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一种身份成为一种职业,新型职业农民和传统农户有什么不一样?

 我是你的记好 2019-09-05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据数据显示,中国新型职业农民一年间增加了约600万人,新型职业农民总数已经突破1500万人。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的大多是“鲤鱼跳龙门”式的离农进城,却极少见到“凤还巢”式的返乡归田。而如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农民这一职业正焕发出青春昂扬的生机:他们有的西装革履,既能躬耕在田间地头,也开得了公司、当得了董事。

在很多“新农人”的眼中,现代农业的势头发展越来越好,现代农业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事业。他们对农村有感情,对农民有热情,对农业有研究,更愿意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社会资源服务新农村建设。

在新型职业农民的构成中,有的是转型而来的传统农民,有的是务工返乡人员、退伍军人、科技研发推广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等,身份的多元化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家对“农民”这个职业的向往。

新型职业农民和传统农民的区别

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后者是一种被动烙上的“身份”。新型职业农民可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

基本特征

1、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

2、全职务农,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

3、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

4、具有“能创业”的特点。

5、具备较大经营规模,具有较高收入。

6、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的尊重。

基本素质

1、要有新观念主体观念、开拓创新观念、法律观念、诚信观念等。

2、要有新素质科技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3、要有新能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力、农村工业化能力、合作组织能力、特色农业能力等。

随着传统小农生产加快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现代农业对能够掌握应用现代农业科技、能够操作使用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的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更加迫切。随着较大规模生产的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逐渐增多,农业生产加快向产前、产后延伸,分工分业成为发展趋势,具有先进耕作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拥有较强市场经营能力,善于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现代农业的现实和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