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年前的南京,竟然是这样的,看完不敢相信!

 康泰wjr图书馆 2019-09-05

20年,能让一个孩子长大成人

也能让一个小城镇发展成为大都市

△80年代的南京新街口

△21世纪的南京新街口

20年前,南京都还是福利房

市区里买套房子也就千把块每平米吧...
白下既不属于秦淮区,下关也不属于鼓楼区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

而回到那个从前慢的时代

只要一张张黄的老照片和故事足矣



20年前,虽然经济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没事溜个鸟,养个狗,过年去太平商场换身新,三口之家小日子倒也过的有滋有味。


20年前的南京,还没有房改,所以我们住的都是父母辈的福利房。

人们都聚集在老城区的各自片区,上小学或者中学都是按片区划分,而河西和江宁还是大片的荒地,所以在那时看来,只有市区买不起房子的才会上城外买房。


20年前的南京,江北也不过600-800元/㎡,龙江不过1000-2000元/㎡,虽然装修的不像现在那么奢华,却住的踏实又很舒心。

如今房价从1999年的1500元/㎡,到现在2019年的最新的28812元/㎡,涨了19倍之多!下面这个是10多年前百家湖的别墅价,送游艇都没人买,现在已经涨到了2500万,太现实!


20多年前的南京老城南的巷子,青砖小瓦马头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何尝不是孩子们的共同记忆呢?

下课放学搬个板凳在门外,就开始奋笔疾书,大人们笑着为你送上一大碗凉凉的绿豆汤,别提心里有多自由、多开心。


20多年前的南京
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宛若一家人。有事没事串个门,好吃的也互相分享。

小时候的我们,家里有电视的不多,一到饭点,一个个都端着碗去有电视的邻居家看,尽管是黑白电视,画面也没现在的高清,但人很多,叽叽喳喳,很是热闹。


20多年前的南京,还没有家用淋浴设备,小时候会经常跟着父母去澡堂子,夫子庙附近的健康池、评事街上的建新浴室、中华门外的瓮堂等等,都是老城南非常有名的池子。

20多年前的南京,南京还没有各大便利超市,小卖部才是主流,无论是零食、无花果、到火柴酱油都可以买到。

记得最早的桔子冰棒4分钱一根,再到后来有了四方形冰砖1毛2分钱一块,而后来5分钱的赤豆冰棒更是我们的最爱,现在再也找不回那个味道了。

20多年前的南京公园都是你自家门前的风景,记得过了长干桥,就能看见威武的中华门,那时候还不收门票。印象最深的就是城墙台阶上拿着长枪旗帜的卫兵,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下午4点等爸爸下班,然后一起大手牵小手去拍照,特别的威风。

20多年前的南京,每到过年对于夫子庙的灯会和小吃总是特别期盼,正月初八上灯,后来每一年都根据当年的生肖,年年都不重样。

提着自己笨手笨脚做的小兔子花灯,手上抓上一串香喷喷的炸鹌鹑、羊肉串,跟着大人后面就只能看到腿腿腿,回来时买一只荷花灯,才证明自己看过灯会了。后来人越来越多,而我们也长大了,就很少再去看灯会了。


20多年前的南京,平日里的夫子庙不仅仅只是为了看花灯,还有花鸟鱼虫市场

小时候特别喜欢跟着父母去看金鱼看小狗,买个虎皮鸟什么的,后来搬到白鹭洲公园北门,现在又搬到七桥瓮去了,那些在花木市场的欢乐,也只能剩下回味了。

20多年前的南京我们的玩具不多,弹珠、沙包、皮筋……虽然不丰富,但一个游戏能玩上一天。

记载我们快乐时光的相机都是装胶卷的,虽然那时照相馆并不多,但是每张照片洗出来后,都会很用心的保存在相册里,或是压在写字台的玻璃下面,长大后翻出来,满满的都是回忆。



20多年前的南京,不少小孩家里都有像这样一辆红色的小三轮,记得一到周末放假,父母领上来到小公园,骑上它,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20多年前的南京,无论是上小学或是上初中,在你记忆里,每次一提到春游、秋游,绝对离不开这四大地方——珍珠泉、雨花带、玄武湖、中山陵,现在每当重走起这些个地方,脑海中就会浮现美好童年的时光。

20年前,南京人逛街都去中央商场,1936年开业的第一家综合型商场。

小时候一到过年过节,这里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买些大件过冬,毛衣皮袄、要啥有啥,如今的老中央风采依旧,时尚购物丝毫不逊色于旁边的德基、金鹰。



20年前,除了流行逛中央,1952年成立的新街口百货商店也是南京人的最爱

1993年9月,新百成为南京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一时轰动。现在的新街口百货已经67岁了,依然是南京人最喜欢逛的商场之一,对很多南京人来说可谓是“从小买到老”的商场。


20年前,人们下班后就去南京工人文化宫,这里一直是南京职工发挥特长、培养爱好的大舞台,下班放学后来这里看场电影滑旱冰等,是很多南京人的时尚选择。


20多年前,住一次南京金陵饭店是不得了的事情。

1983年10月4号,金陵饭店开业时的价格是90美元一晚,而且只使用外币兑换券,还有“衣冠不整恕不接待”的标识,这些对普通民众来说都颇具神秘和新鲜色彩。买票参观璇宫,也是当时普通民众唯一可以了解金陵饭店的途径了。


20多年前的南京,还没有地铁站,也没有地下通道,如果你想要过中山东路、中山南路、汉中路、中山路的路口,需要从转盘旁边的天桥上走过

四座手牵手连在一起的天桥,围绕在广场四周,只要上一次天桥,绕着孙中山铜像走一圈,就算是看风景。


不止是天桥,新街口的中心转盘也经历了太多的变迁,从1966年文革时,父辈们口中说到的“小牌楼”,到1989年象征打开现代化大门的“金钥匙”,到如今孙中山铜像,留下了一代代人的记忆。



在南京20多年前,流行着很多黑白色彩的小人书,而这些小人书中的内容很多都被改写成了电影。

不管是在大华戏院、还是延安剧场,又或是解放、胜利电影院,哪怕是在附近学校的运动场上放一部露天的电影,也会吸引无数人前来围观。


20多年前的南京,傍晚的小公园是最热闹的时候,年轻人拎个大大的卡带机来跳迪斯科,姑娘小伙们在这里相识,中年人则在一旁和老伴们练着当时十分流行的探戈和交谊舞。

然而岁月如梭,现在广场上保持这些习惯的都变成两鬓斑白的老人了。


20多年前的南京,电脑才刚刚走进人们的视野,90年代末,珠江路渐渐成为数码控们最流行的场所

自己配置机器,讨价还价,买卖游戏光盘,虽然在那个月薪只有几百元的年代,上万元的电脑价格让不少人望而生畏,不过对于赶潮流的人来说,就算是没钱去看看也心满意足。


20多年前的南京,对于停留在家庭电话的年代,在南京手机和小轿车一样是奢侈品,一两万的价格买的起的没几个,毕竟走哪儿打哪儿本身就是件稀罕事儿。

所以那时候用得起手机的才算真有实力,摩托罗拉98年推出的二代168,电话号码还是9打头,小手机一揣兜儿,整个人的范儿就起来了。


20多年前的南京,说到逛公园,小孩子们都有自己的追求,没去过玄武湖动物园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公园里划鸭子船,看小动物,还有马戏团和魔术表演让人乐不思蜀。


每次看到这样的老照片

我都觉得有些伤感

那些或凄凉或凄美的风景

都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很难再找回记忆



而老照片上的人

大半也都没能熬得过岁月

还好,有这些老照片

可以看到曾经的那些种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