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头冷痛,天热也得戴帽子,患者头部特别怕冷,一年四季都要戴帽子。病因为虚症,炙百会穴上星穴。 02、 头冷痛,前额痛,受寒时疼痛加重,头部畏风怕冷,常要戴帽子,天冷鼻塞呼吸不利,可分辩气味,天热时症状消失.病因为气虚血瘀,炙百会穴,上星穴,拨揉风府风池穴。 03、 头目昏沉,精神不振,全身无力,病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休息不到位,点揉后溪穴3分钟,后溪为督脉之会穴,上通头部可使人精神振作。 04、 偏头痛,为少阳胆经循环不良,取小腿外侧,阳陵泉穴至光明穴,刮痧法或拨法(泻法)。 05、 酒后头痛,点搡率谷穴,卢息穴,百会穴,拨揉后头斜方肌起止点心,浅拿肩井穴。 06、 视物不清,好象被云雾庶住,病因为肝虚引起的症状,点揉太冲穴300次 07、 声音嘶哑,病因为感冒咳嗽起因咽痛,捉拿法,强刺激大椎穴,定喘穴,天突穴用捏揉法。手三里用擦法。 08、 落枕,手部落枕穴,人中穴、风府穴强刺激。 09、 背痛,直取大椎穴旁开5分处,后溪穴,外关穴强刺激。病因为寒凝后背。 10、 急性腰扭伤,直取承山穴双侧上臂扭伤穴,太冲穴强刺激.活动腰部。 11、百会——诸阳之会!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我们头顶的百会穴,是各经脉气血汇聚之处。其穴属阳,又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平衡肌体阴阳意义重大。 12、肺俞——补肺气! 心脏主血,肺脏主气,肺俞穴对气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它可以调理人的肺气,补虚清热,特别适合呼吸系统及与气有关的疾病,比如咳嗽、气管炎、哮喘、呕沫、癫疾、喉痹等。 13、脾俞——调脾气! 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脾腧穴的名字,顾名思义,当然与脾脏很大关系,但它为何会跑到膀胱经上去了呢? 14、膻中——平心气! “膻中者,为气之海”,膻中穴容纳人一身气机,于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症状均有立竿见影的缓解效果,同时还有助于调理慢肝病及性支气管炎,经常艾灸此穴,可助人体打开“气闸”,让全身之气通行无阻。 15、气海——气之源头!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要补气,气海穴就不得不提,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气海穴是汇聚人体一身之气的地方,是人体中央,是生气之源,道家常说的下丹田,实际上就是指以气海穴为中心的一片区域。 16、关元——壮元气! 关元穴在下腹部,脐直下三寸,三寸的取法并不是要用尺子量,而是用自己的手量。将拇指之外的四指并拢,以中指中间一道横纹为准,四指总共的宽度即为“三寸”。 17、足三里——长寿气! ![]() 中医认为,人体最多气多血的经络是胃经,而足三里又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效。艾灸足三里,可激发气血的生化与运行。 18、悬钟穴——调和血气! 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属足少阳胆经。悬钟又叫髓会和绝骨,顾名思义,它与骨、髓关系密切,负责人体骨髓的汇集,对骨及髓方面的疾病有调理之效。 19、太溪——养肾气! ![]() 太溪穴是肾经原穴,肾脏元气居住的地方,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凡由肾虚引起的症状,如腰酸痛、头晕、耳鸣、脱发、齿松、哮喘、性功能减退、习惯性流产等,艾灸该穴均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20、涌泉——补肾气! ![]()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是肾经之气的源头,肾气从这里出来,涌向人体周身各处,涌泉穴可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方面均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常按摩此穴位,可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特别对于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无力、妇科病、失眠、嗜睡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畏冷等疾病,均有不错效果。 21、感冒初期,流鼻涕,全头刮痧,点揉合谷穴,风府风池穴。 ![]() 22、腹泻,病因为受寒引起腹泻,大便如水,一天几次,体温正常,隔盐炙,神阙穴,神效。 23、腹泻,食物中毒,足部反射疗法。肾、肾上腺、腹腔神经丛,脾胃,结肠肝胆反射区,加补糖水盐水。 ![]() 24、夜尿多,肾虚,刮捏手小指,炙或点揉夜尿点。(小指末节中间) 25、痛经,点揉昆仑穴,太溪穴,拨揉踝后大筋,病因寒瘀肝脾、任冲脉。 ![]() 26、手指麻木,病为风寒瘀阻手指经络,灸少商穴外关穴。 ![]() 27、手腕以下至手指稍麻木,病因为风寒如表络,炙太渊穴,全肘以下至指稍刮痧。 ![]() 28、肩周炎,手臂不能上抬,取条口穴,承山穴,强刺激,病因为寒入阳跷。 ![]() 29、肩周炎,人老体衰,筋脉失养,致使肩关节运动障碍,刮痧活血肩周,点揉强刺激天宗穴3分钟。 30、打隔,因暴饮暴食造成隔肌惊挛,取足反射区脑垂体,胃食道,胸膈反射区。 31、眼袋穴——承泣 32、鱼尾纹穴——瞳子髎 33、噩梦穴——厉兑 34、肚子痛穴——下巨虚 35、胃肠炎穴——天枢 ![]() 36、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炎穴——水道 37、嗓子失声穴——大钟 38、黑眼圈穴、皮肤增白穴——四白 39、减肥穴——带脉 40、月经不调穴——水泉、带脉 41、脑供血不足穴——解溪 42、糖尿病穴——腕谷 43、扭伤穴——大包 44、厌食、脱发穴——太溪 45、便秘穴——带脉 46、过敏性鼻炎穴——迎香 47、脑血管穴——瘛脉 48、网球肘穴——少海、肘髎、尺泽 49、手麻穴——支正 50、坐骨神经穴、脊椎病——后溪 51、腰椎盘突出穴——筋缩 52、美容穴——天容 ![]() 53、急性咽喉肿痛穴——少商、关冲、涌泉 54、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泽 55、急性扁桃体炎穴——中渚 56、咳喘穴——中府 57、夜间 咳嗽穴——鱼际 58、补气穴——经渠、气海 59、感冒、白内障穴——肩髃 60、明目穴——中渚 61、乳腺炎穴——天池 ![]() 62、白发穴——浮白 63、胆囊炎穴——日月、肝俞 64、晕车穴——关冲 65、疲劳穴——液门 66、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 67、高血 脂穴——环跳 68、腰酸穴——风市 69、化痰穴——丰隆 70、慢性肝炎穴——三阴交 71、 抽筋、扭筋穴— —阳陵泉 72、消化不良穴——率谷穴 ![]() 73、荨麻疹穴——太冲、风池 74、鼻出血穴——内庭 75、痛经穴——蠡沟、带脉 76、口腔溃疡穴——间行 77、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 78、腰背痛穴——委中 79、肌肉萎缩穴——大都 80、心脏供血不足穴——神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