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去嘉兴(11)“诗侣莎魂”

 吴越尽说 2019-09-06
走,去嘉兴(11)“诗侣莎魂”s




 

标题这四个字很多人不陌生,就是指“诗侣莎魂”朱生豪和宋清如。

2017年2月《朗读者》节目在第一期播出一对夫妇深情朗诵《朱生豪情书》,七十年前朱生豪对宋清如缱绻缠绵的“爱情书信”迅速传遍全国,人们在议论“哪一句最拨动心弦”“哪一段最经典”的时候,还与民国“四大情书”相比较,把朱生豪当作“全世界最会说情话的人”。然而,朱生豪首先是一位翻译家,他以付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代价,把《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三十一部作品完整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又是一位诗人,正是译莎和作诗,才把他与宋清如紧紧的结合在一起,他们两人因为投身于译莎,命运坎坷,令人唏嘘。概括地说,他们的爱情一半写在纸上,是人们看得到的甜蜜;另一半埋在心里,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苦涩。

 

《朗读者》节目现场截屏图片
 

凡是游览到嘉兴梅湾街,你一定要去位于东区的朱生豪故居看看,不大的屋舍,低暗的二楼,简陋的家饰,与《莎士比亚戏剧集》中译本地位鲜明的对照,一个嘉兴青年和他的知己、伴侣为了译莎,前仆后继的两个人生。

 

朱生豪像(永远定格在年轻时)
 

宋清如在大学时
 

朱生豪1912年出生在嘉兴一个商人家庭,父母早亡,家境衰落,1929年进入之江大学(后并入杭州大学),他刻苦学习中英文,1933年毕业后到上海世界书局做英文编辑,1935年开始立志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从此矢志不渝。宋清如1911年出生于苏州常熟,家境富裕,在苏州女子中学完成初中和高中学业,并且在作出反抗包办婚姻后获得自由,于1932年进入之江大学。在大学《诗社》一年里,共同对诗歌的爱好,两人结识。

 

朱生豪故旧前雕像下方的石刻
 

我们现在只能看到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大量书信,各种“无厘头”的昵称和调皮诙谐的落款,由于几十年各种变迁,已看不到宋清如的书信。我相信,尽管两人在家庭和社会背景上有着落差,但是,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宋清如对朱生豪译莎的支持,是毋容置疑的。宋清如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湖州民德女中、重庆北碚合川国立二中、成都省立女中、常熟县立初中、上海锡珍女中教书,两人鸿雁传书,绝不会是朱生豪的“单相思”。

 
  
 
 

这里,我们来看两人的各一首词,先看1933年夏朱生豪临去上海时赠宋清如《鹧鸪天》三首词中的一首:

忆昨秦山初见时,十分娇瘦十分痴。

席边款款吴侬语,笔底纤纤稚子诗。

交尚浅,意先移,平生心绪诉君知。

飞花逝水初无意,可奈衷情不自持。

再看宋清如作为回应,填了一首《蝶恋花》:

愁到旧时分手处,一桁秋风,帘幙无重数。

梦散香消谁共语,心期便恐常相负。

落尽千红啼杜宇,楼外鹦哥,犹作当年语。

一自姮娥天上去,人间到处潇潇雨。

如果宋清如的书信保存至今,我们将会看到更为动人的“两地书”。两人的书信成为后来他们为译莎这个共同事业而付出人生的感情基础。

 
 

朱生豪天生就是为译莎而生的,他历经磨难而坚韧不屈,就在他埋头翻译时,遭受日本侵占上海,辗转避难,译稿两度被毁,他曾三次从头开始再译,在物质条件极其困难、身体耗尽精力的情况下完成三十一部剧本的翻译,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朱生豪没能看到日寇投降的那一天,没有看到自己的译稿出版面世,带着遗憾离世而去,留下宋清如和幼子孤苦伶仃,难以想象的苦难。宋清如历经艰难曲折因苦,含辛茹苦抚孤成人,把儿子、孙子先后都培养到名牌大学毕业,简直无法想象。而且她后来还执教于嘉兴秀州中学、杭州高级中学、浙江商业学校(已并入浙江工商大学),始终是教育战线辛勤工作的一名优秀教师。

早在大学一年级起,宋清如就开始发表新诗,活跃在新文化运动,据统计现存还有30首,她在《现代》杂志上就发表了《再不要》《有忆》《夜半钟声》等8首新诗,该杂志主编施蛰存非常欣赏宋清如的诗歌才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吴欢章主编的《中国现代十大流派诗选》就把宋清如列为现代派诗人,选了她一首《再不要》,共三节,这是最后一节:

再不要发狂/听警钟像雷样摧/虽说春天是真/值得迷醉/因为有更真的/金刚石样坚硬的/信心,不灭的/刚强的结晶/在灵魂里转/不经心会被火焚/成灰烬/你可甘心?

要是宋清如不把自己与“译莎”“绑在”一起,她可能成为一代才女诗人。

 
 

然而,这位坚强的才女,选择了要完成丈夫未竟事业,她要争取为朱生豪确立在近代翻译界应有的地位和公正的评价。尽管她也曾经想选择开始新的生活,但最终为了事业而搁置了。她的生活被教书和整理丈夫译稿所占据。朱生豪去世后的第三年,1947年宋清如独自完成了180万字译稿的整理校勘,通过朱生豪生前好友的帮助,1948年世界书局终于出版了朱译莎剧《莎土比亚戏剧全集》三辑,计27种。实现了朱生豪的遗愿。

 
 
 

新中国建立后,宋清如把整理好的译稿送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冯雪峰社长的亲自过问下,朱生豪翻译的31部莎剧《莎士比亚戏剧集》,于1954年开始陆续出版。

1954年到1955年,宋清如特地向单位请了长假,去成都补译莎士比亚五部半历史剧,要由自己亲自完成朱生豪的遗愿,尽管最后出版社采用了别人的译作,她尽力了,无怨无悔。

 
 
 

1978年和2010年《莎士比亚戏剧集》多次再版,都采用了朱生豪的译作。人们的评价是:朱生豪“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终竟成为播莎翁文明之火的普罗米修斯,成为译莎事业的英雄和圣徒”。“文辞优美畅达,人物性格鲜明,已成为广大读者所珍爱的艺术瑰宝。”

 

晚年的宋清如
 

1991年,80岁高龄的宋清如应电视剧《朱生豪》剧组邀请,本色出演,以她的真实感情和质朴的感染力打动了观众和评委,奇迹般地获得了第12届“飞天奖”的荣誉奖。

 
 

宋清如生前把朱生豪手稿全部捐献给嘉兴档案馆,她于1997年6月27日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在梅湾东区朱生豪故居前,这对译界、诗坛的传奇夫妇、才子佳人化作石刻雕像,永远成为“醒来觉得甚是爱你”的这个你和那个他。

写于2019年9月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