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葆庭,号足斋。故《足斋泉拓》即戴葆庭的泉币集拓。 日前,宋捷拿来《足斋泉拓》四集(册),以及他近期收集到的一本足斋泉拓补贴本和戴葆庭致郭若愚的一封信函。又汪洋寄来《足斋泉拓》五册,其中有两册是复本,即第一集、第二集各为两册,但缺第三集。加上我处现存的第一集、第三集和第四集。让我可以重读《足斋泉拓》,並有可能做一些对比研究。仅记于此。 《足斋泉拓》原拓线装本,封面为冰峰萱(或说是虎皮萱)制作,外加糯米纸包封,还配有牛皮纸的封套。既简朴又不失雅致。 一、《足斋泉拓》共有四集。至今所见到的著录,凡提到《足斋泉拓》的,均谓“三集”,但现在所见的实物遗存是四集。所以《足斋泉拓》全套应是四集。每集为50枚珍泉拓本,四集合计为200枚珍泉拓本,其中没有重复者,也没有用其它拓本替补的现象。200枚珍拓都分别加盖一枚葆庭的印章。 《足斋泉拓》出齐后,尚余有一些空白本。后来有人向葆庭先生索求泉拓,葆庭在赠送拓本的同时,也会送他一本《足斋泉拓》的空白本,嘱其自己粘贴,以便保存。这次宋捷拿来的足斋泉拓补贴本和戴葆庭致郭若愚的一封信函,便是明证。他在致郭若愚的函中讲得很清楚,甚至连所赠泉拓的数量,以及钱币的概况和主要特点都做了交待。郭若愚粘贴拓本后,去除了原有“足斋泉拓”书名的封面和封底,改由牛皮纸做书封,重新装帧的拓集,没有另设书名。 另外,葆庭还赠送王贵忱泉拓和《足斋泉拓》的空白本,也是属于同样的情况,贵忱粘贴成书后铭之为《足斋泉拓拾余集》。 保利拍卖公司在2016年秋拍中,曾拍出一本足斋泉拓,书的封面、内页纸张和《足斋泉拓》原本一致,但首页没有戴葆庭肖像,书中拓本的墨拓和用纸情况也不统一,全书只有第一张拓本盖有“足斋审定”的印章,有的拓本盖有吴湖帆、朱醉竹、王荫嘉、马定祥等人的印章,多数拓本则没有加盖印章。第一页“太平天国”背“聖宝”大钱的拓本上,除有“足斋审定”的印章外,还盖有三枚印章,特别有一枚“梅景书屋秘芨”(吴湖帆的收藏章)骑缝加盖在拓本和书页上,由此推测,此拓和此册或许也是葆庭赠送给吴湖帆的。书的后半部拓本有些乱,全书收录的几乎都是太平天国的相关古泉,但后面却夹杂了一张“天策府宝”的拓本,可见其拓本是后来逐步增补的。 上述三例都不是正式向社会发行的《足斋泉拓》,而是朋友之间的馈赠礼物。所以拓本的数量不一,涵盖的内容不一,多数拓本没有加盖葆庭的印章。后来泉界传说,后出的《足斋泉拓》拓本有增补的情况,或许便是因此而生。 除赠送友人外,《足斋泉拓》的空白本也往往被留作自用,或用作拓本的存放册。如后来的《珍泉集拓》原拓本便是借用《足斋泉拓》的空白本改造使用的。因文革动乱,《足斋泉拓》的空白本,有的散失到社会上,汪洋现存的空白本便是这样征集到的。 二、《足斋泉拓》的成书时间。封面题签的落款是:“丙子仲秋之月 淮阴陈锡钧”,也就是1936年农历8月题的書签。首页有戴葆庭肖像照,照下有“拓者戴葆庭四十二岁小影”的字样,葆庭四十二岁亦即1936年。所以《足斋泉拓》第壹集的成书时间应该是1936年。1936年2月,丁福保、叶恭绰、张乃骥联手,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古泉学会,6月创办会刊《古泉学》。此时古泉集藏之风正热,也就在这亇时候,发行《足斋泉拓》,正好顺应时势。 但四集並非同时成书,有印章可鉴。《足斋泉拓》每集为50枚拓本,每拓均盖有葆庭的印章一枚。第一集的50枚拓本中,共出现九枚不同的印章,分别是,“戴”、“戴葆庭”、“戴足斋”、“葆庭”、“足斋”(含方印和长方印各一枚)、“葆庭扑墨”、“葆庭审定”、“足斋手拓”。用得最多的是“足斋手拓”、“戴足斋”和“足斋”。第二集新出现了五枚印章,分别为“葆廷”(異形)、“足斋”(新制)、“足斋拓本”、“葆庭审定”(此亦为新制的审定章,第一集中用过的一枚审定章,第二集以后再未使用)、“足斋审定”。这说明第一集成书时,这五枚印章尚未啓用,故第一集成书在先,相隔一段时间才有第二集问世。第三集用印的情况和第二集相似,未见新启用的印章,书的装桢情况也和第二集一样。故这两集成书时间较近,也可能是一气呵成的。从当时销售的定价看,第一集为“实洋伍圆”(封面贴有标价),第三集则改为“实洋陆圆”(书封上印有标价),说明市场畅销,故售价上扬;同时也说明它们並不是一起成书,而是依次先后分别成书的。 第四集泉拓用印的情况仍未变化,但出现两个新现象,一是,在封面的右上角加盖了“四集”两字的戳印;二是,在首页戴葆庭肖像照下没有加盖印章。这两个现象在前三集中均未有过,可见第四集成书时间会更晚一些,中间会有一段空隔的时间,从时间上推算,也可能会在1937年春节以后。根据上面分析,或许原计划是出三集,三集成书后,因市场反馈良好,于是又有了再出第四集的想法,所以成书后在封面上专门加盖了“四集”的戳记,以告读者。由此可见泉界流传的“三集”之说,亦非空穴来风。 三、《足斋泉拓》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集成的一部珍泉集拓。它不是从货币史的视角按历史顺序来排列古泉,而是从钱币学的视角来鉴定古泉、来审视古泉。全套四集收录了200枚古泉,没有一枚是历史上大量流通使用过的普通钱币,这便是钱币学和货币史的区别。它从文物价值的角度来寻觅珍贵的钱币遗存,它注重的是钱币版别的差异,要么是别品、异品、左读、倒读;要么是祖钱、母钱或样钱、试铸钱;要么是动乱时期短命王朝发行的钱币,发行量小,遗存更少;要么是地方政权一时一地的权宜之作,或小规模的试铸;……总之,都是寻常不容易见到的珍稀之品。它让读者大开眼界:原来古钱中还有这样值钱的东西,“于是天下莫不知古钱之名贵也”,引得人们纷纷投入古泉的收藏。 《足斋泉拓》所关注的古泉,往往可以补史之缺、正史之误。譬如第三集中收入的“续铢”钱,多不被人重视,有人认为是南朝钱,有人认为是后人私铸。因在南宋洪遵《泉志》中列有此品,故乾嘉时期便有依此伪作者,鱼目混珠,混淆视听。1963年春,葆庭为此泉专门写过一段题记,曰:这枚“续铢,一九三0年前出土于绍兴柯山下,予之外祖家所在地,杂五铢钱中。黑水银錆带硬绿块。……今审视此钱,制作为东汉初期,罢铸货泉以后,复铸五铢以前之试作无疑,可宝也。” 当时洛阳烧沟汉墓等墓葬遗址尚未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但葆庭根据大量出土的两汉五铢钱实物,已经对西汉五铢钱和东汉五铢钱的主要制作特征有所掌握,尤其是东汉光武帝十七年钱范的见证,邦助他确认这枚“续铢”的制作和钱范上的“五铢”风格基本一致,从而提出其乃东汉初“复铸五铢以前之试作”的观点。经过半个世纪的验证,和大量科学考古资料的分析,目前考古学界对两汉五铢的断代分期已经取得共识,从而也进一步证明,当年葆庭的鉴定是正确的。象这样的故事,在《足斋泉拓》收录的古泉中还有很多,所以,它们不仅仅是珍贵的文物,而且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从《足斋泉拓》到《珍泉集拓》;从《寿泉集拓》到《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从《历代古钱图说》到《中国货币史》中第一次提出了“钱币学”的观点,它为掀起和推动古泉收藏的热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古泉学、钱币学的学科建设做了前期准备。所以对上世纪三十年代成書的《足斋泉拓》应该予以重视,对其在中国钱币学研究史上的历史作用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 己亥正月字于续斋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钱币学日益受到关注,老一辈钱币学家们为探索和开拓钱币文化所作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士的尊重。为缅怀先贤,在浙江绍兴戴葆庭钱币文化博物馆开幕之际,我们与善泉社一起,将这套仅见的《足斋泉拓》足本与戴葆庭所赠郭若愚珍品拓片一起,作为对戴葆庭纪念馆开馆献礼,依据原书高清扫描,根据原本装帧方式精心复制,提供给钱币学研究者与钱币爱好者学习研究。《足斋泉拓》位列古泉文库钱币文献丛书第三种。 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足斋泉拓》原装全本存世仅有,极其少见,是民国时期钱币学重要文献。内容中200余枚珍品琳琅满目,无一重复,是以彰显大师光彩; 2、王建训题跋旁注记录珍品源流,为民国大珍的来龙去脉提供可信的第一手资料; 2、根据原版高清扫描,先以手工宣纸印制版框,再采用汪六吉扎花宣纸逐一印出拓片;人工裁剪人工粘贴。费工费料,成本高昂,但效果极佳; 3、为进一步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历时两年高价征集到老冰峰宣纸作为封面,装帧制作全面遵照原装方式,以文物复制的形式精心制作; 4、戴葆庭先生哲嗣戴志强、沈鸣镝先生担当顾问,善泉社同仁主编,古泉文库版权所有,正版保证; 5、根据认筹数量决定印量,订购顺序以千字文默认排序,不支持选号。工序繁缛,不为一时谋利,精心制作,旨在长久传承; 6、己亥年起,全年购齐《古泉文库》系列丛书者(以农历年计,包含众筹产品),年底奖励10%购书券,有效期一年,可用于《古泉文库》旗下任意商品消费。 装帧:一函五册,手工宣纸手工装订,拓纸手工粘贴。印量:根据众筹情况限量印制,过后不再加印众筹价:1380元 。微店认筹有优惠,扫描下方微店链接满减活动持续中! 邮寄方式:顺丰到付 邮寄时间:2019年10月8日前 订购后加入古泉文库书友会 任何问题通过微信随时交流 古泉文库 专业 专心 专注 欢迎进入微店浏览更多商品 历史链接: [书讯]《新编顺治通宝辨伪图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