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点|隶书撇画,为何都写不沉着?

 朝歌淇水悠悠 2019-09-06
敬告:学习书法,隶书是必修科目。我们收集整理这个系列《汉隶入门》,并经过重新编辑排版,以飨书友。本文为《汉隶入门》系列之五。

#5
隶书撇法

飘逸一路的隶书,除了波画,撇画与捺画的飞动之势是不可或缺的。隶书中的撇画,与楷书的撇画在用笔提按方面正好相反。

图5-1 颜真卿《多宝塔》与《曹全碑》“不”字比较

它是前轻厚重,而楷书撇画则前重后轻。试比较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中“不”字与《曹全碑》中的“不” 字,二者差别非常明显。

在隶书中,撇画也是形态多样,主要有短撇、长撇、直撇、竖撇等几种。

图5-2 隶书撇画的几种形态
从左至右:短撇、长撇、直撇、竖撇

短撇的形态与点有些像,轻落笔后,顿按后即顺势回锋。长撇往往有一个弧度,如《曹全碑》中“不”字的长撇,在收笔处通常顿按后向上顺势回锋。直撇通常较瘦且直。竖撇是竖画与长撇的合体。

图5-3 隶书撇画收尾处的笔锋变化
从左至右:《曹全碑》“尉”、“令”
撇画最要留心之处,是在撇画收尾处的笔锋变化,或者如垂露竖的收尾一样,圆浑饱满;或者笔锋微微地挑出一点锋势,如花苞初露;或者有明显的笔锋,如行草书牵丝引带;或者笔锋提起,如细枝伸出。(图5-3)

图5-4 隶书撇画收尾处的笔锋变化
从左至右:《小子碑》“见”、《孔宙碑》“孝”
当撇画与捺画在一字中,先撇后捺续接出现时,要特别注意两者之间的笔势相接相续。

书写时,撇画至收尾处,顺势一顿,借着笔势(此时具有弹性的笔锋受挤压有一种 自然外弹之力),笔锋向上挑起,在空中作一外圆弧形,然后顺势落笔,逆入开始捺画的起笔动作。

从图5-5可以看出,汉简“文”字的从撇到捺的笔势关系,比碑刻“文”更为明显。

图5-5 隶书撇、捺对比
从左至右:《汉简》、《礼器碑》
隶书的撇画不难于飘逸,而难于在飘逸中见沉着。

因此,行笔时,以提笔为主的同时,还要时刻按着笔,做到飘而不浮,灵动而厚重。

原著作者:方建勋(北京大学美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北大校友书画协会秘书长兼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