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家里有几个孩子,父母能否做到公正对待呢?在大家心目中,为人父母,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 李伊的老公有个弟弟,也成家了。李伊的小孩四岁了,小叔子家的小孩两岁。李伊公婆是做生意的,后来把生意给了小儿子,公公帮小儿子在做事,婆婆帮小儿子带小孩。小叔子夫妇一人一辆车,结婚买的湖景房,日子过得很舒适。李伊和老公是上班族,每个月拿死工资,小孩自己在带,除非夫妻俩都有什么事没法照看孩子,才能把孩子送到奶奶那里照看一会。李伊家只有一辆开了十来年的国产车,平时由老公开;而她上班的地方,离家有一个小时车程,每天都是挤公交车上班。她想买辆车,但没那么多钱。看到小叔子结婚时,房子和车子都比自己结婚时好,李伊有点不忿,老公却窝囊地说:“算了,我爸妈一直不喜欢我,别争了。”两个儿子都结婚后,家里的大财产分配,公婆都是偏向小儿子,公婆常对大儿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是哥哥,得让着点弟弟。”李伊老公性格好,不愿计较,自己上班挣钱带小孩,辛苦就辛苦,不想闹矛盾。有时,看到老婆有怨言,他就多帮忙带孩子,李伊骂他,他不做声。李伊多次提醒他:“你妈平时给你弟弟带小孩,做饭,做事,我们都不说什么了,但大财产的事也应该平衡点吧。”公婆家有一块地基,可以建房子,价值16万。公公说,把地基卖了,一个儿子分8万。婆婆不同意,交给小儿子建房。在李伊看来,小叔子建房子可以,但应该补给他们家8万元。但小叔子把房子建好后,没给他们补一分钱,婆婆也没提这事。李伊想去跟婆婆提补钱的事,可老公嗫嚅着说:“这是我爸妈的地基,他们想给谁都可以,不给我,就算了……”8万元,够两人上班攒一年啊!李伊气成了内伤,但为了不伤夫妻感情,不让老公为难,就没去跟公婆吵架。李伊家和小叔子家,相距不远,步行20分钟的样子。婆婆惟一给李伊家的好处就是,偶尔送一点青菜来,问候一下。让李伊记忆犹深的是,有一次,李伊老公出差去了,她要加班,托婆婆接一下孩子。结果,婆婆带着孩子在家,很晚了却没做饭。等李伊晚上搭车回家后,她就回小儿子家,给他们做饭去了。孩子哭着说肚子饿,李伊一边给孩子吃饼干,一边做饭,做着做着,她的眼泪就流了下来。她想不明白,同样是儿子,同样是孙女,为何婆婆就厚此薄彼?最稀奇的是,婆婆喜欢假惺惺装样子,问李伊和大儿子,要不要她做什么。她也就是嘴皮子说一下,其实什么都不替他们做。李伊性格耿直,觉得你不喜欢我们就不喜欢,不要假惺惺装样子。可婆婆总觉得,她动了嘴皮子,就是帮大儿子一家做了很多事,好像一碗水端平了。刚结婚那两年,由于没有比较,李伊跟婆婆的关系还是挺和谐的,她给婆婆买过很多东西,裙子、包包、首饰和护肤品等;每次出去旅行,都不忘给公婆带礼物。但是,小叔子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小家,李伊这才发现公婆对待两个儿子的区别太大,内心开始不平衡了,婆媳关系就变得紧张了。公婆却不认为自己偏心。他们觉得,大儿子的能力比小儿子强一点,所以他们才帮小儿子多一点,可他们平时口头上也表示了对大儿子一家的关照,心意到了啊!李伊跟姐姐吐槽公婆,姐姐劝她说:“你内心变强大点,自己做好自己的事,你恼火,生气,别人却过得好好的,你不要为了这事气病了啊!”可是,李伊又不能不想,因为,公婆总会老的,到时肯定要两个儿子负担养老,李伊老公作为哥哥,说不定还要比弟弟承担得更多。想到这,她终究意难平……如果说李伊是抱怨公婆不公的话,夏灵则是恼火于自己父母的偏心。夏灵出身于省城郊区小镇,有一个小她4岁的弟弟夏宇,由于父母重男轻女,从弟弟出生那一天起,夏灵就发现爹妈“不爱自己”了。夏灵家境不好,从小就是捡亲戚家孩子的衣裳穿,可弟弟却总是穿新衣裳,虽然只是十几元的地摊货,但那终究是新的。夏灵上的是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父母却省吃俭用,将弟弟送进镇里最好的幼儿园,后来还花了3000元赞助费,进了一所重点小学。不过,弟弟确实聪明乖巧,读书成绩很好。为了全力供弟弟读书,夏灵没有考高中,而是上了卫校,毕业后在一家私人医院做护士。她把工资攒起来,补贴弟弟读高中的生活费。弟弟夏宇高中毕业考上了清华大学,成为全镇第一个清华生。本科毕业后,他又去美国攻读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他留美工作,并结婚生子。话分两头,父母靠做小生意送姐弟俩读书,慢慢的开起饭馆,由于他们家出了清华生兼留美博士,饭馆有了名气,父母不仅买了两套房子,还买了奥迪。问题是,夏灵结婚时,父母帮她出了一半首付做嫁妆,就完事了。夏灵觉得,家里两套房子,总有一套是自己的,后来,她探父母的口风,才知道,两套房子都是弟弟的。父母觉得,帮她付了一半首付,已经仁至义尽。让夏灵不爽的是,她和老公收入一般,希望得到父母的接济,父母总说没钱,生意不好做;可父母总担心儿子钱不够花,每年都要想方设法给他汇几万美元。夏灵稍有不满,父亲就发脾气:“你弟弟在美国,人生地不熟,没有一个人帮他,美国物价多高啊,就靠他一个人挣钱,还有两个娃,我们不帮他,谁帮他!”其实,夏灵的弟媳就是在生双胞胎儿子时,在家呆了一年,此后恢复上班,年薪8万美元,弟弟则年薪30万美元以上。弟弟一家住着湖滨别墅,生活优渥。夏灵家跟父母家相距只有50公里,她生儿子时,父亲只来看了一眼就走了,母亲只照顾了3天,也回家了,说家里生意忙,走不开。弟媳生孩子时,父母不远万里飞去美国,足足呆了3个月才回来。夏灵说,弟媳跟母亲处不来,他们才被迫回来的,不然,他们就想留在美国带孙子了……弟弟夏宇倒是体恤姐姐的不易,给了不少帮助。今年,他把外甥接到美国读高中,并愿意负责一切费用。夏灵老公要面子,执意出了学费,生活费就归孩子的舅舅负担了。夏灵说,她对弟弟没有任何意见,可就是受不了父母的偏心。一说起弟弟,就说他吃了多少多少苦,可夏灵连高中都不敢读,18岁就出来挣钱跟父母一起送弟弟读书,父母却觉得“长姐如母”,她这样做,是应该的!夏灵从小成绩也好,假如不是父母重男轻女,她或许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找到条件更好的老公。每每想到这里,她就悲愤莫名……对于多子女家庭来说,父母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其实非常难。除了传说中的圣人外,普通父母在感情偏向上,几乎不可能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只是一种理想道德的要求,事实上,人有情绪,有喜好,而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再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虽是一母同胞,但每个孩子的外型、智力、情商、性格和际遇都不同,会给父母带来不同的感受。我有一个邻居小孩,是独生子,刚生下来,白白胖胖的,人见人爱。孰料,上小学后,他竟然成为小霸王,到了初中,已经几次被蜀黍逮住教育了。后来,他上了一所技校,整天在社会上打架斗殴,五毒俱全。在他22岁那年,父母宣布跟他断绝关系,将他赶了出去,如今有十几年没回家了,不知死活。这是一个极端例子,但说明一个残酷的真相:哪怕是独生子,一旦伤透了父母的心,父母也不会无条件宠爱下去的。血缘,并不是爱的保证。撇开极端个例,回到普通孩子身上,如果有以下几种情形,父母肯定会有偏心的——A,受传统姓氏、香火传承观念影响,有儿有女的,父母往往偏心儿子。B,在几个孩子中,情商高的,善于哄父母的,会得到父母的偏爱。这种情况,最容易被当事人忽略,因为谁都不愿、也想不到自己不讨喜。C,几个孩子中,最有出息、能给父母长脸的,更容易得到父母偏爱。当然,混得最差的那个孩子,也可能得到父母的额外帮助,但父母不会以ta为荣。除了以上几种常见情况,还有很多特殊的个人原因,造成了父母偏心。当然,没有一个父母愿意承认自己偏心,总会掩饰,或在语言上宣示“公平”。反推一下,在孩子的心目中,对待父母的感情就一定平等吗?有的跟爸爸亲,,有的跟妈妈亲,有的跟父母都不亲,只想早日逃离家庭……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偏差,当然与父母各自的为人、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关。父母偏心虽然道德不正确,但在实际生活中是无法避免的,不得不正视。那么,既然父母偏心难以避免,如何才能让自己心理平衡呢?首先要端正认识。要知道,父母生养孩子,不是为了找罪受,初心是为了让自己精神愉悦,并传播自己的基因,延续种族。这恰恰是很多人忽略的一点:大家觉得,父母应该无条件爱孩子,给孩子营造一切,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但事实上,孩子也有让父母身心愉悦的义务。从孝道基础上说,谁让父母最开心,最感到自豪,谁尽的孝道就最多。譬如你有个妹妹,你平时给父母的生活费比妹妹给的多,也比妹妹更关心父母,但父母看到你就烦,看到妹妹就笑,那么,在让父母开心这件事上,妹妹做得比你好。夏灵父母原本生活在底层,饱尝别人的白眼,但自从儿子有出息后,人人羡慕,镇里的头面人物都屈尊来拜访,她父母腰杆挺直了,都横着走路了。尽管她平时对父母更体贴,但对于她父母来说,幸福感更来源于儿子。请注意,即便是血脉亲情,也有势利的一面。那种把当总统的儿子和挖土豆的儿子一视同仁的母亲,真的只是传说而已。当你埋怨父母不公平时,有没有想过,自己在哪里有缺失?又或者,另一个孩子,在哪方面比自己做得更好?不管怎么说,在父母心中,ta比你可爱!反过来说,最受父母宠爱的孩子,替你承担了更多的孝顺义务,尤其是精神层面上的。既然如此,你大可不必那么计较。鸡汤一点说,成年之后,靠的就应该是自己,而不能再啃老。那么,父母如何偏心,都无关紧要。假如父母对你尽到了法定抚养义务,你将来对父母尽到法定赡养义务即可。如果你姿态高,当然可以无限亲近、孝顺他们……*作者简介:包士山,从事新闻采编20余年,喜欢琢磨人性和世相,不爱道德说教,只以毒舌说真话,一针见血,让人醍醐灌顶。其原创公众号“包士山”(ID:rxfx0518),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