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风雨兼程,像海棠那样,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人生也需要风雨无阻,如苏轼那般“一蓑烟雨任平生”,纵然风雨交加,也潇洒走一回。在古诗词中,风雨既是文人墨客们喜欢歌颂的自然景观,也是启迪人们哲思的常用意象。 李商隐中年曾抒写惆怅,“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陆游晚年也描绘悲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人眼中的场景触动了灵感,心里的湖面容纳着柔水,点点的涟漪又化成文字,虽然冲淡了多少烦忧,却凭添了几分深沉。宋代一位才子一生只留存5首词,这首卜算子跌宕起伏,值得细细品味。 卜算子 宋代:游次公 游次公,字子明,号西池,著名理学家游酢侄孙,礼部侍郎游操之子。他在乾道末年曾为范成大的幕僚,彼此间也多有唱和,又曾为安仁令。该词创作于南宋淳熙14年前后,词人偶然看见男女离别的场景,感触之余便即兴赋词。 风雨中分别本是常事,估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但是作家的眼光却很独到,总能发掘出常人自以为司空见惯的东西。这位南宋才子就巧妙地将风雨贯穿全篇,并让其承担联系人、事、情的枢纽作用。 因为有人要离开,而风雨中送人更显真情;若是风大雨狂,人不留人而天留人。词人看见那些情侣们依依惜别,心中不免有些惆怅,想到自己也曾有相似的境遇,脑海中就立刻酝酿出两句词,“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真要感谢风雨,让人们体验如此深情。 风雨不停,也许就不会分离?或许这是出于心理安慰,或许是一种天真的期待。现实中的人们却被各种利益驱动,也被无形的压力逼迫,所以即使一万个不情愿,还是要继续前行。 词人眼中也是如此场景,“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刚有的一点感恩之心,又被这无情的风雨淋得湿透,太伤心了! 接下来词人再从正面描写别离,“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 作者太有想象力了,居然将眼泪与雨水联系起来,或许是佳丽扑簌簌的眼泪让其产生了灵感,或许是自己也早有这样的经验。 眉黛紧蹙,愁意也聚集,词人无需评价,只是轻描淡写,就展现出浓浓的离情别绪。 最后两句仿佛是自言自语,又好像是劝解伊人,“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如此一来,风雨一词,又转变成相思的代名词。 分别以后,伊人会记得曾经风雨中相逢,又是风雨中杯盘饮食,最后还不得不在风雨中分别的情景,如此难过,还是莫到风雨楼上。词人殷殷致意,令人赞叹。 这首词先后四次提到风雨,不仅不显累赘啰嗦,反而更有新意。词文以风雨起、风雨结,首尾呼应、意境浑然,正如王夫之所说,“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读者先从风雨中感受到一种温馨,然后又变得有些凄凉和怨恨,最后却不敢再上楼听风赏雨,相思之苦,令人断肠,更不忍直视,仿佛隐隐听到了风雨之声,感受到了人生匆匆的复杂况味。这首词看似浅白直露,其实却跌宕多姿,曲折含蓄,值得细细咀嚼。
|
|
来自: acerbookstore > 《南宋词1127-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