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夏侯渊篇(中)

 金色年华554 2019-09-05

三国良将系列之夏侯渊(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夏侯渊重大事件之五——转战千里,初入关右

建安十六年(211)正月,太原人商曜举兵叛乱,占据大陵县等地。夏侯渊被任命暂行征西护军,率领徐晃等将领平叛。连破叛军二十多座军屯,斩杀商曜,并对大陵进行了屠城。

三月,曹操命司隶校尉钟繇讨伐张鲁,并使夏侯渊从河东出兵与钟繇会合。关中诸侯以马超、韩遂为首组成联军对抗,潼关之战爆发。

七月,夏侯渊跟随曹操进攻马超、韩遂等部,采用徐晃之计渡过蒲阪津,九月大破关中联军,取得潼关之战胜利。详情请参见徐晃篇,笔者就不在此赘述了。

十月,夏侯渊继续西进,率领徐晃、朱灵等将领平定隃糜、汧县,最后与曹操在安定会师,将杨秋包围。杨秋投降,曹操仍让其官复原职,让他安抚本地百姓。

夏侯渊从河东出发,途径潼关、长安、隃糜、天水,最后到达安定,转战千里,长途跋涉,连战连捷,在司隶、凉州地广人稀的地方纵马驰骋,其疾风骤雨般的作战风格得到最合适的发挥舞台。

十二月,曹操从安定班师,留夏侯渊在长安,镇守西部地区。建安十六年整整一年的时间夏侯渊几乎马不停蹄,从太原平叛开始,一路向西打,与关中联军多次交手,甚至还与氐人部落交战,连战连胜,是其从军以来最为耀眼的一年。曹操对其委以重任镇守长安,从此夏侯渊扎根西部,直到去世。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夏侯渊篇(中)

这个时期,我们看到夏侯渊的职位仍然有别于其他人。这一时期曹操帐下高级将领通常为某某将军,而夏侯渊从典军校尉到行中领军、征西护军,这有些特别。领军、护军也是高级将领,掌管禁军。韩浩、史涣就分别担任中护军、中领军,史料对这两人记载不多,这是由于掌管禁军,不轻易上前线造成的,实际地位非常高。

说来这两人与夏侯渊还有些渊源,夏侯渊的行中领军,就是接替去世的史涣。中护军韩浩,曹操后来征张鲁,众人建议就留韩浩镇守汉中,都督诸将,曹操居然以自己舍不得为由没有留韩浩,能说明韩浩能力确实很强。可惜历史没有假设,如果韩浩留守汉中,后来夏侯渊也许就不会战死。

讲这么多就是介绍一下夏侯渊领军、护军职位的特殊性,理论上是禁军将领,但从他领导徐晃、张郃、朱灵一众名将的实际地位来看,夏侯渊实质上就是都督,指挥协调诸将的统帅,只是名义上还没有给他扶正而已。这也符合笔者之前提到的,夏侯渊的履历永远比其他三大宗亲将领低,这是战场之外的因素造成,不是夏侯渊能力的问题。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夏侯渊篇(中)

夏侯渊重大事件之六——三辅平叛

建安十七年(212)正月,曹操启程回邺城,任命夏侯渊行护军将军职,都督朱灵、路招等诸将屯兵长安。当时在南边有山贼数千人,为首的叫刘雄,被夏侯渊稍带手就打跑了,逃到汉中投奔张鲁。

刘雄这个人可以多说些。在夏侯渊传里他叫刘雄,但在张鲁传及《魏略》里则叫刘雄鸣。此人年轻时以采药打猎为生,住在覆车山下,每天清晨就进山讨生活。当时普通百姓起名字并不像士人那么严谨,他们起名字比较随意。像什么青牛角、张飞燕之类的。黑山军的张燕就是因为身轻如燕身手敏捷才得名张燕。有观点推测刘雄可能因为他每天独自进山,没事就练嗓子喊,练就一副大嗓门,就被叫做刘雄鸣了。

我们就姑且称他刘雄鸣,此人有一大本领,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中从不迷路,在山里怎么走都不会走丢,当时传言称他能驱使云雾,好像有法术一般。后来天下大乱,关中地区被李傕、郭汜搞得民不聊生,很多人聚集在刘雄鸣的身边。

这个人本性不算坏,并非十恶不赦的土匪,建安年间他主动归附官府,被州郡上表做了个小军官,有了朝廷正式编制。

后来马超组建关中联军对抗曹操时曾拉他入伙,他不肯跟从,被马超击败后逃跑。曹操赶跑马超后找到刘雄鸣,拉着他的手说道:“我刚入关时晚上做过一个梦,梦中我得到神人相助,想必就是你啊!”于是送给刘雄鸣厚礼,上表拜其为将军,派他去招降旧部。哪知他的旧部们不愿降曹操,反而劫持他不让走,逼着他当老大继续反叛。看来刘雄鸣确实很有人气,周边郡县的亡命之徒竟然纷纷聚集过来,有数千人之多,占据武关道口凭险自守。

夏侯渊前去征讨,大破这些乌合之众。刘雄鸣怕曹操怪罪,又往南逃到汉中投奔张鲁。几年后曹操拿下汉中,这下刘雄鸣无处可跑只能投降。刘雄鸣被带到曹操面前害怕的不行,以为小命肯定不保。曹操轻轻拽住他已经花白的胡须,哈哈大笑:“你个老贼,这回可算得到你了吧?”不仅没有惩罚,还让其官复原职,只是迁到渤海郡安度晚年,防止再生事端而已。

看来曹操对那个梦真的挺执着,也许是刘雄鸣会驱使云雾的传说加上长长的白胡子看起来有些仙风道骨的感觉吧。总之在多如牛毛的叛军贼匪里,能让曹操朝思暮想的好像没有第二个。

建安十七年(212)七月,马韩关中联军的余党梁兴掀起叛乱。梁兴在渭南之战中曾被徐晃、朱灵击败,此次他在三辅地区又聚众作乱,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都有他烧杀抢掠的罪行。按说当年就是他斩杀的李傕,将其首级送给曹操,关中联军他也是一路诸侯,此时却堕落成了土匪头子。

梁兴掳掠蓝田周边官吏百姓五千多户,各县都抵挡不住,纷纷将治所临时迁到郡里,就是长安城。时任左冯翊郑浑拒绝迁到长安,而是坚决组织抵抗,聚拢百姓,加固城防。

郑浑这个人简单介绍一下。在历史上是曹魏名臣,治理地方政绩突出。当其他郡县官员纷纷逃往长安,他反其道行之,发布命令明确赏罚,对抓获叛贼的人进行重赏。百姓就是这样,没人领导时任人宰割,当有强力人物出现后立即改观,纷纷组织起来抓捕贼匪,甚至反从贼军夺得不少妇女、财物。

这些所谓叛军很多也是当地百姓,被梁兴掳走强迫加入,没有什么战斗力。这些贼军的家小被百姓们抓住,他们也就主动请降。郑浑责备那些抢别人妻子的人,然后全部释放。消息传到贼军们耳朵里,心里纷纷打起投降的念头,更没有战斗力了。郑浑继续发动宣传攻势,派出一些在当地有名望的官员和百姓走进山里,向山谷中的叛军宣传宽大政策。许多人主动出来投降,梁兴根本制止不住。

见局势好转,郑浑让逃离本县的官员们回到各自治所安抚百姓。在郑浑有条不紊的部署下,改变了不利局面。梁兴很害怕,带着残余的部队逃到鄜城。

夏侯渊率军剿灭叛贼,与郑浑配合攻破鄜城,将作恶多端的梁兴斩首,并以此功封为博昌亭侯。这里让很多人出乎意料,夏侯渊居然建安十七年才封为亭侯,实在太晚了些。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夏侯渊篇(中)

夏侯渊重大事件之七——孟起卷土重来,妙才出兵受阻

话说梁兴为何敢在长安周边大闹,难道不知这会招来夏侯渊的进攻吗?他当然知道,甚至是明知故犯。因为他在同凉州更大的反曹势力遥相呼应。这个势力,就是马超。

梁兴在关中掀起叛乱之前,马超在凉州也没闲着。在潼关之战惨败后,他逃到凉州汉阳郡(三国时恢复天水郡旧称)上邽县,积聚力量准备再战。本来这里有曹操任命的县令,但是因为马超在当地名望太大,有人聚集起来私自打开城门迎接马超,县令根本没法制止。马超有了根据地,又得到氐族、羌族等周边少数民族支持,于是卷土重来。

马超进展顺利,陇右地区大部迅速归入麾下,汉中张鲁也派出大将杨昂作为援军,共计一万多人围攻凉州治所冀城。

时任凉州刺史韦康也是名士,其父名叫韦端,是荀彧向曹操推荐的重要人才。韦端被任命为凉州牧,韦康则担任主簿。后来韦端到朝廷担任太仆,韦康成为凉州刺史。

马超大军所至,凉州各地纷纷响应,只有韦康所在的治所冀城不肯投降。这个冀城是冀县的县治,也是整个凉州的治所,不要与河北的冀州搞混。韦氏父子二人在冀城多年,素有仁德之名,百姓非常拥戴。从212年正月开始至八月,韦康面对马超大军包围始终坚守不降,寄希望于夏侯渊能从长安赶来救援。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夏侯渊篇(中)

凉州区划图,天水即是当时的汉阳

韦康曾派别驾阎温去找夏侯渊求援,但被马超抓获。马超带着阎温到冀城外要他劝降城中军民。

阎温这个人也值得介绍。阎温也是忠烈义士,非但没有劝降,反而冲着城里大喊:“夏侯将军不出三天就会带着大军来救咱们,要努力守住呀!”城里的人当然知道他都突围失败被抓了,哪来的援军,只是激励他们的话而已,人们都被阎温感动,纷纷大哭着喊阎温万岁,声势震天。马超气得不行,但还想劝他归顺,被阎温斩钉截铁拒绝,明确表示只求速死。《三国志》阎温传记载其原话:“夫事君有死无贰,而卿乃欲令长者出不义之言,吾岂苟生者乎?”马超无奈,只能将其杀掉。

韦康在坚守孤城八个月后,还没等来夏侯渊,城中粮食已经吃光。韦康见救援无望,不忍百姓忍饥挨饿,于是不顾手下劝阻,开城投降。由于韦康深得民心,马超深为忌惮,不久违背不杀的约定指使杨昂将韦康杀死,此举使冀城乃至凉州官民大为寒心,对于马超的暴行都很愤慨。

为何夏侯渊迟迟未能救援凉州呢?马超刚起兵时,夏侯渊正在平定刘雄鸣的叛乱。这股叛军就在关中,在长安附近,必须先平定他们。而陇西到长安路途遥远,马超势头又迅猛,等夏侯渊得到消息马超早已拥兵万余,卷土重来了。

另外,夏侯渊虽然坐镇长安总督关中各部,但需要注意的是他还没得到假节。夏侯渊假节比他获得亭侯爵位更晚,后面会讲到。对历史有了解的朋友们知道,曹魏大将是否有真正独当一面的资格,就要看是否有假节。因为节将才有权力战时自行决定斩杀违犯军令者,拥有完全的处罚权才谈得上完全独立的指挥权。所以夏侯渊征讨刘雄鸣、梁兴这种附近的、轻量级的对手可以自行出兵,但面对遥远的、重量级的对手马超,夏侯渊此时还无权,也不敢单独做出兵决定,他必须上报曹操。

曹操此时在哪呢?前文讲到,曹操在212年初离开长安返回邺城,然后就到东面找孙权去开练了。当马超席卷陇西时,曹操偏偏远在濡须口跟孙权死磕呢,而夏侯渊又没有假节,他的请示送到曹操手里需要很多天,再等收到曹操批准的时间要以月为单位计算。在史书中没有记载为何夏侯渊迟迟不出兵,但《三国演义》对此有详细描述,小说给出的耽搁理由就是夏侯渊迟迟等不到曹操命令,所以不出兵。尽管这是小说家言,但此处的细节是很合理的,笔者认为历史上的原因应该相差不远。

当夏侯渊终于等来曹操准许出兵的命令,七月又发生梁兴的叛乱。这个时间梁兴举事,摆明就是与马超遥相呼应。也许此时夏侯渊本已准备远征凉州,但又被侵扰三辅地区的梁兴耽搁下来。

八月,夏侯渊终于启程赶赴凉州。此时冀城已破,马超亲自领兵杀来,不知冀城已失的夏侯渊措手不及,吃了败仗。冀城已属马超,右扶风汧县又发生氐族叛乱,夏侯渊只得回后方灭火。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夏侯渊篇(中)

本期为您讲述了夏侯渊镇守长安初期的几个重要事件,并顺带讲述相关历史人物,有叛军刘雄鸣、梁兴,有能吏郑浑,有忠臣韦康、阎温,这些人虽不是知名人物,但在历史上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浓重一笔,值得说上几句。但单独开篇难免小题大做,姑且以夏侯渊为主人公串联起来,供各位粗浅了解一下这些稍显冷门的三国历史人物。

看得出夏侯渊镇守关右的初期并不顺利,不断地平叛,总是按下葫芦起了瓢,还有败给马超的经历。但夏侯渊与马超的较量还未结束,笔者上期说过,夏侯渊是大器晚成的名将,下期将继续讲述夏侯渊的历史事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