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演化四:为什么物质越丰盈,精神却越焦虑?

 timtxu 2019-09-04
人类演化四:为什么物质越丰盈,精神却越焦虑?

现代社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人类物质方面的实际拥有极大地丰富了,甚至我们克服了一直困扰人类生存的三大难题:饥荒、疾病、战争。

解决了生存问题的人类,反而陷入了空前的焦虑

01

饥荒

从三皇五帝,一直到上个世纪,几千年来轮替了多少的中国政权都没从来没有摆脱过饥荒肆虐的困扰。就是几十年前,我们中国还是粮食短缺的代名词。在1974年,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会议上,当时提到我们中国的时候,在座专家们都摇头说,中国是绝对没有可能养活这10亿人口的。而事实上呢?这件不可能的事情我们早就做到了,现在我们都已经基本摆脱贫困,温饱的问题确实已经得到了解决。

即便是现在的非洲、中东,虽然贫困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吃饱活下去其实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真正严重的不是吃不饱,而是吃的太多。碳酸饮料喝太多,汉堡包之类的垃圾食品吃太多,吃冰淇淋吃太多造成的肥胖,高血糖,高血脂之类的问题所杀死的人,比饿死的人要多得多。

人类演化四:为什么物质越丰盈,精神却越焦虑?

瘟疫

14世纪的时候黑死病席卷全球,造成了大约两亿人死亡,一个瘟疫就让欧洲人死了一半。当时打遍天下无敌手,不可一世的蒙古人,因为黑死病的出现直接就让他们退出了历史的主舞台。

我们觉得极其残酷的,被称之为绞肉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了四年阵亡了4000万人。而流感病毒感染了当时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超过5亿人。一年之内就死掉了大约一亿人。

那么今天呢?瘟疫这个问题,无论是在流行程度还是影响力方面都大幅的降低了。比如说天花病毒,现在已经在全世界灭绝了。

而即便每隔几年我们总是会被警告说有新的重大疫情爆发,但是情况又如何呢?比如说我们熟悉的sars,非典,全球死亡人数没有超过1000人。前几年在非洲爆发,媒体大肆报道说几乎失控的埃博拉病毒,在全球一共也就杀死了11000人。

我们的医疗科技每年都在累积更多的知识,研制更有效的药物,找到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人类对于瘟疫束手无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战争

我们打开电视机或者在网上依然可以看到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并不太平。但是现在的小范围的摩擦与原来的战争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回到1913年的法国,问一个当地人,说什么叫和平?他会告诉你,是现在我们和德国之间停火的休整期,明年或者明天会不会打仗谁知道呢?和平对于他来说是暂时没有战争。而我们所说的和平是什么呢?是难以想象会有战争。是我们坚信他会一直持续下去的和平状态。

我们人类到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和平的时代,即便还有些地方有小的摩擦,有个别的恐怖袭击,但是在这些冲突和恐怖袭击中丧生的人数全部加起来,也远远不及全球自杀的人数,甚至是还不如喝可口可乐死亡的人数。

但令人奇怪的是,人类物质方面的实际拥有极大地丰富了,随之而来的竟然是一种挥之不去且愈显强烈的“一无所有”的感觉,以及对这种感觉的恐惧。同那些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地上辛勤耕作却对岁尾收成毫无把握的祖先比起来,现在的生活富有且充满机遇的这些欧洲后裔们对身份的焦虑、对所有之物的担忧远甚于他们的祖先。

为何物质生活上,人类生活得更好了。然而事实上,人类却越来越焦虑了呢?

人类演化四:为什么物质越丰盈,精神却越焦虑?

02

焦虑的起源——自由选择的增加

直到 18世纪,几乎在所有国家实施的还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之下,除极少数例外情况,社会个体几无改变自己身份和地位的可能。虽然这种社会极端不公正的,但它却让那些社会底层的人们有了一种自在和自由:他们不必将自己同社会中其他的人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比照,因而,在心理上他们并没有感到自己严重缺乏社会身份,也没有如今底层人们那种强烈的一无所有和一无是处的焦虑。

18、 19世纪政治和消费生产的巨大进步尽管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为人类心理造成了难言苦痛,因为同社会体制和生产进步一起伴生的还有一种全新的理想——每个人都深信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深信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去实现自己的任何理想。

“世袭的特权没了,与生俱来的财富也没了,一个人可以选择任何职业,这时,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当然会自命不凡,觉得自己可以从事一项更重要的职业。然而,这一切纯然是一种幻觉,现实的生活很快会让他清醒过来。以前,不平等是社会的普遍规律,因而即使再严重的不平等也不会引人注意。而现在平等了,人和人之间差异甚少,正因为如此,哪怕是细微的差距也变得明显起来。

不止如此,在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时代,我们被赋予了极为丰富的需要,舆论告诉我们应该做哪些事情,应该达到某种成就,应该得到一些东西。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这些东西,这种强烈的需求和追求过程中的挫败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让我们对需求产生了焦虑。

03

社会的评价强化了我们的焦虑

在《社交的南辕北辙》一文中我们提到,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

我们的地位决定了我们可能赢得多少世人的爱,而世人对我们的关爱又是我们看重还是看轻自己的关键。

诚然,现代社会前所未有地提高了我们的收入,至少使我们看起来更为富有。实际上,现代社会给人们真实的感受却是使我们愈来愈感觉到贫穷。现代社会激发了人们无限的期望,在我们想要得到的和能够得到的东西之间、在我们实际的地位和我们理想的地位之间造成了永远无法填补的鸿沟。

财富并不代表占有物的多少,而是拥有多少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它是相对的,相对于人们的欲望。任何时候,不管我们占有的财物多么丰富,只要我们还在追求某种我们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就谈不上富有;相反,如果我们总是满足于我们现时的拥有,不管我们实际占有的东西多么匮乏,我们是富有的。

我们所期待的远超出我们祖先们的想象,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则是永远都挥之不去的焦虑——我们永远都不能安于现状,永远都有尚未企及的梦想。

想一想微信朋友圈里发的各种照片,总是展示着别人美好的一面,对比当下的自己,内容的焦虑与无奈。

我们的朋友也在定位、晒图。小到一杯奶茶,大到 LA MER 或者汽车,越来越多的事开始有网红的存在。有时我们排了几个小时的队,跋涉到国贸买杯奶茶,并不是因为它有多好喝,我们甚至不在乎它是否好喝。晒在朋友圈只是觉得,这个东西我有了,我就要证明给朋友圈里那些人看,我更紧跟潮流,比你们更有逼格、更敢花钱,或者有个好老公。这也体现了病态的竞争。有些人其实并不在意自己的价值,或是自己的体验怎么样,对他而言,重要的是去打压,去炫耀,去表现出比同辈更好的品味、更高的档次。

希望他人看重自己的强烈需要在历史长河中并没有丝毫减弱,依然占据着我们心理关注的首要位置。

外界观点总是引导我们,让我们想象自己在攀登幸福崖上的最陡峭的一边,一旦爬上去,就可以到达一个广阔的高台,在其上我们就可以一直享受幸福生活;从来不会有人告知我们,一旦到达顶点,我们又会被唤回谷底,重新处于焦虑和欲望的洼地中。

我们同样能够很容易地误解特定职业的魅力,因为这些工作需要付出的代价往往被人剪辑掉了,而只是剩下了那些人们无法抗拒的优点。我们总是在阅读结果,而不是整个过程。

04

如何化解焦虑——用面对死亡的想法进行思考

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这样说,并非要我们永远都不要去努力克服焦虑,或不要努力去满足某种欲望,而是要求我们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任何一个目标向我们提供的一劳永逸的保证,按照目标本身的意思,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财富、尊严和权力能够为我们购买某种感情,而且只要我们的身份仍在继续,这种感情就会继续,但问题是,我们注定要在无助和落魄中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在弥留之际肯定渴望像小孩一样被人关怀,那么我们就会有一个极为清晰的理由,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那些最能够经受住我们身份变化腐蚀的人际关系。

死亡的想法对我们的影响或许就是引领我们去追求任何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不管这些东西是在尼罗河畔饮酒,写一部书,还是发一笔财;同时还会鼓励我们漠视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因为他人的评价毕竟与我们的死亡没有丝毫的关系。对死亡的预见能够使我们追求我们内心中最渴望的生活方式。

我们总是在追求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而把我们真正喜欢做的事情一再延迟,好像我们总是有足够的时间来这样做,死亡的想法能够改变这一切。对死亡的思考能够赋予我们以勇气,使我们能够摆脱社会对我们的期望中的那些毫无道理的成分。在一具骷髅之前,他人观点中那些令人压抑的东西将会习惯性地丧失赖以吓人的力量。

弗罗斯特在一首著名的诗中叹息:林中路分为两股,走上其中一条,把另一条留给下次,可是再也没有下次了。因为走上的这一条路又会分股,如此至于无穷,不复有可能回头来走那条未定的路了。这的确是人生境况的真实写照。每个人的一生都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可能性,而最终得到实现的仅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可能性被舍弃了,似乎浪费掉了。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遗憾。

但是,真的浪费掉了吗?如果人生没有众多的可能性,人生之路沿着唯一命定的轨迹伸展,我们就不遗憾了吗?不,那样我们会更受不了。正因为人生的种种可能性始终处于敞开的状态,我们才会感觉到自己是命运的主人,从而踌躇满志地走自己正在走着的人生之路。绝大多数可能性尽管未被实现,却是现实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是它们给那极少数我们实现了的可能性罩上了一层自有选择的光彩,这就好像尽管我们未能走遍树林里纵横交错的无数条小路,然而,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即使走在其中一条也仍能感受到曲径通幽的微妙境界。

把我们拉在一起,并在我们之间建立起相互联系的纽带的是我们对自身的脆弱的共识。在我们的缺点背后,总有两个基本要素在起作用:恐惧和对爱的渴望。

不管身份的焦虑如何令人不快,但我们还是很难想象一种完全摆脱身份焦虑的美好生活,因为一个人对失败和在他人面前丢脸的恐惧,实际上意味着他抱有一定的追求,期待某些结果的出现,以及对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心怀尊敬。

身份的焦虑是我们承认在成功生活和不成功生活之间存在公共差异的时候,必须付出的代价。

【作者:陈长维】

内容参考:

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

人类演化四:为什么物质越丰盈,精神却越焦虑?

阅读 5

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