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泰荣林黑皮 2019-09-06

题图作者:摩西奶奶(1860-1961)

时间回到1860年9月6日,当安娜和劳拉呱呱坠地的时候,她们绝不会想到,自己身后会分别以“摩西奶奶”和“简 · 亚当斯”闻名,被后世铭记。尽管人生轨迹截然不同,她们却用共同的方式,展示着生命的韧性,告诉我们,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文 | 群学君

插图 | 摩西奶奶

01

那是1860年的今天,一个很寻常的日子,两个美国女孩同时在这一天诞生了。她们的家境一穷一富,大相径庭:

名叫安娜(Anna Mary Robertson)的那个女孩,出生在纽约格林威治的一个农场,父母都是终身劳苦工作却只能勉强糊口的农人——生活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安娜的父母生了十个孩子。据说,安娜在12岁那年就不得不背井离乡讨生活,此后的15年里,安娜流离在许多不知名的小农场,干的依旧是她从小就熟稔的农活。

27岁那年,安娜嫁给了在同一个农场里打工的摩西(Thomas Moses),一个来自弗吉尼亚,老实本分却没什么大出息的小伙子,夫妻俩生儿育女,辛苦劳作。跟母亲一样,安娜也生了十个孩子(其中有五个不幸夭折),繁琐的家务和沉重的农活,逼着安娜一刻也不能停下双手。

像19世纪末所有贫苦的美国农民一样,这对夫妻的生活沉重而无聊,平庸而琐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生在1200公里以外伊利诺伊州斯德维尔(Cedarville)的劳拉(Laura Jane Addams)。劳拉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在劳拉出生后不久,他在南北战争中与亚伯拉罕 · 林肯并肩作战,结下深厚的友谊,内战结束后,老亚当斯曾长期担任州参议员,是共和党的元老。劳拉2岁丧母,12岁又失去了父亲,但她从来没有为物质生活担忧过——父亲为每位子女留下了5万美元的遗产(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130万美元)。

1887年,就在安娜与摩西相遇结婚的那一年,劳拉和她的闺蜜(也是她的同性爱人)艾伦 · 斯塔尔(Ellen G. Starr)踏上了横跨大西洋,前往不列颠的旅程。这位从小锦衣玉食的美国小姐此行的目的,是去了解一个被她所处的阶层鄙视与污名的“底层社会”——差不多就是安娜的那个阶层。

青年劳拉

02

刚到伦敦,劳拉就目睹了令她深受震动的一幕:在东区的一处贫民聚集地,每周六晚菜市上都会以极低廉的价格甩卖那些即将变质霉烂的蔬菜水果。劳拉亲眼看到一个男人,拿起一颗还沾着泥土的卷心菜,直接塞进嘴里。

伦敦东区贫民窟的景象与劳拉从小习惯的优渥生活和她在欧洲大城市里看到的光鲜亮丽是如此的格格不入,但它却真正存在着——这就是世间的贫困和不平等。劳拉开始对她所处社会的“真相”感到迷茫。

19世纪伦敦贫民窟

在劳拉看来,富人与穷人之间存在的隔阂是源于彼此不了解对方的生活。人们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只关心自己阶层的利益,对他人的生活漠不关心。经济宽裕的人对底层劳工常有偏见,觉得对方教养差、不守规矩、没有上进心;而工人们对富人们也有“贪婪自私”的成见。“生活中大部分的误解都源于片面的认知,因为彼此境遇悬殊,所以无法互相理解。”她对自己所属的经济上占有优势的群体提出一个要求:“我们有道德上的义务去选择我们的体验,因为这些体验最终会决定我们对生活的理解。”

她明白:要真正帮助贫苦大众,就应当真正生活在他们中间,真正帮助他们。带着学习经验的想法,第二年劳拉再次前往伦敦,造访世界最早的“社区服务中心”之一汤恩比馆(ToynbeeHall),在那里,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热血青年与这个城市最贫困的人群生活在一起,为后者开展各种学习班活动,并提供各种生活上的帮助。

劳拉被深深打动了,她立志将这样的睦邻精神带回美国。1889年,美国的第一所睦邻社区之家在芝加哥贫民窟诞生,这就是著名的赫尔之家(Hull House)。

赫尔之家

赫尔之家位于芝加哥多族裔混杂区,居住着德国人、犹太人、希腊人、北爱尔兰人、法国人、加拿大人以及意大利人等。为了实现“在文化上让各个族裔能互相理解沟通、和睦相处;在社会认同上打破阶层差异,让各个阶层的人们消除隔阂;在慈善层面帮助有需要的贫穷阶层,尤其是穷人的孩子能接受艺术方面的教育”的初衷,劳拉与她的同伴们收容残疾婴儿,庇护遭遇家庭暴力的妻子,为私生孩子接生,帮死者准备葬礼……

赫尔之家慢慢开始发展起来了,它设立了芝加哥最早的托儿所和第一个公共操场;组建起美国第一个少年法庭,发行了美国最早的社区调查报告……为了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了解并理解其他的文化,劳拉建立了“巴特勒画廊”;后来又有了音乐学校和小剧院,这也为整天困于繁重枯燥工厂生活的贫困移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娱乐方式。

越来越多的人收到感染,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赫尔之家成为美国早期社会工作实践的重镇。对于许多中产阶级女性来说,赫尔大厦令她们第一次找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生活”,她们从幼时培养起来的教养、才艺、家务技能与女性天生的细心、耐心与慈悲心,第一次在家庭之外找到了用武之地,为自己所在的社区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了切实的改变。

49岁那年,劳拉出任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主席,直到75岁去世。1931年,她因“致力于改善社会状况,争取妇女移居权利”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美国女性。

终其一生,劳拉没有结婚,没有享受过男欢女爱和天伦之乐,却并不妨碍她成为彪炳美国女性解放运动史的人物。她被成为一个时代的良心——简 · 亚当斯。

劳拉 · 简 · 亚当斯

03

相比之下,那个叫做安娜的女人,简直不值得一提。嫁给摩西后,人们都改口教她“摩西太太”。大半辈子,她都忙碌于农场和家务琐事之中,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唯一的一点“文艺”爱好,是刺绣。

76岁那年——这一年去世的劳拉 · 简 · 亚当斯已经被当做美国精神的缔造者之一被载入史册,摩西太太失去了丈夫,人们改称她“摩西奶奶”。不久,医生确诊她患有严重的关节炎,年逾古稀的摩西奶奶不得不告别仅有的精神寄托——刺绣。

看上去,像她的父母和丈夫一样,摩西奶奶的人生也即将走向终点,悄无声息的死掉,不留下任何痕迹。

摩西奶奶 

没想到,命运的转折,才刚刚开始。

在百无聊赖中,摩西奶奶拿起了画笔。她从小喜爱绘画,只不过距离上次在自家门板上的“创作”,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起初,画画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渐渐地,老人发现,她已深深陷入光影的世界无法自拔。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摩西奶奶完全自学成才,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只凭自己对从小熟悉的乡间生活的热爱和理解,画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田园风景。

女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母亲的几件作品带到小镇上一间杂货铺里展出,正巧被一位名叫卡尔多(Louis J. Caldor)的收藏家发现。卡尔多不仅买下了橱窗里所有的作品,还把它们带去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第二年纽约Gimbels百货公司为摩西奶奶举办了小型个展。

整个纽约,继而是整个东部,乃至全美国都轰动了。


摩西奶奶作品

这个乡下老太太质朴、诚实、明快、温暖,毫无雕饰的画风,无疑是解除冷战时代人们焦虑症的最好的心灵净化剂。她的作品成为艺术市场中的受热捧的对象,成千上万的问候卡纷至沓来,无数电台与电视台的采访使她比任何其他艺术家都更深入到美国家庭中。

89岁那年,摩西奶奶从杜鲁门总统手中接过“女性全国新闻俱乐部奖”奖章;93岁和99岁,她两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在她的生命进入100岁的时候,纽约州将她的生日命名为“摩西奶奶日”(Grandma Moses Day)。

100岁那年,摩西奶奶收到一峰来自日本的信函。一位署名“春水上行”的27岁年轻人向摩西奶奶诉苦:刚从札幌医学院毕业不久,外科大夫枯燥的工作,令自小酷爱文学的他充满无奈,却又没有勇气放弃收入稳定的工作去追求理想。老人给青年寄回一封明信片,上面只有一句话:

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年轻人终于鼓足勇气,弃医从文,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作家,他就是渡边淳一。而他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是在65岁那年创作出来的。

1961年12月13日,摩西奶奶在纽约的湖西克瀑布逝世,终年101岁。在她生命的最后20年,她创作了1600多件作品,成为二战前后最令人尊敬的民间艺术家和同时代最知名的女性艺术家。

摩西奶奶作品

04

100岁时,摩西奶奶在自传中这样写道:

我以“农夫的女儿”、“工人的妻子”、“孩子们的母亲”这样平凡而简单的身份,默默的度过了大半段生命,却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刻,因为种种好运和巧合,令我成为了美国人眼中的“名人”。
 
今年我一百岁了,我往回看,我的一生好像是一天,但这一天里我是尽力开心、满足的。我不知道怎样的生活更美好,我能做的只是尽力接纳生活赋予我的,让每一个当下完好无损。
 
在我的画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和购买后,有人问我在画画方面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不是感到很开心。我的确开心,但开心的并不是因为我的画不断的被卖出,而是因为我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总说:已经晚了。实际上,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对于一个真正有所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回到1860年9月6日,当安娜和劳拉呱呱坠地的时候,她们绝不会想到,自己身后,会以“摩西奶奶”和“简 · 亚当斯”闻名,被后世铭记。尽管人生轨迹截然不同,她们却用共同的方式,展示着生命的韧性,告诉我们,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