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占位 沙漠之狼 2019年09月04日 临床资料 病史:男,60岁。无痛性血尿,B超示:右肾占位。 病理:透明细胞癌 小 结 CT诊断:右肾癌伴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术中所见:肿瘤位于右肾上极,约7cm*6cm*6.5cm,与右肝后叶及腔静脉粘连。下腔静脉及右侧肾静脉可扪及癌栓,癌栓延伸至右肾静脉入口上方约3cm处。腔静脉后方及腔静脉-主动脉之间见转移肿大的淋巴结,最大者约4cm*3.5cm*3cm 肾实质内肿块结节状,4枚,直径0.6~3.0cm;腔静脉周围淋巴结3/6癌转移,腔静脉内见癌栓;肾门外淋巴结1/1癌转移;输尿管切缘未见癌累及。 术中为说明肿瘤与肾上腺的关系,本人怀疑右侧肾上腺受累。 分析:透明细胞癌在CT上通常表现为大肿块,多以软组织密度为主。Fujimoto等研究结果显示透明细胞癌多有小泡状结构,因而增强扫描的皮髓期一般呈显著强化,不太复杂的囊变是透明细胞癌一个很好的特点,这些囊可能是来自于被肿瘤阻塞以后扩大的肾收集管。Jinzaki及Kim等报道,透明细胞癌在增强扫描的皮髓期CT值一般升至100Hu以上。 肾癌具有广泛转移的特点,约10%的病人首先出现的症状是由转移灶引起。转移可发生于局部淋巴结及周围组织。突破肾脂肪囊,累及腰大肌,伴有下腔静脉、门静脉癌栓形成。王晋祖等认为,由于肾周间隙的淋巴网与后腹膜腔、盆腔和胸腔淋巴道互相连结,而肾周筋膜为复层结构,与肾旁前后间隙和腹腔亦有潜在通道。 另外,淋巴管与静脉间有通道,可经淋巴及血路转移。微小的浸润生长为主的肾癌在突破肾包膜后早期远处转移;而巨块型肾癌以膨胀生长为主,包膜完整而少发生或不发生转移,当侵及肾静脉形成癌栓进入下腔静脉后可引起血行转移,至肺、椎体骨骼等。 因此,肾癌如已累及肾周间隙时,可见到多发结节影,需仔细观察有无胸腹及盆腔、肺、骨骼等远处转移灶,这对确诊肾癌及对肾癌的分期均有临床重要意义。另外,5%~10%的肾癌含有钙,CT可以清晰的显示钙化。 |
|
来自: zskyteacher > 《泌尿生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