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文帝要处斩亲舅舅,薄昭不从,随即想出一怪招,“生祭”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19-09-06

汉文帝要处斩亲舅舅,薄昭不从,随即想出一怪招,“生祭”

刘邦

汉文帝刘恒,他既是一个很苦命的皇子,又是一个极为幸运的皇帝。

为何这么说?

先说他的苦命。

他母亲原本是后宫里的一个织工,后来被刘邦纳入后宫,称为薄姬。

有一次刘邦偶遇了薄姬,当时看到她身体单薄,却那么楚楚动人,就毫不犹豫的宠幸了她。

谁知那天刘邦可能美味吃多了,充沛的体力无处发泄,再加上薄姬的极力配合,这天刘邦简直是爽透了,格外的卖力气。

俗话说,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真是的。就这么一次宠幸,薄姬便有了身孕,最后生下一个男孩,名叫刘恒。

刘邦在宠幸之后,按照他惯常的习惯,拍拍屁股就走人了,他很快的就忘掉了薄姬这人。

刘恒虽然是皇子身份,但在宫中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

别的妃子在后宫争风吃醋,大出风头,而薄姬呢?她本身就低调,再加上也没有资格和那些宠妃比,去抛头露面,只有冰锅冷灶,整天和小刘恒相伴的份。

别的皇子走到哪里都是吆五喝六的,好不威风。被遗忘的刘恒,只有躲在无人的旮旯里,看书识字。就这样,度过了他孤寂的童年。

汉文帝要处斩亲舅舅,薄昭不从,随即想出一怪招,“生祭”

薄姬

后来刘邦御驾亲征,平定了代地陈豨的叛乱。此时的刘邦不敢再封外姓王了,空出来的代地得有人去坐镇呀。第四个儿子刘恒已经八岁了,就把他封到代地,做了代王。

代地处在北方的荒凉之地,又紧邻匈奴,环境比较恶略,是诸皇子中地理位置最不好的地方了。

但事物都是两方面的,有弊处也有好处。好处就是山高皇帝远,一般不在皇帝的视线之内,这反倒成全了刘恒——他在这里脱离了宫廷争斗的漩涡,倒活得逍遥自在。

刘恒在代地一呆就是十五年。在这期间他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把代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另一方面汉初复杂的政治环境养成了他谨慎、沉静的性格,这为他后来做一个成功的皇帝打下良好的基础。

汉文帝要处斩亲舅舅,薄昭不从,随即想出一怪招,“生祭”

吕后

现在再说他的幸运。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去世,吕后的机会来了。那些过去受到汉高祖御幸的爱姬如戚夫人等,都被吕后幽禁起来,不能出宫。后来以至于把戚夫人做了“人彘”而泄愤。

但薄姬是个例外,她从不参与她们之间的宫斗,刘邦生前也没有恩宠过她,所以吕后都几乎忘掉她的存在。

此时薄姬请求到儿子的封地去,吕后网开一面,薄姬遂跟随儿子刘恒来到代地,作了代王的太后。薄姬的弟弟薄昭也一路跟随至此。

吕后去世后,陈平、周勃发动倒吕宫变,要求还政于刘氏后人。

诸吕这些外戚被消灭后,大臣们开始选新皇帝,他们在几个候选人中仔细斟酌。

最后大家都认为刘恒素有仁孝的美名,母亲那边亲戚实力弱,不会形成外戚乱政,并且按刘恒的性格,将来当了皇帝好摆弄,于是一致同意迎候刘恒来做皇帝。

汉文帝要处斩亲舅舅,薄昭不从,随即想出一怪招,“生祭”

周勃

这几年皇宫里勾心斗角,权力更迭,刘恒接到消息后不辩真假,不敢涉身入险。

所以在向长安进发的过程中,一步一小心,深怕中计后丧命黄泉。

临近长安时,不敢前往了。于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长安城去探听虚实,得到确切信息后才平安地进驻了未央宫,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开始大封有功之臣。任命陈平为左丞相,周勃为右丞相,薄昭为车骑将军,封为轵侯。

从此,汉文帝的时代来临了。

由于周勃自己能力有限,再加皇上怕他做大后尾大不掉,几次使计,使周勃知难而退。周勃看出了皇上的心思,于是主动请求归还相印,皇上同意他的请求。

当时很多列侯都住在长安,这给京城的粮食供应增加了很多负担,汉文帝想让老臣做表率,于是动员周勃:“前日我诏令列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去,有的人还没有动身,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您率先到封国去吧。”

周勃无奈,不得已做了率先垂范的模范,前往封国。

汉文帝要处斩亲舅舅,薄昭不从,随即想出一怪招,“生祭”

薄太后

回到封地后,还没过几天安稳日子呢,此时有人上书,告他谋反,于是又被廷尉缉拿回长安问罪。

周勃到了监狱,成了阶下囚,才知道什么叫小鬼难缠。他受到狱吏的欺凌侮辱,没办法,拿出千金送给狱吏,环境才得到改善。

有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狱吏得到他的孝敬,不光为他改善了环境,还主动给他出主意,让他找国舅爷薄昭想办法。

这一次周勃下了狠茬子,把增封受赐的财物都给了薄昭。薄昭得到好处,替他向薄太后进言。薄太后自己心里有一本账,她也绝不相信周勃会谋反。

这天汉文帝临朝时,薄太后训斥到:“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北军率领军队,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吗!”

汉文帝此时已看过周勃的供辞,太后追问,马上解释道:“狱吏刚才查清楚了,马上就放他出狱。”

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释放了周勃,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周勃出狱后,感叹地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然而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

这时他才真正理解了一句俗话,县官不如现管。

汉文帝要处斩亲舅舅,薄昭不从,随即想出一怪招,“生祭”

薄昭

保了周勃后,薄昭名声大振。在一片吹捧、逢迎声中,多年籍籍无名的薄昭突然间成了帝国的“头号红人”,这巨大的变化让他有些飘飘然、昏昏然,逐渐迷失自我,开始奢靡无度、骄纵不法起来。

薄昭仗着是皇帝的亲舅,经常在朝堂内外安插亲信,并公然干涉朝政,由此引起文帝的不满。

然而忌惮母亲的面子,加上薄昭先前立有大功,所以文帝对他这种骄纵不法行为并未及时制止,由此导致他滑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汉文帝推行新政,任用年轻有为的大臣钟毓到山西太原代天巡抚、平息叛乱。

太原是薄昭万户侯的封地,他的侄儿薄贵在当地仰仗他的权势为非作歹,欺压百姓。钟毓此行究竟怎样处置薄贵,薄昭十分担心。

钟毓回朝之日,众朝臣奉文帝之命到接官亭迎候,薄昭也前来为钟毓'接风',这等于是给了这个新吏天大的面子。

薄昭亲自为钟毓敬酒,并要求观看他给皇帝的奏章,一过目,看奏章上写道:'太原并非刁民作乱,皆因薄府作恶多端。释放无辜,惩恶扬善,处斩薄贵,解民倒悬。'

薄昭看到此奏章后大怒,命令校尉将钟毓绑起来带回府中处置。钟毓坦然地向他说明太原一行的所见所闻,说那里的地方官依仗皇亲权势兼并土地,假传圣旨加重赋税徭役。

薄贵更是抢男霸女,鱼肉百姓,滥施非刑,胡作非为。为了汉室社稷,必须惩治邪恶,以安民心。

薄昭当时气得浑身哆嗦,他骂钟毓是斗胆犯上欺压皇亲。钟毓据理反驳,薄昭恼羞成怒,最后竟用刀将钟毓刺死。

汉文帝要处斩亲舅舅,薄昭不从,随即想出一怪招,“生祭”

朝堂

汉文帝在金殿上等着钟毓的奏报呢,忽有人报知钟被薄府绑去,他急命老相国张苍传圣旨命皇舅带钟毓一同上殿。

张苍正欲出殿时,钟夫人已经来到殿前喊冤。

汉文帝一听钟毓被杀,立即提笔写旨欲斩皇舅薄昭,众大臣劝阻。但相国张苍和大将军周兴则认为,不处置薄昭,必然失信于民。

汉文帝此时左右两难,他劝慰钟夫人不要悲伤,并赐重金厚葬钟毓,答应待丧事完毕,一定处置薄昭。

其实在汉代,草菅人命的事情不胜枚举,吕后、萧何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大功臣韩信,吕后因吃醋把情敌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并毒死了戚夫人所生的皇子刘如意。

就是在文帝朝,也发生了皇太子刘启(后来的汉景帝)因为口角,用棋盘砸死吴王太子刘贤的恶性事件。

当然这些事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汉文帝要处斩亲舅舅,薄昭不从,随即想出一怪招,“生祭”

韩信

但薄昭这事有些特殊,汉文帝正欲推行新政,就出了此事,不把这些旧势力打压下去,自己的新政就无法顺利实施。

于是汉文帝痛下决心,派张苍、周兴携带御酒到薄府设宴劝薄昭自裁,薄昭不仅不从,而且大骂文帝,攻击新政。

一看事闹这么大,薄昭的管家赶紧将此事报告了太后,太后一看要处理自己亲弟弟,她也不干了,急忙来到薄府宣布赦免皇舅,万事由她承担。

那边安抚完,紧接着她又来到昭阳宫,历数薄昭当初为平息吕氏篡权阴谋、扶保汉室立下的汗马功劳,对汉文帝是大加斥责。

这时,朝廷中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是力保薄昭的大臣们,他们联名上书请求赦免;周兴将军则捧冠冒死请求处置薄昭。

这里还没有消停呢,那边钟夫人得知皇太后已经赦免了薄昭,绝望之中写下遗书自杀。

张苍身着孝服、怀抱钟氏遗孤,进殿面君。汉文帝看了钟夫人的遗书,痛心疾首,决意要斩薄昭。

汉文帝要处斩亲舅舅,薄昭不从,随即想出一怪招,“生祭”

汉文帝

现在看来,薄昭是在劫难逃了:

一、自汉朝建立以后,先是刘邦发动剪除异姓王的战争,后来又和匈奴作战,到了吕后呢?她牝鸡司晨,祸乱朝纲,国家始终处于动荡之中。

目前汉文帝继位,接的是这么一个烂摊子。现在朝廷穷的连自己御撵拉车的马,都找不到毛色一样的。所以,要改变百废待兴的局面,就要让朝廷尽快走入法制轨道。

二、汉文帝杀亲立威,这是一般帝王常用的做法。

他刚上位时间不长,屁股还没有坐稳,和大臣们还处于磨合期。要想杀人立威,薄昭是最好的对象了。

现在他要告诉所有的大臣,即使是他的亲舅舅犯法了,也要依法查办,看你们以后还敢拿法律当儿戏吗。

三、吕后乱政的事还没有过去多久。当初大臣们选刘恒做皇帝,就是认定在他这里不会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

现在国舅犯法、皇太后出来发号施令,大臣们对此是心有余悸的。他绝对不会容忍自己的亲舅舅也成为专权的外戚。

同时他还要用行动告诉大臣们,他刘恒是一个崇尚法制的君王,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

四、薄昭杀钟毓,收周勃贿赂,安插亲信,已经是罪行累累了。现在不杀薄昭,失去大臣们的辅佐,皇位都不稳了。

所以,只有薄昭伏法了,刘恒的统治才能更加的稳固。从这个角度来说,薄昭算是一个政治的牺牲品吧。

综合以上,薄昭必死。

汉文帝要处斩亲舅舅,薄昭不从,随即想出一怪招,“生祭”

生祭

皇帝没法下诏斩薄昭,逼他自尽他还反抗,汉文帝陷入踌躇之中。

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奇招来。他让人在薄府设置了灵堂,每天派一拨拨的人披麻戴孝给薄昭嚎丧吊孝,还有法师在那里祈祷,这就是所谓的“生祭”。

薄府顿时弄得乌烟瘴气,给薄昭气得脸色铁青。此时他十分清楚,汉文帝这次是铁了心要杀自己,如果自己再不识好歹,薄家满门可能一个也活不了。

“(汉文帝)十年冬,上行幸甘泉。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资治通鉴·汉纪》宋·司马光)

虽然舍不得荣华富贵的生活,但已经没有退路了。于是薄昭只好含泪抹脖子自尽了!

后来汉文帝终于不负众望,拉开了“文景之治”的序幕。

参考资料:

《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