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白马投荒 1904年年初,削发为僧的曼殊,从广东番禺雷峰寺行脚抵摩梨山,在惠州金堡古寺挂单,化缘投宿山寺、南海波罗寺、韶关南华寺。后出境,到达泰国,住锡曼谷龙华寺,在青年会任教,并随乔悉磨长老学习梵文。至斯里兰卡,驻锡菩提寺。 在离开曼谷、西入斯里兰卡前,曼殊最亲爱的朋友之一佩珊,嘱他作画。正好这时,上海刘三向他寄赠了一首七绝,在他心里产生了感应。那诗是这样写的: 早岁耽禅见性真,江山故宅独怆神。 担经忽作图南计,白马投荒第二人。 比他为玄奘“白马投荒”、取经西天之后又一光荣的宗教文化使者。他既感到欣慰,又深为惭愧。 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本极动人。经小说《西游记》神化、渲染,在我国早就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曼殊对他非常崇拜。 曼殊取刘诗之精神,写了一幅:《白马投荒图》 一僧手牵白马,孤立高岗,遥视远方。此僧一派仙骨道风,超然矗立于天地间,意志坚定,富含力度。山脚下那漫漫无垠的小径,说明他已经走过了很长很长的一段路程。但是,他显然并不想停止自己的脚步。他并没有低头沉思,他没有丝毫犹豫。他要一往直前;无论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将压服、阻止不了他。径旁成林的高大乔木,苍郁幽深,包含着一种深沉的精神和力量,成为他勇猛前进的象征。 《白马投荒图》后来发表于1908年1月出版的《文学因缘》中。画跋:“甲辰,从暹罗之锡兰,见崦嵫落日;因忆法显、玄奘诸公,跋涉艰险,以临斯土,而游迹所经,都成往迹。予以絷身情网,殊悔蹉跎。今将西入印度。佩珊,与余最亲爱者也,属余作图。适刘三诗到。诗云:‘早感(应为‘岁’)躭禅见性真,江山故宅独怆神。担经忽作图南计,白马投荒第二人。’噫!异日同赴灵山会耳。” 此图在《曼殊妙跡百帧》中,为第10图。 ![]() |
|
来自: 昵称16627923 > 《李蔚文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