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届“另存”艺术展

 天鸟5qephd1z5f 2019-09-05

第六届“另存”艺术展

文/ 策展人:李 鹏

在主流艺术院校中国画院系的教学理念中,我们看到了“另存”,在16 年前这个概念被提出来后,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水墨工作室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开始在艺术圈逐一亮相,成就斐然。他们的审美与观念是否代表未来水墨的理想方向还未可知,但人民大学这个水墨工作室的成果,已然是近十几年中国画教学改革中,改革思路与目标较为清晰,观念与方法贯彻得最为彻底,反馈也极为饱满和充分的案例了。

展览海报

“另存”是在2001 年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被提出来的,概念提出的初衷,是不尝试去修改已臻完美的绘画传统,或者更明白地说:放弃争取对传统绘画的话语权,在传统水墨语言以外重新开拓并积累新的形式与观念。理念听起来简单而响亮,落实到教学却旷日持久,对于水墨教学的症结,工作室负责人黄华三、高毅教授有着自己的应对方式。从他们主持的工作室走出来的艺术家,正在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出现在国内外各大艺术品运营平台。这些艺术家对平面装饰性,对图像及符号的挪用,对水墨所涉及的诸多题材,都有着出色的的驾驭能力。

李婷婷 荷花 1 189cm×96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杨社伟 微尘·漂浮(局部) 93cm×43cm 纸本设色 2016年

孙 博 金鳞洛水涧2 60cm×60cm 综合材料 2019 年

叶 澜 梦呓2 44cm×180cm 布面水墨与丙烯 2017 年

  梦呓3 44cm×180cm 布面水墨与丙烯 2017 年

罗汉卿 钢筋水泥的智慧五 60cm×60cm 纸本设色 2018 年

在近代水墨革新的历史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温和的保守主义立场。即:传统不是任人装扮的新娘,我们无法通过一个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绘画传统向后来者描述“传统”的样貌,于是保留其形式与理念的原貌有其必要性。更何况这些形式与理念依然有着较大的阐释空间,对传统水墨语言的全面革新,有可能过犹不及,而跃出了水墨理论的视野与框架,进而无法回答,或者提出“水墨”本身的问题。

张飞宇 门系列 5 200cm×250cm 布面丙烯 2017年

王晓珞 人生几何系列之今夕 60cm×160cm 绢本水墨 2018 年

陈昕 盆中景系列NO.13(局部) 85cm×50cm 绢本设色 2018 年

张沐辰 雕塑四十年,深圳当代艺术馆,深圳,2017

武志 People(2) 20cm×30cm×20 综合材料 2008年

2010 年以来的新水墨,因其借助资本力量的崛起而饱受诟病,作品及展览不乏拙劣与东施效颦者。然而从资本与社会关注并介入它的那一刻起,新水墨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就已经不由它现在“看起来”的样子决定——来自学术、商业、教育等诸多领域的合力将真正决定未来水墨艺术的面貌与体量。水墨作为中国当代文化史上最大的“IP”之一,其“IP”特性,将决定整个社会对它关注与介入的深度和持久性。

仝锁 间(局部) 1 33cm×33cm 纸本水墨 2017年

胡春伟 观复系列夜竹 33cm×33cm 绢本设色 2018 年(下)

许 莹 江山1 70cm×70cm 绢本水墨 2015 年

      江山3 70cm×70cm 绢本水墨 2015 年

马 俊 马蹄声碎 93cm×33cm 绢本水墨 2019年

赵子鉴 夏至(局部)·1 97cm×180cm 纸本水墨 2018 年

水墨的市场运作遵循着商业社会的规则;有关于水墨新的主体建设,也在艺术圈前沿逐步行进中。而与艺术市场和学术前沿严酷而清晰的淘汰机制形成对比的,是艺术院校的中国画教学现状。而从上世纪80 年代新艺术运动成长起来的教授们,对艺术史的贡献以及资历让市场选择了他们,市场的反馈却潜移默化地确认了水墨新风格的“合法性”,进而制造出新的桎梏与壁垒;此外,教学中占绝对分量的传统绘画技巧培养,对中国画以外的艺术形式或跨学科知识的忽略,也使得院系内对水墨的讨论长期建立在一个扁平的基础上。学院的水墨教学,在相对狭窄的格局中艰难前行。

战盈彤 欢喜\ 秘密玫瑰花园 69cm×69cm 纸本水墨 2013 年

和永生 牡丹 60cm×60cm 宣纸综合材料 2018 年

韩佳茜 空 116cm×173cm 绢本综合材料 2018 年

  董雪 界2 85cm×85cm 绢本设色 2016 年

裴思琪 纸团里的疑问人生 布面综合材料 2019 年

从2001 年工作室成立以来,到第六届“另存”展在炎黄艺术馆的举办,“另存”项目实现了从学院走向社会,走向美术馆的关键一步。16 年的积累将带来极具规模的展示,而通过近40 位新老工作室学员的作品,我们大约能看到2000 年以来,当代艺术发展进程在水墨这片大地上的清晰投影。从第一次另存展颇为前卫的主张,到中途偶有放缓的开拓步伐,“另存”项目让我们惊讶于中国人民大学的这个角落与当代水墨发展进程的高度同步性。正是这里的教授与学员的进取,才使艺术前沿与学院之间的信息流通如此顺畅。而如果非要讨论“另存”作为一个学术主张的合理性,那么今天水墨的发展对这一论题的回应力度将远超我们的期待——学院外关于当代水墨“血缘”的争论已偃旗息鼓,水墨的创作,以及国内外对水墨策展的尝试,正在以比以往更丰富的维度展开。非营利的独立艺术空间与当代美术馆,正在越来越多地把以水墨为主要创作媒介的艺术家纳入到他们的甄选范畴。

赖雪莹 踪1 绢本设色 55cm×65cm 2016 年

尚 媛 索离思 40cm×60cm 绢本水墨 2019 年

杜薇薇 玲珑映(局部) 17cm×33cm 纸本水墨 2016 年

刘亚琴 舞乐图 莫高窟第 112窟 162cm×94cm 金潜纸本 2018年

王靖媛 晴光闪电琼波溢 30cm×40cm 绢本水墨 2019年

过去一个世纪的革新改变了水墨的面貌,而近100 年的争论更赋予水墨远超出其自身作为一个绘画门类所承载的复杂属性。文化“IP”的属性使它不但鼓励圈子内部对新形式与理念的的开拓,也容纳来自外部的再阐释,修改,甚至是曲解。而此时,水墨依然是水墨——一个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却不会被模糊和淡化的、强大的文化概念。

乔 侨 影 40cm×40cm×12 绢本水墨 2018年

王金融 千本鸟居 35cm×46cm 纸本水墨 2019 年

王可为 在望系列 40cm×40cm×12 纸本水墨 2018年

张涤凡 存在系列 9 135cm×223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张 驰 归处 57cm×70cm 纸本水墨 2018 年

汉唐到明清的美术史进程构筑了水墨的肢体,而水墨的意志——如果说存在着这样一种意志的话,那么意志的存在,则是在近代受到外来冲击而逐步形成的。它并不体现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坚强守护,而是在学界与民间,保守与激进, 理性与民族主义,或者还有市场与学术等诸多力量的交互作用之下形成的复杂的反应机制。水墨在现今依然强有力的存在,是整体华人社会的集体愿望所造就的,这种愿望所形成的合力,使得水墨本身即是水墨存在的理由——水墨既是原因也是结果;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这种封闭性简单而固执,却因其丰盈的内涵与争议而造就了开放与多样性。

于 琦 新山海经(一) 65cm×65cm 绢本水墨 2019 年

新山海经(二) 65cm×65cm 绢本水墨 2019 年

山海经·狡 67cm×67cm 绢本水墨 2019年

冯雅颂 流逝·壹 103cm×34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温华俊  失真系列·铁梯 35cm×35cm 纸本设色 2018 年

失真系列·塔吊1 35cm×35cm 纸本设色 2018 年

杜 健 声声 150cm×104cm 绢本水墨 2019 年

李伊玲 更生 79cm×79cm 绢本设色 2019 年

邓远豪 战争与和平(局部) 120cm×60cm 绢本设色 2019年

另存VI——中国人民大学水墨创作展

开幕酒会:6月1日18:00

地点:炎黄艺术馆

艺术家合影

专 注 艺 术 家 个 案 研 究

▎聨 絡

诚请致电或微信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