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 阴阳的相互关系: ——阴阳之间是消长转化的关系,是互根互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阳极则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长 ——阳主热,阴主寒;阳主动,阴应静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生命阴阳平衡的含义是脏腑平衡、寒热平衡及气血平衡。其总原则是阴阳协调,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精、血、津、液)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 四大特点: ——气血充足 ——精力充沛 ——五脏安康 ——容颜发光 三大具体表现 ——生命活力强 ——生理功能好 ——心理承受力强 具体就是能吃、能睡、气色好,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应急能力强,对不良情况适应能力好;耐受疲劳强,抵抗一般疾病能力好。 升降平衡: 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主要有脾与胃、肝与肺、心与肾。其中脾与胃为升降之中轴,肝与肺为升降之轮,心与肾为升降之根本。 脾升胃降,二者共居中州,脾主升清,运精微与津液上达;胃主降浊,降食糜与糟粕下行。脾升则肝肾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火金不滞。中土脾升胃降为一身太极的枢纽,在此枢纽的升降带动下,肝木、肺金、心火、肾水四维均绕其周而旋转,共同完成人体生命的气化圆运动。 肝升肺降,人身气机合乎天地自然,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升降得宜,则气机舒展。左为阳、主升,右为阴、主降,从而形成了一个肝升肺降的循环,对于维持人体气机升降及指导临床治疗皆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降肾升,心火须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须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气之降。以心肾阴阳升降的动态平衡关系,其意义并不局限在两脏间的功能协调,更是全身气机升降的动力。 气机升降并非垂直状态,而是类似于太极圆转的升降。唯此才有可能于旋转之中升极而降,降极而升,升降相因,相互协调,相反相成。 寒热平衡: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燥湿平衡: 燥与湿是阴阳变化的两种形式,是相对立的两种状态。水多则湿,水少则燥;同时也取决于水之利用情况,与其气化与输布过程直接相关。燥表现为阴血津液的亏耗不足,湿表现为津液不能输化而停留。脾湿、肺燥是最为常见的两种病理状态。 天地之道,阴阳而已;阴阳之道,升降而已……一身之内,非阳伤则阴损。阳伤者不升,阴损者不降。不降不升,而生生之机息矣。 |
|
来自: 老玉米棒 > 《阴阳平衡理论互动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