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部中国茶文化史,半部福建人书写

 伟天英 2019-09-04

一部中国茶文化史,半部福建人书写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

福建,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一部中国茶文化史,半部福建人书写,研究中国茶文化,福建是绕不开的话题。

宋代时期,茶文化空前繁荣,饮茶、斗茶之风盛行,建州(今福建建瓯市)北苑御焙成为中国宋、元时期贡茶产制中心。这一时期,北苑茶农为了选出好茶入贡而进行点茶大赛。范仲淹记之:“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苏轼曾写《咏茶》诗以证:“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指丁谓、蔡襄)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随着斗茶游戏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斗茶程序和评判胜负的标准:汤色和汤花标准。为了使斗茶时能让茶水和汤茶的白色更加明显,闽北建起了生产黑釉瓷器的龙窑,建盏由此产生。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云:“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随着北苑贡茶声名日隆,斗茶群体不断扩大,达官贵人甚至皇帝都参与到这种茶事娱乐活动中,形成了丰厚的茶文化底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北苑茶学、北苑茶诗词曲赋、北苑茶论茶文、北苑茶事典故、名人逸事等茶文化内容丰富,内涵厚重,独成体系,博大精深。在中国茶文化百花园中蔚为大观,精彩纷呈。

宋元之后、明清时期,随着制茶工艺的发展,茶的种类从单一的团茶和散茶,逐步演绎成绿茶、红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等六大茶类,点茶的饮法也演变成泡茶饮法。而在六大茶类的发展过程中,有三大茶类(红茶、乌龙茶、白茶)起源于福建。

一部中国茶文化史,半部福建人书写

一部中国茶文化史,半部福建人书写

一、红茶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明朝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类红茶——正山小种,而正山小种是由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所发明的,至今已有400历史。

1610年,正山小种流入欧洲。1662年,当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她的嫁妆里面有几箱中国的正山小种红茶。从此,红茶被带入英国宫廷,喝红茶迅速成为英国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英国人挚爱红茶,渐渐地把饮用红茶演变成一种高尚华美的红茶文化,并把它推广到了全世界。

现有红茶的三个品种: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都是从正山小种演变而来。工夫红茶在小种红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之后产生了闽红、祁红、滇红、川红、宁红英红等一系列的工夫红茶,同时演绎出一套红茶的冲泡方法和品饮技巧。

一部中国茶文化史,半部福建人书写

一部中国茶文化史,半部福建人书写

二、青茶(乌龙茶)

史料记载,乌龙茶起源于北苑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广东和台湾”,形成了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四大系列。

关于乌龙茶的来源,民间有一个传说:明末清初,安溪西坪有一个叫谢乌龙的人上山打猎兼采茶。当他采了一篓子茶叶时,发现一只山獐,就提枪追赶。由于在山路上奔跑追赶,摇摇晃晃,篓子里的茶叶经过摇晃后炒制成茶,苦涩味尽除,香醇味更佳,受此启发发明了乌龙茶制法。这个民间传说,虽不足以作为史实依据,但也说明乌龙茶起源于福建。

乌龙茶的问世,给茶叶增添了一个新品类,也是茶叶史上的一大飞跃。由于它兼具绿茶之清芬、红茶之甘醇,备受世人赞赏和青睐,同时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内函,茶书上关于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潮州单枞等诗词文赋屡见不鲜,赞声不绝。特别在品茗艺术上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流行于福建、潮汕一带的功夫茶概源于乌龙茶的发明。

一部中国茶文化史,半部福建人书写

一部中国茶文化史,半部福建人书写

三、白茶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其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公元1115年,关棣县向宋徽宗进贡茶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棣为政和”。

清嘉庆初年(1796年)已有白茶生产,当时以闽北菜茶品种为鲜叶。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政和铁山乡人改植大白茶,并于光绪15年(1890年)用大白茶制银针试销成功,次年运销国外。白牡丹始创于建阳县水吉镇。1922年政和县也开始制造白牡丹,运销香港,价格比普通红茶和绿茶高出一倍多。

现白茶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四个品种,具有治麻疹、促进血糖平衡、明目、保肝护肝等保健功效,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法。

一部中国茶文化史,半部福建人书写

一部中国茶文化史,半部福建人书写

一部中国茶文化史,半部福建人书写;研究中国茶文化,福建是绕不开的话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