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烟江叠嶂图诗卷》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纸本,行书,纵49.8cm,横413.9cm,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其实, 《烟江叠嶂图》是北宋画家王诜的作品, 《烟江叠嶂图诗卷》 是赵孟頫为配王诜的《烟江叠嶂图》, 而抄写的苏东坡的《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 —首七古。 值得一提的是, 《烟江叠嶂图诗卷》卷首 有乾隆皇帝御笔批注“双勾赝品作佳者”, 其认为此作是后人钩摹出来的, 并不是赵孟頫的真迹。 不过, 到底是真是伪,却不得而知。 然而, 对于此作品的真伪众说纷纭, 并且都自称“有理有据”。 一部分认为: 辽宁省博物馆藏的这幅作品是赵孟頫的真迹, 是赵书风貌。 从书法的风格看, 此时的赵孟頫已充分显示出成熟的书法风格, 结体俊美飘逸,书写十分自然, 基本上属于这赵孟頫一时期的风格特征。 用笔遒劲奔放,筋骨秀逸, 笔势酣畅淋漓而挥洒则十分随意。 不过, 也有另一部分人认为此作并不是赵孟頫真迹, 据悉, 王诜的《烟江叠嶂图》因版本多, 流传也较为混乱。 仅《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的 《烟江叠嶂图》 就有三、四种, 苏诗跋有元祐三年的,也有元祐四年的, 说明假题跋也混入。 赵孟頫的诗题曾经装入姚氏本图。 但以后图题又分割, 故有沈周、文征 明重画图的记录。 赵跋何时从画上分割出来不得而知。 且赵孟頫的书法,摹本又特别多, 所以,辽宁省博物馆中的《烟江叠嶂图诗卷》 是否就是真本饱受质疑。 并且, 此作字体结构与赵孟頫有差距。 赵孟頫题《烟江叠嶂图》已是五十岁左右的年纪, 在用笔上绝对是炉火纯青。 但辽宁省博物馆的此版本中用笔多有不到处, 有明显的缺憾。 另外, 如“人”、“天”等字的捺脚, 过于夸张, 已不符合赵书五十岁时的状况, 书写细节的忽视可见一斑。 再一, 个别字的笔顺也与赵书相异。 如“必”字, 辽博本的笔顺与赵书(如《吴兴赋卷》)不一样, 辽本的高处一点是最后一笔。 而赵书必先下“点”,左右两“点”必对称, 这是无法模仿的。 从种种迹象来看, 大多数的人认为辽博本不是赵孟頫的真迹, 但也属精品! 加上有乾隆皇帝的“证词”, 大家更是深信不疑, 认为此作是赝品。 但是, 书画君在这里想提醒大家的是: 乾隆皇帝虽然阅古代字画无数, 却也不是没有看走眼的时候,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富春山居图》吗? 经鉴定, 乾隆皇帝一直将《富春山居图》的赝品误作真迹 而宝爱有加, 且在画上题跋到几乎填满所有的空白, 更是创造了中国历史上 同一人在同一画中题跋最多的记录。 ![]() · 左为被乾隆题满诗的赝品,右为真迹 不过, 无论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烟江叠嶂图诗卷》 是否为真迹, 即便是钩填本, 此版本也还是极有其文物价值及艺术价值。 因为它的影貌是大体不错的, 钩填者的水准不低, 还是传出了一些赵书风神的。 你们觉得呢? |
|
来自: 昵称3356905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