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欲攻敌,必先谋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句源】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出自】春秋·老聃《道德经》。 【句意】统率武装力量的人总是说:武装力量只是某一主体的客属,我不敢反客为主,不敢让它前行示人,而要让它收缩而置后。主:先发进攻。客:后发应战或防御。 佳句赏析 在竞争策略中一般以“攻”为主,而老子主张以“退”为策略来获得最后的胜利。退,并不是单纯退让,而是灵活地保存实力,关键时刻再出手以赢得胜利。 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做事情过于张扬就会泄露“事机”,就会让对手警觉,就会过早地暴露目标,成为对手攻击和围剿的“靶子”。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暴露。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善于藏锋露拙,为人处世不要太张扬。 形人而我无形。 【句源】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虚实篇》。 【句意】设法使敌人显露形迹而使我军隐蔽得无影无踪。 佳句赏析 用欺骗的手段使对方暴露企图,而自己却不露形迹,自己无形而对方有形,当然会无往而不利。这一计的要点就在于“内”,即计谋存在于公开的事物当中。鬼鬼祟祟的行为会让别人提高警惕;实施暴力又招致激烈的反抗,往往导致不可控制、不可挽回的恶果。这些手段都是低级的,是睿智之士所鄙夷的。 把计谋隐藏在光明正大的事物之中,让人防不胜防,从而取胜,实际上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机密的谋略不能在背着人的时候或是在隐蔽的地方施行。诸如在商场上打价格战,或是在一个人面前说另外一个人的坏话,都是愚蠢和低级的行为,不是智者应该采取的方法。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句源】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虚实篇》。 【句意】善于打仗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佳句赏析 若要成为一场战争的胜利者,就要懂得如何调动对手,同时又不被对手所调动。调动对手使之自动前来我方预想的战场,就要用利益来引诱;使对手不能先我方来到战场,就要设置障碍,多方阻挠。所以,对手若处境安逸,就要使之疲劳;对手若按兵不动,就要使他不得不行动起来;对手若斗志昂扬,就要破坏这种气势,使他萎靡不振。 聪明的人,会根据情势的不同,运用策略完成自己要办的事。 事贵应机,兵不厌诈。 【句源】子如曰:事贵应机,兵不厌诈,天下汹汹,唯强是视,于此际会,不可以弱示人。 【出自】《北齐书》。 【句意】用兵作战可以无限制地用计谋迷惑敌方。兵:军事、战争。不厌:不嫌。诈:欺骗、谋术。 佳句赏析 在对敌斗争中,欺诈之术是非使不可的,任何时候都讲究光明正大的人,无疑是天真和幼稚的。奸诈是敌人的本性,和他们讲正义之道,并不能战胜他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最好的选择。 与人交往时,在未了解对方之前,不可掏心相交。即使交往很久的人,没有真正了解对方以前也不能轻易真心相待,时刻都要戴着“面具”。诈术,并不是教我们如何害人,它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句源】主公,便好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出自】元·佚名《大战邳彤》。 【句意】敌兵攻城,(我)有将士可以抵挡;大水来袭,(我)用土来掩埋。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办法。 佳句赏析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难免有矛盾,因此你要有面对不怀善意的力量的心理准备。你可以不去攻击对方,但一定要有保护自己的“防护网”,而装聋作哑有时是最厉害的武器。 大部分人一听到不顺耳的话就会回嘴,其实一回嘴就中了对方的计,不回嘴,他自然就觉得无趣了;他如果一再挑衅,只会凸显他的好斗与无理取闹,因此面对你的沉默,这种人多半会在几句话之后就仓皇地“且骂且退”,离开现场,如果你还装出一副听不懂的样子,并且发出“啊”的声音,那么更能让对方“败走”。不过,要“作哑”不难,要“装聋”不易,因此也要练就对他人言语“入耳而不入心”的功夫,否则心中一起波澜,若不回他一两句是很难的。 在和别人交往时,能做到见招不拆,其实就展现了最厉害的拆招之法。而且,不但对方的招数被拆解了,还不致遭到怨恨,解了对方心中的疙瘩。 欲东而形似西,欲西而形似东,欲进而形似退,欲退而形似进。 【句源】欲东而形似西,欲西而形似东,欲进而形似退,欲退而形似进。 【出自】《历代名将事略》。 【句意】想要向东实则向西,想要向西实则向东,想要攻进实则撤退,想要撤退实则攻进。 佳句赏析 使用此计时必须考虑对手的情况,如果敌人没有混乱,我方是没有便宜可占的,一定要仔细观察。当对方不处于我们所想象的位置时,我们可以调动他;反之,就要稳固他。 为了迷惑敌人,我方没有固定的进攻方向,一会儿在此,一会儿在彼,忽而东,忽而西,使敌方摸不清我军的真正意图,只好处处被动设防,穷于应付,时间一长就没有还手之力。或向某地佯攻,吸引敌方的注意力,待敌方把物资、军队集中在此地时,却突然在另外一地发起进攻。 若必循法而后战,何异按谱而对弈。 【句源】尔若必欲循法而后战,何异按谱而对弈。谱不可以尽弈之变,法不可以尽战之奇。 【出自】明·王鹤鸣《登坛必究·百战》。 【句意】如果依照兵法来打仗,又何必按照棋谱来下棋。若:如果。循法:遵照兵法。按谱:按棋谱。对弈:下棋。 佳句赏析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紧急事情,如果按照原有的想法处理它,也许“剪不断理还乱”;如果采用一种计谋来解决,或许就能迎刃而解。所谓计谋,就是面临紧急情况保持镇定,采用“缓兵之计”,即为不必连战连决,而应求慢求稳,在对方的软弱处下手,以便一举获胜。例如,面对一名已付定金但又不想买房的人,卖房者可在谈话时使用缓兵之计。利用“这是您应该好好考虑的重要问题”、“现在买房您不吃亏”这样的话,控制住买房人摇摆不定的心,把他解除合同的想法换成“解除合同合不合算”的思考。假如那个卖房者一开始就一口回绝买房人的要求,很可能把事情弄僵。而只有先缓和买房人的想要退款的急切心情,才有可能使对方重新考虑。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懂得运用“缓办”之计,可以使一个人获得许多有利的时机,采取一些方法使事情按自己的意愿顺利发展。但是,如果不善用之,则会因急躁猛进而失败;反之,则可得利。 经典名句 欲攻敌,必先谋。 【句意】要想进攻敌人,就必须先制订好策略。 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 【句意】用兵的方法,全军人多,必有分散与集中使用兵力的变化。 善用兵者以少为多,不善用兵者虽多而愈少也。 【句意】善于用兵的人,以少兵当多兵用;不善于用兵的人,兵再多也不够用。 慈,于战则胜,以守则固。 【句意】把仁慈之威力用于攻战则能取胜,用于防守则能巩固。 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 【句意】用计谋,是为了使敌人没有防备。 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图者失。 【句意】先定计谋而后行事就安逸,先行事而后谋划就失败。 兵不预谋,不可以制胜。 【句意】用兵不事先定计谋,就不能打胜仗。 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计。 【句意】不能只靠勇敢,用兵要先定好计谋。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句意】敌人不知道我要进攻的地方,它就要到处设防;它到处设防,则我进攻的地方的兵力就少了。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句意】作战期间不厌弃欺诈虚假。 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 【句意】最神妙的行动是攻敌不意,最好的谋略是敌人不能识破。 敌弱不可言弱,攻其弱也。 【句意】在弱小的敌人面前不可以说软弱的话,要攻击他虚弱的地方。 贬之非贬,君子之谋也。 【句意】贬损的目的不是贬损,这是君子的谋略。 誉之非誉,小人之术也。 【句意】赞誉的目的不是赞誉,这是小人的手段。 功高者抑其权,不抑其位。 【句意】对功劳大的人要限制他们的实权,而不降低他们的地位。 正不屈敌,其意谲焉。 【句意】正义不能让敌人自动屈服,因为敌人本性奸诈。 诡不惑圣,其心静焉。 【句意】欺诈之术不能迷惑圣人,圣人内心安详。 愚人难教,欺而有功也。 【句意】愚蠢的人不能教导他,欺骗他却有成效。 智或存其失,明者或弃大谋。 【句意】智计有时会存有失误,明智的人有时会不用大的谋划。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句意】没有经过考证的话不要听信,没有经过征询的谋略不要使用。 让爵辞禄以钓虚名,则不如本无让也。 【句意】用退让官爵、辞掉俸禄来沽名钓誉,还不如根本就不辞让。 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句意】若想将敌人打败,不妨先暂且给他一点帮助;若想得到东西,不妨先给他点东西。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