而已,至于教学质量也就最后一年了,在孩子不太差的情况下,课外再去培优应该学习影响不会太大。现在来看,对于一个刚来武汉,人生地不熟还要独自带孩子的妈妈来说,就近、安全、方便应该是首要考虑的,当时的学校应该是条件允许下、能力范围内最好的选择了。 孩子转学后,爸爸就没有在老家照顾孩子的顾虑了,所以促使了工作的随之调动,这一波又一波的操作,发生在8月我来武汉,9月孩子来武汉,10月孩子爸爸来武汉。现在来看,我们其实是很幸运的一家人。 关键词:元调。 孩子起初对于未知的转学其实是很矛盾的,对于和原来的同学以及小伙伴分开她是不太愿意的,而对于能和妈妈在一起生活她又是愿意的。所以,在新学校开学之后,还是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白天上学倒是状态挺好的,但是到了晚上就开始在妈妈怀里哭鼻子,想念自己的好朋友、想念原来家里的感觉。 开学后,孩子在班上的表现应该还是相当不错的。在转学之前,孩子的基础不算差,虽然没有像武汉这么培优夸张,但之前在老家读书的小学就是市重点,班级也是会学奥数的班型。五年级期末考试时,语文是班级第一,三科综合全班并列第六。从四年级开始也参加过大大小小的作文和奥数比赛,拿到过不少奖证,虽然不如武汉的孩子参加的四大杯赛含金量高,但是做起简历来还是拿得出一些东西来。 江汉区的元调准备应该是所有区里面最早的,所以为了充分准备,那段时间每天晚上都出去上课,一个常规的奥数班,一个元调冲刺班,然后还给孩子报了一对一,几乎没有任何喘息的时间。现在回头来看,估计当时是因为觉得没有太过于培优的孩子跟武汉的娃有差距,又要面临转学小升初,所以只能用力过猛,用忙碌来缓解焦虑。那段时间给孩子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每天晚上放学后出去培优到9点多才回来还得做学校的作业,孩子的体力和精神上真的是承受了很多。 那段时间我跟孩子都过得十分的压抑,因为每天都是赶场似的生活,学习压力也很大,隔一段时间就会情绪爆发一次。有一次,培优课后,我们俩站在马路边上等车,她对我说:妈妈,我真的好想把手上的书包丢掉。我说:你丢撒。结果她真把书包给丢地上了,然后,我也没有表现出任何讶异来,后来车来了,她又赶紧去把书包给捡回来,然后和我匆匆塞进车里,我们俩相视大笑。也有时候,她会对我说:妈妈,我觉得太压抑了,现在特别想破坏掉一件东西。我会对她说:家里别的东西破坏了需要钱买,你可以去打打枕头发泄一下,我现在就出去。然后,就会听到她在房间里把枕头猛揍一顿的声音,情绪发泄出来以后就会轻松很多。每当这样的时候,其实我的内心也非常痛苦,有时甚至怀疑自己做出的转学决定是不是让孩子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压力。而她情绪不好的时候,我除了无条件的接纳和尽可能的帮助她排解,别无他法。 江汉区的元调在全区家长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开考,然后是杳无音讯的无尽等待和各种小道消息漫天飞舞,慧泉一初在往年的优录在我们孩子这一届小升初时是彻底没有消息,也是苦了这一届江汉区的家长们,一直都在水里泡着,不知道岸在何方。 关键词:外冲。 元调结束之后,班上孩子们约着在寒假开始的时候一起去逛吃逛吃了一天,热心的家长们组织孩子们去了趟黄鹤楼,玩了昙华林、吃了户部巷,孩子和小伙伴在一起非常开心。短暂的快乐之后,就开始准备外冲班的学习了。因为工作原因,我和孩子爸基本上都没办法送出去培优,所以就近在工作所在地找了机构开始上课,每天孩子就自己上下学,然后我会每天早上6点起来给孩子做好饭放保温饭盒里带到机构里中午吃,尽可能的让孩子少吃外卖。有时候,孩子会跟我说班上同学谁谁天天都吃外卖,挺可怜的,会感叹自己有妈妈做饭带过去还是很幸福的。这也算是作为妈妈的一种执念,一方面是为了健康着想,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孩子以后回忆起这段小升初无比辛苦的日子,除了无休无止的培优课还有妈妈的味道曾温暖过孩子的胃和心。 在奥数没有培优的情况下,孩子在其他机构以数据为主导的考试中似乎并不占优势。但是从小阅读习惯特别的好的孩子,从博览群书中拓展的知识面异常宽广反而在外冲的考试中占有特别大的优势。寒假上完外冲的课程后,在HX春季的综测时,有二千多个孩子参加,我们孩子模拟外校综测成绩是96分,排名二百名左右。那时候,我和孩子都觉得,外校考试其实是很适合综合素质比较全面的孩子的,我们如果去努力够一够,说不定还是很有希望的。所以,春季开始,周末常规的数学班没有停,还有外冲的课也同步在上。为了上到心仪老师的课,我们从汉口跑到汉阳去上课,周六我送孩子,周日换班爸爸送孩子,孩子却处于常年无休的状态。每到周日,都是一场硬仗,早上孩子六点多就得起来,一直到晚上9点多才回来,非常辛苦,但是状态一直都是很积极的状态,外冲的课程可能对于我们家孩子来说还是相当有趣的。 作为妈妈,在孩子外冲期间还是做了很多辅助性的工作。孩子每一次机考刷题,我会把她做错的每一个题目都粘出来做成表格,标注题目、当时的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然后每周都会把当期的错题陪着孩子全面分析一次,当时为什么会选错,是知识盲点还是因为时间来不及,然后会让孩子重新再做一次。我也会把她每一次课堂刷题的成绩和机考刷题时的三科成绩做成表格进行大数据分析,每当孩子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而情绪特别不好的时候,会拿出成绩趋势的分析表给她看,让她能不要在乎当下的一城一池,而要从数据里理性看待成绩的起浮。让孩子能明白机考刷题的功能就像雷达一样可以一遍遍的触及到自己的盲点和边界,不必为不会而懊恼不已。这些疏导还是挺有作用的,至少每一个孩子在亲子关系亲密的基础上,都是会很相信父母的所说的。 进步其实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英语的俚语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基本上属于蒙圈的状态,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突飞猛进;另外英语读题刚开始很多生单词不会认,导致因读题困难而答错简单题的答案,外冲最后时,孩子自己都会感叹英语刷题基本上毫无障碍,即使是有少量不认识的单词,但是结合语境和上下文意思也可以**不离十。然后语文的学习,文言文、修辞手法、断句缩句、阅读理解这些内容相信对初中的语文学习会有莫大帮助。数学的各个知识板块虽然都不算特别难,但是把小学的一些知识点又再次拉了一遍,我觉得还是非常不错的。丫头的语文一直在外冲班保持着绝对领先的优势长居第一,英语也一直在前几名,数学一直是短板,忽高忽低坐过山车。我们定的策略是外冲考试语文和英语一定要保持绝对优势强势拉分,数学保持不拖后腿正常发挥就可以。 春季外冲的课程每周一次没有觉得有多辛苦,但是到了六月份的最后一期外冲课程时,日子变得异常艰难,连续十天外冲,机构的刷题内容简直加量不加价,一堂课下来就得刷一百多题,一天下来题量巨大,还不算每天中午的机考刷题。那段时间感觉孩子们都给刷麻木了,有时候状态也会特别不好。错题的整理也变得节奏很快,每天刷了一天后,晚上我还得要求她重新分析错题,本身要面对自己的错误就会产生天然的挫败感,外加白天一天的用脑过度,孩子也会特别烦燥不安。有一次,又表现出极度的厌烦时,我问她;你难道不想考外校了吗?孩子脾气还算很好,淡淡的回答道:我想考外校,难道我就不会觉得累吗?想一想,说的也挺对的哈,心想,这小妞还不错,经常可以四两拨千金的把她妈给对付掉。 关键词:上岸。 外冲最后的那段时间,孩子每天都希望明天就考试,快点结束每天题海沉浮的日子。在6月中下旬,武汉市各个学校开始正式启动招生后,我们带着孩子也去参加了各类的考试,一方面是多手准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历练孩子,为外校考试练手做准备。 小升初最后那段时间应该最难熬的时期,身边一直会有各种声音出现,一会哪个学校优录开始了,一会哪个同学被哪个学校优录了。我感觉最后的日子里,自己都处于将要崩溃的边缘了,经常性的会胸闷气短,反而孩子却异常的淡定。有一天,我问她:某某同学被区内一所二类中学录取了,你怎么看。孩子淡淡的说道:没有什么想法啊,我志不在此,我想去的学校是外校,这个学校又不是我喜欢的,为什么要有特别的想法啊。在一切未知的前提下和会有各种可能的情况下,我的心智还不如孩子理智,也许是并没有100%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 孩子分别去参加了钢实、外校美加分校、武外英中的考试。钢实考试之后,原以为我们孩子可以去个英语班或国学班,但是无果。钢实给孩子留下印象的是楼很旧、饭好吃。后面参加美加的考试,三千多人考试,孩子在前二百名第一批被优录,接到优录电话的那天晚上还是挺激动的,觉得在外校考试之前,这次成绩对于家长和孩子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也终于有了一个备选的学校了,虽然我们不一定会选择去读。后来孩子参加武外英中的考试同样也被优录了,但是不准备去所以放弃了。综合来看,孩子把外校体系内的三所学校都考上了,充分说明,孩子的特性与外校体系还是相当匹配的。 6月30日,外校的考试终于要来临了,孩子是在上午考试,下午1点多才出来,问她情况如何?她说还行,状态也挺不错,还把外校发的小饼干给我带了一袋出来说专门留给我吃,可把老母亲给感动得。考试结束后,我像个小孩子一样的追问她考了哪些题目,孩子又淡定的说道:你问与不问,想与不想,结果就在那里了,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安心等待结果吧,我觉得我可以上。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那一周感觉是人生中最漫长的一长。7月4日晚,机构开始小道消息预测分数线,我回去就开始爆炸了,今年分数线比去年要高,完了,上不了。孩子淡定的安慰说:我的分数还没有出来啊,你咋知道就不上呢,别在这里瞎猜了,耐心等待,我可以上的。然后就去写作业了,放任她神经质的老妈在一旁神神叨叨。晚上10点,外校官网开始查分放榜,输入面谈证号查询,外校考上了。我在家里激动得不能自己,然后开始给家里人和一直以来关心我们的朋友们报喜,孩子依然保持着淡定的样子,笑了笑。小升初在这一刻,才真正上岸,上到了我们心目中最想上的岸。对于文科优势特别明显,奥数没有系统培优的孩子来说,外校这种综合素质的学校应该是我们丫头最好的去处。我作为养姑娘妈妈还有的私心是,并不希望她的初中生活在一个很压制的学校里面无尽的刷题,而是希望她既有学习的良好氛围,也有青春的多彩生活,外校应该是最符合标准,我们最向往的学校。那一个晚上,感慨万千,回想孩子小升初这一年的经历,觉得自己的孩子真是不容易,适应了转学的节奏,扛下了外冲的高强度学习。也挺感谢孩子,用努力和汗水证明了自己,把妈妈去年的转学决定变成了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妞小升初的经验,供新一届的家长参考。 一、关于外冲考试的准备 1、外校考试适合综合素质强、知识面广的孩子,并不一定要求奥数有多强,机考需要孩子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能稳住正常发挥就可以。 2、外冲学习的时间跨度会有点长,家长们需要尽可能多的去陪伴和深度参与,如果目标是外校的孩子可以在六年级寒假时开始学习,不太建议从五年级就开始报班,外冲战线拉得太长并不一定好,容易疲倦和麻木。 3、推荐几本不错的外冲资料,《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这本书是南京外国语学小升初的推荐读物;《小学语文资料包》,这本书收录了很多文学常识;《考外校》,这本书是由武汉外校老师编写的英语题库书,一共三本。 二、关于小升初家长的心态 1、小升初的焦虑肯定是再所难免,大多数普娃的家长在没有拿到优录之前一定是会有的,但是焦虑归焦虑,不能乱了手脚和方寸,孩子的每一步规划需要家长未雨绸缪,也考验智慧,特别是面对一些失利情况或者需要取舍的时候。 2、对于外冲学习,抱有的态度是不要为了考外校而学习,应该是为了孩子的学习而学习,这样的心态就不会因为外校考试落榜而去后悔外冲的学习耽误了时间,世间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我个人觉得外冲学习对初中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并且这一段努力拼博的经历将会成为孩子的一种精神财富。 3、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父母在任何时候要选择无条件的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孩子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不要因为身边的风吹草动去影响孩子的情绪,我们要做的是坚定的告诉孩子:你一定可以。 4、关注成绩的同时,要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学习状态。只有调动好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才能促进孩子自发自愿的为了目标的达成而更好的学习。情绪变化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有效的去干预和疏导,要知道任何时候,只有孩子的精神状态好了,学习状态才能好。积极、自信的状态比黄金还贵。 结束语:每一个小升初的孩子们,要想进入到第一梯队的学校,必然要经过一番打磨,这期间有痛苦也有快乐,都是必须要经历的,愿家长们少一些焦虑,多一些理智,高质量的陪伴孩子们走过小升初,最后都能进入到自己心仪的学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