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罕见的《西周铭文青铜雁鱼灯》赏析

 渐华 2019-09-04

雁鱼灯,中国古代灯具。有记载的雁鱼灯出土于公元1985年山西省朔县照十八庄,以及近年江西海昏侯墓。山西出土灯全身铜铸彩绘,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总体评价是造型生动,工艺考究,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年代西汉。山西雁鱼灯为彩铜,形制较大高约53厘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雁鱼灯造型为雁额顶有冠,眼圆睁,颈修长,体宽肥,身两侧铸出羽翼,短尾上翘,双足并立,掌有蹼。雁喙张开衔一鱼,鱼身短肥,下接灯罩盖。雁颈与雁体以子母口相接。鱼身及雁颈、体腔均中空相通。灯盘圆形,直壁,浅腹,内有两道直壁圈沿。一侧附灯柄,可控制灯盘转动。盘下有圈足,与雁背上的直壁圈沿以子母口套接。灯罩为两片弧形板,其上部插入灯盘内的直壁圈沿中,可左右转动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的照度。灯火点燃时,烟雾通过鱼和雁颈导入雁体内,将烟尘吸入雁的肚里让水溶解,净化空气,防止了油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以上为山西雁鱼灯描述节选。该灯除了山西出土的彩铜制成以外,海昏侯墓有出土,以及还有见披露其余或全或残的几件。而目前所能见到的几件雁鱼灯,均为西汉时期制作,再早也就战国时期。

    然而,检点愚帐中青铜器所藏,也有一件雁鱼灯。从其制作风格和雁胸部上的铭文来看,其当出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可以说是最早的雁鱼灯。故今日特将其帐中择出,拍照亮相,发于博客公展鉴赏,孰是孰非,遛遛便知。

    鉴赏此灯,其高约32厘米,较之山西灯要小。其基本形态和结构,与前述在外观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故而,这里只描述其不同之处:

    一是,灯罩处,本件是孔洞形态,而不是开窗,从外面无法放入照明燃烧体,如蜡烛等;

    二是,其颈部未见字母口,而是整体连接,但可见有焊接痕迹,表明其颈部也是分开铸制,待安装好灯罩后,用铜焊接上,成为不可拆卸体;

    三是,其腹部开大孔,表明其腹部不可装水;

    四是,从其腹部孔窥视里面,可贯穿直通灯罩以上,没有可以置放灯的隔断台;

    五是,雁颈部下颚要开有孔;

    从上述结构特征来看,这看似雁鱼灯,但却不是灯。其一,“灯罩”处以开孔出现,如是灯罩,则其大大减弱了透光效果,事与愿违。其二,没有可放置蜡烛的台,蜡烛类照明体无法放置。其三,腹部开大孔,也无法放水。因此,仅就这几点来,此件似乎是有雁鱼灯的形而无雁鱼灯的功能。那么其用途究竟是什么呢?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些推测。

    首先,要先认识器物本身的一些特征,以排除其现当代伪制的可能性。

    1、本品制作极为精美,大雁形象逼真,羽毛纹路深竣,线条极为清晰,覆盖排列有序,眼部刻画更为细致精到;鱼形逼真肥实,鳞甲沟堑深邃,更显清晰规矩;雁嘴鼓凸,更具立体之感。凡此种种,足见其铸制的精整精细度明显超越西汉作品。

    2、从整体来看,其锈相呈现老熟质色,锈色深浅相间,分布自然,锈痂自然,老而弥坚。整体质色呈泛青,典型青铜质地,铜色更是熟旧无比,不在话下。

    3、在大雁前胸,可见九个字阴刻铭文,金文字体笔画浑厚,排列规矩,书意古朴端庄,具备西周时期青铜器上铭文的典型特征。

    显而易见,由上述三个主要方面的特征来看,此件类雁鱼灯的青铜器,可以完全排除近当代仿作或伪作的可能。即,如果是伪作,则其完全没有必要将颈部子母扣连接处焊接起来,否则,便是非常容易让人一眼识破。同时,灯罩虽然有若干孔,但从灯罩处无法放入照明体,且制作比直接开窗要复杂,里面更没有灯台,腹部开大孔,如果是的伪仿雁鱼灯,则这些都是属于极其弱智的破绽,与其非常精到的铸相完全无法捻到一起。加之,其无法伪制的自然天成的老熟锈相和铭文等,我们便可以不必废多大力气的断代,其应属于西周,至少是春秋早期的青铜制作器物,属于最早期的雁鱼灯。

    那么最后的问题来了,既然这是一件雁鱼灯,而其结构上的特征又不能直接与西汉雁鱼灯相提并论。那么,它究竟是不是雁鱼灯呢?根据上述与雁鱼灯不同的地方来看,愚见以为,存在这种可能:即作为最早期的雁鱼灯,其照明体(烛)是放置于桌面上的,照明体从下方腹部开孔处放入,火头延伸到灯罩里面,起从而起到照明的作用。其孔状窗口虽然会导致光照度的减弱,但是却更具防风效果。如此解读,虽然不好说十分正确,然也具有合理性。

    因此,如果说此件雁鱼灯,是西周早期的青铜灯具(可能兼具摆设饰物功能),

那么直至战国西汉时期,在外形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其结构已经有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如将腹部封口,使之可盛水,使之能够更好的过滤油烟,颈部子母扣方便拆卸,方便清洗等。

    我们知道,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都是逐步完善的。由此,我们也可以说,雁鱼灯的结构和功能也是一个逐步完善进步的过程。历史以来,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少制器的制作规律也可得到印证。

    藉此,余不多言,这里只是比较简要的叙述和推断了这件器形结构有所不同的雁鱼灯。疑惑虽然并未全解,但是,辨识和理解并非没有道理,故而其究竟如何如此,我们完全可以进一步结合实物思考考证。因为,此件不是一件短期出土的物件,也非来源于国内,我们无法像考古发掘那样很容易给其断代。不管如何认识,愚见以为,这是一件非常精美的青铜器皿,其铸相特别是铸制水平超越了当今可见的西汉雁鱼灯,其反映的正是西周时期,中国青铜器制作的顶峰水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