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要四不要——汽车音响快速评估、鉴赏法则(4)

 A精工商务 2019-09-04

“四不要”之四:低频不要在脑袋后面(上)

“四不要”里有三个“不要”是围绕人声展开的,那最后一个“不要”,就留给汽车音响重要的另一环——低频。“低频在脑袋后面?还有这种操作?”很多家用音响的玩家,都会提出这样的疑惑。而恰恰的,这也是绝大多数汽车音响玩家的烦心事。低频在汽车音响中一直占据着音响以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压制车辆行驶的胎噪、路噪。因此十几年前的很多入门级改装,就单单的增加一个有源低音炮放在尾箱,都能满足不少预算不多的朋友的需要。

  • 传统的低音炮箱体,占据着尾箱非常大比重的空间

随着车型的更新换代、音响改装的逐渐升级、新的产品类型的研发,按照出现时间的早晚,现在汽车音响的低音部分约略分为以下四种情形:

1)传统的低音箱体(可以带功放可以不带功放),摆放位置是尾箱空间,并且可以移动;

2)在尾箱找个固定的位置,订做一个补形低音箱体,多见于两厢车或者SUV等尾箱空间不是太充足的车型,或者对尾箱造型有设计要求的改装;

3)既定造型的可以放在很多车子前排座椅下方空间的超薄低音炮;

4)既定造型的放在备胎轮毂中央位置的“备胎炮”。还有一些MPV车型可以利用扶手箱位置、一些行李空间严重不足的车型只能利用后门安装辅助低音……但都属于比较小众的做法,这里就不做重点的介绍了。由此可见,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取得更优质的低频效果”一直是汽车音响努力的一个方向;只是,当两者很难兼顾的时候,往往音质又是优先不被考虑的了。

  • 以造型设计为重点的改装,低音箱体只有采用补形箱的做法才能得到更美观的效果

虽然笔者没有做过精确的统计,但就这么多年来听过、调过的汽车音响系统来说,只要低音炮放在尾箱,低频出现问题的概率比人声还要高!玩家用的朋友评价不够好的低频,都会用“浑浊”、“散慢”、“拖尾”等形容词,但车用就有一种独特的“不好”,具体表现就是听任何一首带有节奏鼓点的歌曲、或者一首低频分量稍高的音乐时,当前排听者觉得“低频量感够了”的时候,后排乘客就是轰头、沉闷;而当后排觉得可以忍受的时候,前面坐着的仁兄,就会觉得“没低频”或者“低频在脑袋后面,衔接不了”了。其实不是“没有”,当这位仁兄一扭头,哎,低频都“历历在目”呢!这样的低频有什么坏处呢?最大的坏处就是让驾驶者“分享美妙”的好意,因为体验的截然不同,而把前排和后排分割成两个世界,最终给乘客(其实最大的“受害者”是家人)的印象就变成了“汽车音响变成了一个‘自私的奢侈品’”!

  • 利用车内角落做个“补形箱”以得到更多使用空间,是更多人最终选用的做法

为什么低频听起来会在脑袋后面呢?直观的原因自然是低音炮放在尾箱,因此声音在脑袋后面;于是就有一些将8寸甚至10寸低音装到驾驶位前面中控台下面的极端做法,也出现了一种可以放在座椅下的新产品——超薄低音炮。

  • 在汽车音响改装界火了两年的产品,带功放的超薄低音炮

但其实,如果我们没有分类低频在脑袋后面的真正原因并加以剖析,那么低音炮装在哪里,都会给音响系统带来负面的影响——不在脑袋后面,也可以在屁股下面,还可以在任何你不想出现的地方……下面,我们就先来将车上的低频情况做进一步的细化分析:

一、两厢车和三厢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声学环境

早在2013年笔者撰写调音教程的时候,就首次抛出这个论题了,然而却并没有得到大家很好的重视。两厢车(包括SUV、MPV等)和三厢车真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声学环境,其关键区别就是听者和低音炮之间是否有比较严格的隔断——三厢车由于后排座椅靠背的隔断,超低音箱和乘坐区域并不是一个空间;打个比方,两厢车的环境,相当于你和低音炮在同一个影音室里,低音炮发出的所有声音,都进入了你的耳朵;而三厢车的环境呢,就好像低音炮在影音室,而你在客厅,中间隔着一堵墙一扇门,中频和中低频就不一定能穿透出来,我们听到的就是这个喇叭的部分声音。因此,不一样的环境,低频听感是不是完全不同了?或者说,如果希望它们听感接近,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是不是也应该有所差别呢?

  • 三厢车的尾箱空间,对于传统的低音炮而言,还是有优势的

还希望这个解释更直观一点?没问题,在三厢车的尾箱上放置了低音炮的朋友,尝试把后排座椅掀开一条缝(不用全部放倒),此时无论鼓声还是男声,是否比严密盖住时听感完全不一样了?去试试,然后告诉我答案。

二、汽车音响与家庭影院对低音箱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般的家庭影院,主音箱已经能提供足够的中低频甚至低频,因此低音炮主要作用的频段就是65Hz以下(有的系统甚至希望做到50Hz以下),在空间内形成足够的超低频量感覆盖;但汽车上呢?从“四要四不要”的第一个“不要有过多鼻音”我们知道,车门对于安装于其上的中低频喇叭所推动的气流的承受能力极其有限,一旦超过其阈值,就能出现浓重的靠EQ也不能消除的鼻音;因此为了保证中频的清晰度,除了做车门的加固和车门内气流的快速疏导,通过DSP对信号设置比较高的高通也是必须行使的做法;此时单靠车门上的喇叭单元,中低频(80-160Hz)的量感是远远不够的,就要靠低音炮去弥补中低频的缺失了。

按照经典的理论,70Hz以下的低频在听感上没有方向性,因此家庭影院的低音炮,摆位相对不用太严谨(如果低音炮超过1只,则存在干涉的情况,对摆位要求就非常讲究了!);而汽车上用的低音炮,因为要补足车门上缺失的中低频,听感是必然有方向性的,如果做不好前后喇叭的衔接,听起来就很容易分离了。

三、门板处理比较好的车,和处理不够好的车,对低音炮的要求也是有区别的。

通常来说,门板处理好了,得到一个稳定通透解析力高的中频和中低频声音,对低音炮的喇叭特点、箱体做法和整体调试要求会更高!这又是个什么道理呢?有句俗语叫“一白遮百丑”,在音响上,就叫做“一蒙遮百丑”——声音的衔接,就像你搭配衣服鞋子一样,身上穿着随意些,脚上穿对人字拖,哎,也挺好;但如果身上穿着一套西服,衣领袖子各方面细节都抠得很细,还穿着那双拖鞋,就会显得不搭调了。

四、开孔箱和密闭箱,哪个更适合在车上使用?

解析力不算高的时候,很多细节听不到,音乐模模糊糊就对付过去了;但解析力提高之后,系统的缺陷也会凸显出来,低音如果解析力跟不上,其实有些车主喜欢在前面使用AB类功放推解析力强的喇叭单元,又会选择D类功放推悬边很宽很厚追求冲击力而质感相对模糊的低音喇叭单元,门板处理不好的时候还好,模模糊糊就对付过去了;一旦解析力、清晰度提上来了,马上就能发现音色上存在巨大的“脱节”,这种“脱节”可不是靠调整EQ就能抹平的。而不幸的,这种音色差异的表征,也是“低频在脑袋后面”呢!

  • 捷力(JL Audio)官方网站上,其中一款低音单元密闭箱的箱体数据

大家都知道,最基本的音箱做法有两种,就是开孔和密闭。其它例如被动辐射盆式、迷宫式等,都是这两种箱体在技术上的变种。在低音箱体的发展历史上,当然最先出现的就是密闭箱,后来开孔的倒相箱被发明出来,是为了能够“以更小的体积和更高的转换效率,得到和密闭箱差不多听感的效果”!一般而言,都制作到位的前提下,两者比较:密闭箱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调整方便、下潜更低,失真也更低一些;而开孔箱的优点在于箱体可以做得更小,灵敏度更高,中低频的解析力更好,可以调整的范围和手段更灵活。那显而易见的,如果是两厢车的话,则开孔箱和密闭箱都可以使用(开孔箱要严格控制截止频率和音量,避免出现气流啸叫声);但如果是三厢车,低音炮放在尾箱里,那还是应该选择中低频解析力更好的开孔箱,以更有利于声音的衔接。

  • 同一款单元,开孔箱的官方数据

需要补充的一点,传统的汽车音响表述里,同一个低音单元,其密闭箱的容积通常比开孔的小,这和我上面的理论阐述是不是反过来了?其实不是。大家再细读我上面的文字:“得到和密闭箱差不多听感的效果”。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密闭箱要得到和开孔箱差不多的听感,就要往大了做;那为什么现在的密闭箱体往小了做呢?原因就是需要考虑的侧重点不一样:往大了做,低音更宽松自然下潜更深;往小了做,就会得到更好的弹性和速度,而且也不会像大箱子那样吃功率(在车上,功率余量也是必须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只是小的密闭箱子,要兼顾宽松、从容的听感方向,就有些难度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