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消息!这位如东人当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周婷111 2019-09-05

       

       

南通大学近日消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

暨首次学部委员会议日前召开

顾晓松院士当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注意!!!

今年66岁的顾晓松院士

如东县原华丰乡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作为国家医学卫生健康领域的战略性、专业性学术咨询机构,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与核心基地建设、医学科技发展等提供战略咨询,下设临床医学部、口腔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学部、药学部、卫生健康与环境学部、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部(含交叉前沿学科)六个学部。首批学部委员主要由在医药卫生健康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享有卓著声誉的专家学者组成,作为高端医学学术智库,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与核心基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顾晓松教授是南通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省基础医学优势学科带头人,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世界重建显微外科学会创会会员,国际英文杂志Curr Stem Cell Res Ther副主编;人体解剖学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人体解剖学国家教学团队学术带头人,培育了一支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组织工程创新团队。2017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三十多年来,他带领学术团队在组织工程与神经再生研究方面取得突出创新性研究成果:

·主持863项目、97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获中国发明专利12项,国际发明专利5项;
·发表SCI学术论文150余篇,学术论文被Cell、Science、Nature、Nature materials、Chem Soc Rev等权威期刊引用和评述,他引3000多次;
·研究成果被载入国际英文专著与教材68部;
·多次应邀在世界再生医学峰会、材料科学大会、香山会议、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医疗器械创新与产业发展等论坛作特邀报告;
主编/副主编专著与教材8部;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省部级一、二等成果奖3项。

·2014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顾晓松院士表示,当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将充分发挥学部委员作用,扩大在医学科学领域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为健康中国,为医学科学事业,为医学科技发展的智库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新闻多一点

编者按

顾晓松,江苏南通如东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组织工程与神经再生学科研究领跑者,曾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现为南通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

作为南通本土培养的首位院士,一直以来,他始终在科研道路上执着攀登,目标是要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和产业发展中心,让中国的神经再生研究永远站在世界最高点。

▲7月11日《南通日报》A1版

1953年出生的顾晓松,下乡插队当过农民,进矿挖煤当过矿工。这样的人生经历,直接影响了他的学术研究选择——立志在神经再生方面有所建树,帮助脊髓、神经损伤的人群缓解痛苦。

为了实现梦想,顾晓松南通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干着许多人不愿意干的人体解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1983年,顾晓松考取通医研究生,在一间不到8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开始了实验,当时,实验室简陋得只有几张桌椅、几套手术解剖器械,科研材料试剂还要到外地采购、自己搬运,最贵的就是一台1000多块钱的冰箱……但种种艰难困苦,在一次次成功的喜悦中,被抛之脑后。

“那个时候我们五到七个人,平时都是在各个教研室给学生上课,到了下班、到了周末大家都来做科研。慢慢地从几个人发展到十几个人,拿国家课题、拿省课题,那个时候南通医学院还没有硕士点,靠着我们这个学科拿到了硕士点。”顾晓松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学术影响力的提高,国外不少大学都向他抛来橄榄枝,可面对德方的高薪挽留、英方的多次邀请,顾晓松均不为所动,带着最新研究成果飞回了祖国。顾晓松说,当年父亲一句“有本事要回国服务”,让他安心立足南通,潜心科研。1995年,顾晓松获全国首届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成为全国49名获此殊荣的青年科学家之一。2015年,顾晓松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30多年来,顾晓松带领团队围绕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再生潜心研究,在组织工程与神经再生研究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性成果:提出“构建生物可降解组织工程神经”的学术观点,被载入英国剑桥大学新版教科书;研制了生物力学性好、降解可调控、低免疫原性、有利于血管生长和神经导向生长的组织工程神经,发明了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发明了生物可降解人工神经移植物;创建了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神经修复长距离神经缺损的新技术方法;创新性地研制了新一代细胞基质化丝素组织工程神经,并获中国发明专利及美国、欧亚、澳大利亚等国际发明专利,为我国组织工程神经的创新与转化应用进入国际领先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仅是我个人,我们整个团队都成长起来了。”顾晓松对此深感欣慰和自豪。

如今,顾晓松心中还有一个梦想。作为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的主任,他希望南通大学的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成为国际顶级的研究室。“我们努力在组织工程转化方面争取国家奖,在神经再生的机制研究方面争取自然科学奖,以此推动南通相关产业发展,为科技强省、科技强市服务”。

(来源:南通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