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日军战败后,哪些人有资格切腹自尽?要求一点也不低

 fxiaog 2019-09-05

“切腹”是日本独有的自杀方式,在日本人看来,这既是武士道精神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荣誉。正因如此,二战时日军在战败之后,总有人会选择切腹自尽。

可历史上并非所有的日本人都会切腹自尽。“切腹”在日本可是无上的荣耀,想要享受“切腹”的待遇,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至少要武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切腹自尽。如果普通人私自切腹,那就是大不敬,死后灵位不会在神社供奉。

那么究竟有多少人拥有“切腹”的资格呢?1872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户籍制度,当时统计全国的“士族”(有相当一部分武士)一共有425872人。随着日本人口的增长,二战时日本全国拥有切腹资格的人大致有50万。

除这50万人外,日本华族也同样有资格选择切腹。日本华族是拥有爵位的一群人,比如明治天皇病逝后,著名的日本将领乃木希典就选择切腹自尽,追随先皇而去。乃木希典就拥有爵位,所以是切腹的华族。但是华族数量十分稀少,截至二战结束整个日本也只有889人。因此二战时,日军切腹的主力大军仍然是武士的后代。

比如海军中将南云忠一,日本公认他是切腹自尽的。1944年6月15日,美军对塞班岛发动进攻,把南云忠一围在了岛上。1944年7月6日,日军陷入美军的重重包围,毫无胜算。在这种情况下,南云忠一就选择了切腹自尽,因为他是的武士后代,所以切腹对他而言是一种荣耀。

再比如陆军中将牛岛满也是切腹自尽。1945年6月,美军对冲绳岛发动了战役。3个月后,日军只能躲在坑道中进行抵抗,败局已定。面对这种局面,牛岛满同样选择了切腹自尽,因为他也是武士的后代,所以切腹对他而言是一种荣耀。

再比如日本陆军大将阿南惟几也是切腹自尽的!1945年8月15日,天皇发布《终战诏书》,身为乃木希典徒弟的阿南惟几因为承受不了战败的打击,在得知战败的当天就选择切腹自尽,因为他还是武士的后代,所以切腹对他而言仍然是一种荣耀。

总得来看,二战时能够享受切腹的日本人都是有身份的、有地位的人,要求着实不低。他们切腹之后,灵位能供奉在神社里面。可二战时,自杀的日军不光有武士的后代,普通小兵也有可能因战败情绪激动而自杀。可小兵没有资格切腹,如何自杀呢?

其实日本普通士兵自杀的方式要粗暴得多,比如“自杀式冲锋”,也叫“万岁冲锋”。二战时向美军阵地发起了自杀式冲锋的日本兵不在少数。

有些士兵会拉响手雷自爆,这样痛苦也不大。但是自爆可能会殃及同伴,有些不想死的人就这样被队友坑死了。还有人会选择吞枪,因为吞枪自尽的痛苦也比较小。

总之,二战时日军战败后,至少要武士出身的人才有切腹的资格,普通小兵是没有资格切腹自尽的。但有趣的是,二战时日军中切腹自尽的人大多都是中下层指挥官,真正的日本贵族极少有人切腹,甚至很少有自尽,可见“武士道精神”是只不过是日本贵族忽悠底层的把戏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