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促时你的购物车,比不上它的嘴巴

 transpacificm 2019-09-06

今天物种日历的主角,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老朋友了。早在1943年,迪士尼就创造了奇奇(Chip)和蒂蒂(Dale)这两只调皮捣蛋、与唐老鸭作对的“花栗鼠”。在2007年上映的动画电影《鼠来宝》里,这些小动物更是一跃成为主角,令人印象深刻。

在唐老鸭的果园偷吃的花栗鼠奇奇和蒂蒂。图片:迪士尼动画 ”Donald Applecore” / youtube

花栗鼠真实的身份是花鼠属(Tamias)的种类。而今天的日历主角,就是花鼠属的成员之一花鼠T. sibiricus)。

嗯,是哪个在叫我?图片:Alpsdake / Wikimedia Commons

精致小巧,惹人怜爱

花鼠也称西伯利亚花鼠,别名还有金花鼠、五道眉、豹鼠、花栗鼠等,它于1769年被命名,在动物里,花鼠命名算是比较早的,然而比同属的东美花鼠T. striatus)(1758年)还是晚了一步。尽管花鼠分布广数量多,但还是没有成为这个属的模式种。

花鼠的外形与松鼠相似,但是体型比大多数松鼠都要细小,体长12~17厘米,体重仅有100克上下。比起多数松鼠毛茸茸的长尾,花鼠的尾巴比较短小,只有9~13厘米,短于身体的长度。

讨人喜欢的“小花脸”。图片:Keven Law / Wikimedia Commons

花鼠是名副其实的“花”鼠,它的面颊上有深褐色和白色的条纹,其中一条深色纹贯穿眼睛,形成精致的“花脸”。花鼠的背上有五条深褐色的纵纹,因而得名“五道眉”。花鼠的尾巴毛基部为棕色,中部黑色,尖端则是白色,但因为这些颜色都混杂在一起,整个尾巴显得模糊不清。花鼠的尾巴没有松鼠尾巴那么大和蓬松,只能勉强看出它和松鼠有联系。

花鼠的吻部比松鼠更长,有着杏核一样黑溜溜的大眼睛,比多数松鼠都要来得更大,脸上的花纹更是凸显出“美颜”一般的效果。因此有人认为它比松鼠更漂亮可爱。一些松鼠,比如红松鼠(Sciurus vulgaris),耳朵尖上有天线一样的两撮毛,花鼠的耳朵短小,并没有“天线”。

欧亚红松鼠有耳朵上的“天线毛”和蓬松的尾巴。图片:4028mdk09 / Wikimedia Commons

历史悠久,万年依旧

花鼠是松鼠家族的成员。花鼠属在松鼠科(Sciuridae)里算不上是很大的属,但也有25个成员,其中24种都仅分布于北美,只有花鼠一种孤零零地生活在欧亚大陆。花鼠同属内其他成员的关系,也比较疏远,因此一些人将它独立成一个属Eutamias

除少数种外,花鼠属成员的外形都只有微小的差异,花鼠是比较容易辨认的一种。

花鼠背上的五条深褐色条纹,至少有三条延伸到后颈上,而美洲的花鼠属成员,一般只有中央最长的一条褐色条纹,伸到了后脖子上。另外,美洲的花鼠有着更加长的吻和耳朵,更清晰的面部条纹。虽然外形相似,但早在1000~1500万年前,花鼠就与花鼠属的其他成员分离了。

花鼠,三条褐色条纹都够到了后脖子。图片:Joergbieszczak / Wikimedia Commons

东美花鼠,只有中间最长的褐色条纹延伸到了后脖子上。图片:Plismo / Wikimedia Commons

花鼠看起来与松鼠大同小异,然而在分类地位上,它属于地松鼠亚科(Xerinae)的旱獭族(Marmotini)。很难想象娇小漂亮的花鼠,竟然跟“肥宅”旱獭(Marmota spp.)是近亲。不过,不要被外形欺骗了,跟胖胖笨笨的旱獭同属于旱獭族的成员,包括大草原上常见的黄鼠属(Spermophilus),俗称“美洲土拨鼠”的草原犬鼠属(Cynomys),以及比花鼠更像松鼠的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

尽管外形各异,但除了岩松鼠外,旱獭族成员分化的时间都不算长,甚至比花鼠属分化的时间还要短。虽然旱獭看上去很笨重,但它的演化速度非常快

网上最有名的旱獭形象,莫过于人工配音“啊!”的旱獭,其实旱獭并不会“啊啊啊”地叫。图片:BBC / Gfycat

东西南北,四海为家

虽然在欧亚大陆花鼠孑然一身,然而花鼠的分布面积,却比北美所有花鼠属的分布面积总和还要广阔,它的分布几乎横贯了欧亚大陆,从欧洲东部到俄罗斯的远东地区,都有花鼠活动的踪迹。在亚洲它们沿着山地南下,最南可以到达中国四川,并且进入了日本的北海道,与此同时,花鼠也被引入到欧洲部分地区。而北美的那些花鼠属,只有少数几个种分布相对广泛,其余的都龟缩在西部山区的某一角落,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花鼠不怕寒冷,它广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在亚洲地区,分布区域越往南,它们栖息的海拔就越高,在中国陕西,四川等地,它们仅见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森林。花鼠不是因为怕热才躲到高处,而是它们的生活习惯决定的。

你的小可爱突然出现。图片:Frank Vassen / Flickr

花鼠有着冬眠的习性,为了应付漫长而荒凉的冬季,它们在9月至翌年3月蛰伏起来。为了度过这一段食物短缺的时间,花鼠会大量贮藏植物种子和果实作为干粮,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松子、橡果等适应寒温带森林环境的植物。在低纬度区域,喜爱寒凉的植物,在低海拔地区无法同亚热带植物竞争,被赶到了高山上。靠这些植物“吃饭”的花鼠,也随之上移。

这种现象被称为“高海拔-高纬度互换”,采取这种生活方式的动物还有许多,如大名鼎鼎的“傻狍子”东方狍(Capreolus pygargus),猫科动物猞猁(Lynx lynx)等。

狍子以呆萌的形象为人所知。图片:Valeriy Maleev / NPL / Minden Pictures

花鼠偏爱栖息于针叶林或混交林中,但也可以适应其他多种生境如落叶阔叶林,灌木林和石灰岩生境,比起其他的松鼠,它们更多地在地面活动。总体来说,这是一个适应能力颇强的物种,然而花鼠的扩散能力却很一般。花鼠有着较强的领域性,每只花鼠都有固定的生活范围,面积非常小,不到1平方千米,限制了花鼠的远距离迁移。花鼠会用口腔内的一个腺体分泌气味来标记领地。

森林基石,生态柱梁

花鼠一般是独居的,只有在冬季,雌雄花鼠会共用一个冬眠的洞穴。洞穴可以长达2.5米,有复杂的通道,有巢室和储藏室的区分。每当秋天到来,花鼠开始忙碌地储粮。花鼠有一种多数松鼠都没有的结构:口腔两侧各有一个颊囊,可充当“购物袋”。花鼠会贪婪地将食物塞进颊囊里,直到颊囊充满,才把食物带回储藏室,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体力。每只花鼠在秋冬季节可储藏3公斤食物,足够供应到翌年春季。

贪心的小花鼠往颊囊里猛塞。图片:meydey8 / youtube

对花鼠来说,存粮的多少关系到性命,为了收集食物它们不会放过任何机会,一些花鼠便盯上了同类的洞穴。“小偷”会在其他花鼠外出时,偷走对方储存的食物。许多花鼠都有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大家互相偷盗,“拆东墙,补西墙”,最后还是达成了平衡。

冬去春来,花鼠的粮仓渐渐变得空虚,花鼠就会从冬眠的蛰伏中醒来,活跃在森林中。冬眠刚一结束,花鼠就开始了繁殖,它们没有固定的繁殖季,在春夏节任何时间都可以恋爱生子。但由于花鼠的生活地区春夏季节短暂,它们每年只能繁殖1~2次,每次产下3~8个幼仔。幼仔刚出生时发育不全,全身无毛,眼睛也未睁开,需要生长两个月,才能独立生活。大约9个月时,花鼠进入性成熟,今年出生的花鼠,要到第二年才能参与繁殖。

嘴里装着储备粮的花鼠。图片:ほくなん/ Wikimedia Commons

野生花鼠的寿命极短,通常只有两三年,因此它们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当快。花鼠的繁殖能力在啮齿动物里不算很强,它们在其他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来维持种群的存续。

花鼠天敌颇多,各种猛禽,小型食肉兽,蛇类等都会大量捕捉花鼠,几乎没有一只花鼠能活到寿终正寝。不过,花鼠也不太容易抓到。花鼠身上的条纹是一种保护色,在日光斑驳的林下同环境完美融合,而且它们生性机警,动作敏捷。这样,花鼠才能在天敌环伺的生境中闪转腾挪,支撑一时。

花鼠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影响很大的一环。图片:Frank Vassen / Flickr

在西伯利亚地区,花鼠对当地生态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养活一大票捕食者外,花鼠每年冬天储存的食物里,那些没吃完的种子会发芽长成小树,对森林的更新至关重要。

趋同远亲,似是而非

在中国南方的山区,经常看到一些身上有条纹的小松鼠,有人会把它们误认为花鼠。它们体型非常小,甚至比花鼠还小,几乎完全树栖,从不下地。这些小松鼠属于丽松鼠亚科(Callosciurinae),花松鼠属(Tamiops),国内有2个种,明纹花松鼠(T. macclellandii)和隐纹花松鼠(T. swinhoei),前者分布于西南边缘地区,后者则广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

明纹花松鼠,跟花鼠的主要不同是,花鼠脸上有白色和褐色两道条纹,而它的脸上只有白色的条纹,而且明纹花松鼠的耳朵上有白色的毛丛。图片:JJ Harrison / Wikimedia Commons

它们粗看上去同花鼠颇为相似,但面部的条纹与花鼠截然不同,而且耳朵上有白色的一撮毛,这是花鼠所没有的。它们和花鼠体色相似,纯属趋同进化的结果。松鼠科其他一些种类身上也有条纹,彼此之间并没有密切的关系。

花鼠分布广泛数量丰富,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无危(LC)级。因为花鼠模样美丽可爱,许多人将其作为宠物饲养。花鼠虽然容易饲养,但却难以驯服,大部分只会上蹿下跳,令饲主很快失去兴趣,一放了之。

作为宠物出售的花鼠。图片:Vmenkov / Wikimedia Commons

在一些城市中,逃逸到野外的花鼠已经开始安家落户,繁殖后代。好在花鼠扩散能力不强,没有造成严重的入侵后果。入驻城市的花鼠,只能算是人类与野生动物的一次温和的互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