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了关羽张飞报仇的目的,在他称帝以后,组织军队发动了一场对东吴的战争,其结果就是在和东吴陆逊的战斗中彻底的失败了,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所率领的部队被东吴消灭的几乎是损失殆尽,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以后就撒手人寰。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何却因此一蹶不振呢? 和《三国演义》里不同,真实的三国历史上各家的军队规模都不大,以决定三国鼎立局面的三次大战为例,在官渡之战前,袁绍控制了河北四州,也不过“众十馀万”。在官渡之战时,曹操的军队要分守许昌、徐州等地,在官渡和袁绍对峙的直属部队“兵不满万”。 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在赤壁一线的部队不过七、八万,孙权命周瑜、程普各领万人,和刘备的两万部队汇合共同抵御。夷陵之战刘备动员了四、五万人,而陆逊也是带了五万大军来迎战,双方兵力总共不过十万。 我们还可以从蜀汉能动员的总兵力看一下五万人意味着什么。钟会、邓艾灭蜀以后,蜀汉投降时共有军队“带甲十万两千”,这之前钟会攻占阳平关和汉中消灭了部分蜀军,邓艾击败诸葛瞻消灭了部分蜀军,加起来的总和就是蜀汉能维持的军队规模。 但是这不意味这蜀军能出动十万以上的部队,在正常情况下,蜀汉各地都要有一定驻军,特别是汉中、永安、南中和成都。汉中除了被钟会消灭的蜀军外,还有乐城的王含所部和汉城的蒋斌所部各五千,这些都是留守汉中的部队,并不能机动。而诸葛瞻所带领的部队应该是原来的成都守军,平时也不能动用。实际上蜀汉能机动的部队,就是投降时姜维所带的四、五万人。 所以说,刘备在夷陵失败损失的部队虽然不过四、五万,但是已经差不多是蜀汉机动部队的所有力量,即使考虑到此时蜀汉国力比后来强,那么蜀汉的机动部队也起码可以说是损失了大半。而且此时的蜀军是刘备征战数十年所“纠合四方之精锐”,要靠益州一州之力来恢复是非常困难的。 这也就难怪刘备夷陵之败以后,先有汉嘉太守黄元造反,后有南中诸郡叛乱,诸葛亮要说“益州疲弊”了。也幸亏益州地势险要,加上诸葛亮在内政、军事上都有相当的能力,逐步挽回了蜀汉的颓势,不仅稳定了局面,还有能力实行北伐。换个能力差点的,估计蜀汉在夷陵之后不久就要灭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