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地实行的统一标准都是以档案为主的原则,来办理退休手续。 以档案记载年龄为准,来认定退休时间。到达退休年龄前几个月,单位会将人事档案报送当地劳动部门,由劳动部门认定退休年龄,在认定过程中,如果档案记载出生年月前后一致,那么以唯一的出生年月为准。当档案中出现多个出生日期的情况下,按照“最先最早”原则,选取人事档案中年代最早,当事人最先填写有效力的表单为依据来认定出生日期,再根据身份来判定法定退休年龄,从而核准具体退休年月日。 档案记载年龄有误,可以申请重新认定。档案记载的年龄与实际年龄有所误差,可以申请重新审定,但必须先排除一个前提,就是档案年龄造假问题。很多人为了获取利益,动了改年龄的心思,这种情况下,既违反了相关制度规定,对其他人也相对不公平。而且,即便是个人申请更改年龄,也不见得能改得了,因为档案审核年龄是一个链条状的审核次序,一环扣一环,环环印证,假的东西真不了,肯定会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所以,这种造假的行为就自己承担相应责任吧。 在不涉及以上造假行为的情况下,很多人可能由于笔下误、阴历阳历、虚岁实岁,甚至是填报人员疏忽大意,不尽责任等等情况,导致自己的年龄出现误差。对照认定表确定的年龄时期,找到当时所在的学校,调取学校的学籍资料来进行证实,如果时过境迁,无法联系到当时的学校,可以再找更往前的学习经历单位,高中的无法核实,就找初中的;初中的无法找到,就核实小学的,一层一层往前找。找到后,复印原始资料,并由单位出具相应证明,然后可以申请重新认定档案出生日期。 年龄问题早处理档案中的年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不仅仅影响退休,更影响体制内人员的发展和晋升。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现了就要及时处理,千万不要等、靠、拖。很多人都奋斗良久,马上晋升时,却发现档案年龄存在问题,一步卡、步步卡,不仅浪费时间,更耗费精力,很容易就此消沉。所以,档案问题一定要尽早解决,尽早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