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福寺的角兽(照片@这个名字被占用了) 第23期:洪福寺的菩萨 文 /Moonwater 图 /这个名字被占用了 若要找一处最能体现北方特色的寺庙, 这座被高大黄土堡垒包围的洪福寺当之无愧。 他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北社东村, 背靠龙凤山,面临滹沱河, 处在五台、定襄和原平三县市交界地带。 按照导航七拐八绕进入村落腹地, 穿过一个门洞拾级而上, 眼前豁然开朗, 原来你在这里! 浑厚的土墙上镌刻着岁月的痕迹, 飘摇的狗尾巴草在秋日阳光里瑟瑟。 黄土,是北方人最容易觉得亲切的物质。 还没走入寺院,便已深深爱上这里。 整座寺院坐北朝南, 建于七米高的土台上, 四周以宽厚的自然黄土作墙相围, 真如城堡一般。 无山门,券一门洞, 进去就是庭院, 现存建筑有金代大殿、清东配殿 和新建的西配殿。 寺庙创建年代不详, 据金天会十年(1123年)经幢载, 在宋、金时期, 与五台山真容院、大华严寺往来密切。 元代时为五台山寿宁寺之下院。 清初寺宇规模最巨,香火相当旺盛。 民国年间, 为五台山南大门附近极具影响的寺庙。 但如今香火寥寥,盛景不再。 金代大殿面阔五间,悬山顶。 门上正中悬“毗庐真境”匾额, 系清道光九年本村李航之书。 正间与次间门窗设六抹头隔扇, 梢间为直棂窗。 屋顶通板灰瓦,脊饰琉璃鸱吻。 ▲抹头:古建筑窗扇上不可缺少的横向构件 直棂窗:外窗的一种,窗格以竖向直棂为主 大殿斗拱用材较大,结构规整, 为北宋末年遗物。 虽经元明清多次修葺, 宋代原木大作迄今尚多保存。 大殿内的宋代彩塑是五台山地区 寺庙彩塑的瑰宝。 毗卢遮那佛居中,两旁为迦叶、阿难, 文殊、普贤,胁侍菩萨及金刚分列两侧。 塑像群韵律和谐、排列合度、 精妙别致、栩栩如生, 令人震撼而久久不愿离去。 ▲背光局部 ▲迦叶似乎在向佛祖诉说着什么 双手一反拱手合十常态 在胸前做扳手指状 使得雕塑更富动感 ▲胁侍菩萨面相饱满,目如皓月 樱桃小嘴,尽显女性娴淑温柔之态 ▲大梁上的飞天乐伎脚踏祥云 手持不同乐器 殿内仙乐飘飘,似有风动 还有一组彩塑乐伎 都是明嘉靖年间寺内僧人真旺所作 群塑所在的佛台两侧有明代悬山, 假山上有许多小佛龛, 据说明万历年间, 置一尺高的木雕佛像一千尊, 可惜不存。 如今还能看到一尊较大的自在观音彩塑。 清代东配殿中,主塑地藏王菩萨, 两旁为胁侍道明和尚、闵公及十殿阎王, 还有六曹判官。 典型的地狱变相。 正殿外有六通明清修缮功德碑。 正殿屋脊中间的刹龛精美独特, 写有皇帝万岁并 时大明弘治十七年岁次甲子孟秋月吉日造等字。 ▲碑座石雕 仔细看,你会发现在这座寺庙, 凡是有字的地方几乎都会出现“李”这个姓氏。 门口“洪福寺”三字为李达人书, 大殿“毗卢真境”为李航书, 《重修洪福寺记》碑是李楠撰书 ......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寺庙所在的北社村, 李氏一族人才辈出, 明代以来就出过12名举人, 自古就有“君子乡”的美称。 如今村落里还散落着明代的多处土堡门。
没有香客。 这座土堡继续享受着与世隔绝的清净, 像一位遗世独立的君子, 手捧一抔黄土, 唱出晋北最苍凉的旋律。 ![]() ![]() 版权声明©:正殿彩塑图片作者为南山供秀,感谢!转发请联系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