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能让一个孩子长大成人 也能让一个小城镇发展成为大都市 △80年代的南京新街口 △21世纪的南京新街口 20年前,南京都还是福利房 市区里买套房子也就千把块每平米吧...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 而回到那个从前慢的时代 只要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和故事足矣 20年前,虽然经济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没事溜个鸟,养个狗,过年去太平商场换身新,三口之家小日子倒也过的有滋有味。 20年前的南京,还没有房改,所以我们住的都是父母辈的福利房。 20年前的南京,江北也不过600-800元/㎡,龙江不过1000-2000元/㎡,虽然装修的不像现在那么奢华,却住的踏实又很舒心。 如今房价从1999年的1500元/㎡,到现在2019年的最新的28812元/㎡,涨了19倍之多!下面这个是10多年前百家湖的别墅价,送游艇都没人买,现在已经涨到了2500万,太现实! 20多年前的南京,老城南的巷子,青砖小瓦马头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何尝不是孩子们的共同记忆呢?
20多年前的南京,还没有家用淋浴设备,小时候会经常跟着父母去澡堂子,夫子庙附近的健康池、评事街上的建新浴室、中华门外的瓮堂等等,都是老城南非常有名的池子。 20多年前的南京,南京还没有各大便利超市,小卖部才是主流,无论是零食、无花果、到火柴酱油都可以买到。 20多年前的南京,公园都是你自家门前的风景,记得过了长干桥,就能看见威武的中华门,那时候还不收门票。印象最深的就是城墙台阶上拿着长枪旗帜的卫兵,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下午4点等爸爸下班,然后一起大手牵小手去拍照,特别的威风。 20多年前的南京,每到过年对于夫子庙的灯会和小吃总是特别期盼,正月初八上灯,后来每一年都根据当年的生肖,年年都不重样。 20多年前的南京,平日里的夫子庙不仅仅只是为了看花灯,还有花鸟鱼虫市场。 20多年前的南京,我们的玩具不多,弹珠、沙包、皮筋……虽然不丰富,但一个游戏能玩上一天。 20多年前的南京,不少小孩家里都有像这样一辆红色的小三轮,记得一到周末放假,父母领上来到小公园,骑上它,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20多年前的南京,无论是上小学或是上初中,在你记忆里,每次一提到春游、秋游,绝对离不开这四大地方——珍珠泉、雨花带、玄武湖、中山陵,现在每当重走起这些个地方,脑海中就会浮现美好童年的时光。 20年前,南京人逛街都去中央商场,1936年开业的第一家综合型商场。 20年前,除了流行逛中央,1952年成立的新街口百货商店,也是南京人的最爱。 20年前,人们下班后就去南京工人文化宫,这里一直是南京职工发挥特长、培养爱好的大舞台,下班放学后来这里看场电影滑旱冰等,是很多南京人的时尚选择。 20多年前,住一次南京金陵饭店是不得了的事情。 20多年前的南京,还没有地铁站,也没有地下通道,如果你想要过中山东路、中山南路、汉中路、中山路的路口,需要从转盘旁边的天桥上走过。 不止是天桥,新街口的中心转盘也经历了太多的变迁,从1966年文革时,父辈们口中说到的“小牌楼”,到1989年象征打开现代化大门的“金钥匙”,到如今孙中山铜像,留下了一代代人的记忆。 在南京20多年前,流行着很多黑白色彩的小人书,而这些小人书中的内容很多都被改写成了电影。 20多年前的南京,傍晚的小公园是最热闹的时候,年轻人拎个大大的卡带机来跳迪斯科,姑娘小伙们在这里相识,中年人则在一旁和老伴们练着当时十分流行的探戈和交谊舞。 20多年前的南京,电脑才刚刚走进人们的视野,90年代末,珠江路渐渐成为数码控们最流行的场所。 20多年前的南京,对于停留在家庭电话的年代,在南京手机和小轿车一样是奢侈品,一两万的价格买的起的没几个,毕竟走哪儿打哪儿本身就是件稀罕事儿。 20多年前的南京,说到逛公园,小孩子们都有自己的追求,没去过玄武湖动物园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公园里划鸭子船,看小动物,还有马戏团和魔术表演让人乐不思蜀。 ![]() 每次看到这样的老照片 我都觉得有些伤感 那些或凄凉或凄美的风景 都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很难再找回记忆 而老照片上的人 大半也都没能熬得过岁月 还好,有这些老照片 可以看到曾经的那些种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