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00吨火箭升空69秒爆炸,44台发动机报废,再次试射现场百人遇难

 你在我在观自在 2019-09-05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除了在常规军事力量方面展开军备竞赛之外,在外太空领域的科技竞争也如火如荼。特别是苏联,为了成为第一个成功登月的国家,其在重型火箭研发项目上一度急功近利,在技术、资金条件不成熟的前提下仓促上马,酿成了世界航天史上的重大事故。1969年2月,苏联自主研发的重达2800吨的N-1运载火箭首次试射,由于发动机意外失火,火箭在1万米高空发生剧烈爆炸,其携带的44台大推力发动机全部被烧成渣。不仅如此,不死心的苏联人后续又进行了3次试射,均以失败告终。甚至,在N-1运载火箭第二次试射中,火箭爆炸还让发射现场的150多名苏联航天科研精英命丧黄泉。

可以说,N-1运载火箭是在美苏太空争霸背景下的一款赶工产品。因为美苏两国几乎同时开启了“登月计划”,但在技术、资金方面具备优势的美国于1969年7月16日首先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这一壮举。当时,美国航天局的“土星5号”搭载了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这让苏联人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受到强烈刺激后,苏联开始加大投入,并正式启动了N1重型运载火箭研究计划,由当时苏联航天领域的权威科罗廖夫担任总设计师。而为了加快研发进度,苏联人选择了以美国“土星5号”作为火箭设计参考版本,最终设计定型的N-1运载火箭高105米、直径达17米,在装满燃料的前提下重2788吨。特别是在动力系统方面,苏联人为N-1运载火箭设计了五级动力系统,将整个火箭分为五段,每段都配备足够的大功率发动机。包括NK-15、NK-21、NK-19、RD-58等型号在内,整个火箭搭载的发动机达到44台。

很显然,在航天前沿科技方面和美国有不小差距的苏联,希望通过加大发动机数量来提升火箭的运载能力,以此保证火箭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不过,这种简单粗暴的设计理念并没有考虑到动力系统与火箭结构的兼容性,加上苏联工业制品普遍十分粗糙,留下很大的安全质量隐患。1969年2月21日,在经过多次演练之后,苏联人正式迎来了N-1运载火箭的首次试射。点火程序等一切顺利,不过火箭刚刚升空飞行了69秒,就在12000米的高空发生爆炸。事后调查发现,原来是由于火箭内部动力系统的燃气发生器振动幅度过大,导致液氧管破裂而引起发动机失火。随着大火的蔓延,火箭发动机彻底发动机停车并引发了大爆炸。从历史资料来看,当时这枚N-1运载火箭爆炸后飞散的碎片覆盖发射塔周围数十公里区域,索性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按理说,吃一堑长一智,在N-1运载火箭存在严重设计问题的前提下,苏联人不仅没有痛定思痛,沉下心来进行后续完善,反而继续加大马力生产质量不过关的火箭。据悉,自1965年到1974年,苏联先后生产了多达10枚N-1运载火箭。值得一提的是,N1重型运载火箭的总工程师科罗廖夫在1966年去世,其后N-1运载火箭项目总工程师的职位由他的助手瓦西里·米辛接替。不得不说,尽管瓦西里·米辛担任科罗廖夫的助手长达20年,但个人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均十分有限,这也为N-1运载火箭后续多次试射失败埋下了伏笔。

包括1969年、1971年和1972年在内,苏联先后三次试射N-1运载火箭,均以失败告终。其中在1969年7月的第二次试射中,火箭再次因为发动机故障而在高空爆炸,这一次,爆炸后的火箭残骸掉落在降落台上,让150多名航天科研人员无法及时逃离,最终全部灰飞烟灭。在经历了四次试射失败之后,苏联人也彻底对N-1运载火箭失去了信心。1976年,苏联政府正式取消这项劳民伤财的工程,其载人探月计划也戛然而止。(舍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