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可借屋留白,不可借屋成双”,农村这句俗语,你听过吗?

 昵称22851157 2019-09-05

文/猪友巴巴

“宁可借屋留白,不可借屋成双”,农村这句俗语,你听过吗?

儿时的记忆,往往在父母的“规矩”中长大!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父母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却在教育我们时,常常搬来一些“典故”!而这就是农村的“俗语”,俗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依然耐人寻味,比如说,“养不教,父之过!”“砍材劈小头,问路问老头”,这些都包含着经验,耐人寻味!这些俗语,大多是具有训诫以及警示含义的,目的也是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前不久,回到家乡,听到村里老人在谈论这样一句俗语,“宁可借屋留白,不可借屋成双”!大家听说过吗?还有道理吗?

“宁可借屋留白,不可借屋成双”,农村这句俗语,你听过吗?

俗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因此,有些俗语比较绕口,却也是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一种表现!这句俗语,在笔者的家乡,从字面上的“白”,可是判断是“白事”,也就是与丧礼有关的!前半句“宁可借屋留白”,反映的是,在农村,一家有难,四邻帮忙的现象!

在笔者的家乡,有“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到”的说法,倘若村里有人办白事,那么,四邻都会提供帮助,比如说,前来帮厨当“执客”,去招待前往吊唁的亲友,也有村里的文化人,前来帮忙也讣告,当然,丧礼一般会持续3日,期间会有亲朋前来,俗话说“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一般亲友前来,会有不少的花圈,也会前往固定的处所去领“孝服”,因此,少不了要借用邻居家的房子,以及屋后去放置一些花圈!

“宁可借屋留白,不可借屋成双”,农村这句俗语,你听过吗?

而邻居往往是欣然接受的,在村里老人看来,去帮助逝者的家属会有好运的,毕竟农村有“视死如新生”的说法,寓意多子多福!而俗语的下半句“不可借屋成双”,意思截然不同,在村民看来,倘若有夫妻前来家里做客,晚上需要留宿,需要分开来睡,否则,容易给家人带来不好的运气!当然,这在一些地方的农村,也有夫妻回门分开睡的习俗!

“宁可借屋留白,不可借屋成双”,农村这句俗语,你听过吗?

不过,社会都是发展的,尤其是在如今辩证思维下,对于这句俗语,往往是经不起推敲的,这仅是农村人的唯心想法,没有可行性可言的!当然,这里面无非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祈求生活平安,多子多福的愿景罢了!

“宁可借屋留白,不可借屋成双”,农村这句俗语,你听过吗?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你听说过这句俗语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