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5 10:0250+(Fifty Plus) 文/陈莞欣 人为什么而死?为什么而活?关于人生的大哉问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曾与死亡为伍的人,更能珍惜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物。 51岁的新竹地检署法医杨敏昇,从业20余年,曾参与过921大地震、国华空难等重大灾难事件的验尸工作。每天经手的,都是非自然死亡的遗体:自杀、意外、他杀和无法确认身分者。作为法医,他不只帮每具尸体找出死因,也在大学兼课宣导生命教育。每具遗体,都是啟发生命的无言教师。 作为一个看过比一般人更多尸体与死亡的人,如何体会人生应该怎么「活」? 看太多自杀案,孩子不必成功只要平安就好杨敏昇的博士论文以自杀研究为题,实务经验也接触到许多自杀案件。他观察,人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常是社会安全网层层漏接的结果。每个年龄阶段,自杀的主因又各自不同:老年人多是久病厌世,中年人往往和债务有关,最令人唏嘘的则是因感情问题、课业压力而自杀的年轻人。 「我每年都会验到至少1件清大、交大这种名校自杀的学生。」杨敏昇说。他曾帮一位跳楼的少年验尸。这个孩子从小就是资优生,一路从国中保送到交通大学。但名校竞争激烈,过往总是第一名的孩子压力愈来愈大,最终罹患了精神方面的疾病。 有天,少年出门前告诉爸爸:「爸,谢谢你的照顾,我要走了。」父亲不疑有他,没想到这一别即是永别,儿子在实验室顶楼跳楼身亡。中年的父亲坐在地检署外,泪流满面说不出话来。 「我不希望孩子考第一名,他只要平安快乐就好。」杨敏昇说,为人父母,总希望子女能走上光明的坦途。但选择众人眼中成功的路,也不意味人生就此顺遂。他鼓励不爱念书的儿子念护专,即使科科被当都没关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进度,时间到了自然会找到一片天。儿子后来也顺利毕业,考取护理师执照。 爸爸在大学教书,孩子却读五专,是否会感到有些遗憾?杨敏昇并不这么想。他认为,孩子不一定要念名校,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孩子徬徨时,大人可以从旁引导,但不要代为决策。 他想告诉50+的家长们,每个年龄都有自己的烦恼,「我们不需要为孩子製造更多的烦恼。」 面对年迈的父母,保持「厚养慎葬」的精神身为法医,最艰难的时刻是验到自己熟识的亲人、朋友。「做了法医,才发现自己的亲朋好友真的很多。」杨敏昇开玩笑说。他曾在解剖台上验过自己的学生、表哥,甚至几年前爸爸过世时他也在相验室。 看着学弟为遭受车祸意外的爸爸「开肠剖肚」,杨敏昇表情镇静,心中却百感交集。做笔录时,他忍不住放声痛哭。即使是专业人员,在那一刻也只是个平凡而悲伤的家属。 失去了爸爸,杨敏昇花更多时间陪伴81岁、轻度失智的妈妈。他工作繁忙,最高纪录曾在法医工作外,同时在3、4间大学兼课。现在他晚上绝不排课,每天回家陪妈妈吃晚餐。儘管母子之间的话题几乎日日重复,他仍欣慰自己还有时间和妈妈相处。「如果我不回家吃饭,妈妈还会问我是不是不爱她了。」 他主张,对待父母应该要「厚养慎葬」。厚养的不是金钱,而是陪伴老人家的时间和心意。不用百依百顺,但要趁父母在世时尽量对他们好。「有缘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不是过一天算一天,而是过一天赚一天!」杨敏昇说。 「慎葬」不是举办浮夸的葬礼或花大钱买墓地,而是给予家人足够的时间和死者好好地道别。近年来台湾有股简葬的风气,主张「人过世后什么都不需要」。对此,杨敏昇有不同的看法。「失恋都要6个月才能淡忘,何况亲人的死亡?」透过参与仪式、走访实体的墓地,家人可以沉淀悲伤的心情,逐渐回归日常。 他举例,朋友夫妻的小女儿因为医疗疏失过世。爸爸认为女儿未来无人参拜,骨灰直接撒在树林即可。但太太坚持反对,夫妻就此产生心结。杨敏昇劝他们将骨灰罐先放在公墓纳骨塔,真的要撒葬也不急于一时。想起女儿,随时可以去祭拜。这对夫妻后来和好,一家人常带儿子去看妹妹,将悲伤转为凝聚家族的力量。 杨敏昇强调,办丧礼不需要花大钱,只要在能力范围内做到圆满即可。以佛教丧礼为例,请师傅诵经或放录音带都可以。摺纸莲花、烧金纸,都是分散注意力、减轻悲伤的方法。过度追求简单,有时反而有违人情。「中国丧假只有3天,你还来不及失落,遗体就火化了。」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悲伤,也是復原的必经之路。 遗体修復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人会质疑,人都走了,为什么还要打理外表?其实遗体最后的表情,会一辈子留在家人心上。杨敏昇的团队修復过一具遗体,死者女儿转述,妈妈当年不顾众人反对嫁给外省老兵,夫妻感情很深。爸爸看到妈妈漂亮的脸被癌症病魔侵蚀,一直非常难过。 修復完成后,90多岁的先生紧握着太太的手。在生命的终点,他终于留给妻子一张好看的脸。遗体修復不只是把躯体恢復原状,更是修补家属破碎的心情,让他们能放手与挚爱告别。 看过无数死亡领略的人生道理:避免不必要的争执看过了这么多死亡,悟出了哪些活着的道理?「爱惜生命,真的。」听起来平凡无奇的结论,杨敏昇却说的语重心长。 他说年轻气盛时,总仗着自己有理,不怕与人衝突。年纪大了,反而愈来愈常瞻前顾后。开车时遇到飙车族,就停到一旁让对方经过。有人狂按喇叭,以「您先请」取代三字经。不是因为胆小,而是知道不必要的争执只会伤害自己。「我的命跟他不等值!」杨敏昇开玩笑的说。 有回,他和家人聚餐,孩子们在骑楼上玩耍。一位年轻人骑着机车驶来,差点撞到孩子。对方有错在先,却还满口脏话,语带恐吓。杨敏昇不回嘴,反而向他道歉:「不好意思喔,造成你的困扰。」随后记下车牌,事后再向警局报案。确保当下家人安全无虞,也让对方知道自己犯了错。 「人跟人之间很多事情是讲情不讲理。你有理,但当下退一步不会怎么样。」杨敏昇说。看过太多人为了不值得的小事丢了性命,他认为,人生不必争一时的胜负。平平安安、好好活着,就是最大的成功。 「人只要有心跳,就很美了!」这是一位法医对生命的哲学诠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