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玫瑾教授:孩子心理阳光比智力发展更重要,家长要分清主次

 采菊东篱630 2019-09-06

李玫瑾教授:孩子心理阳光比智力发展更重要,家长要分清主次

有天晚上,正在沉睡的妈妈睁开朦胧睡眼,却猛然发现床头边站着一个人,实在把她吓了一跳,再一看原来是自己17岁的儿子。

还没等她先张口问儿子在这站着干什么,儿子却突然狠狠掐住了她的脖子,接着就开始殴打。

脸上已经淤青的妈妈,来不及问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只能赶快跑出家门,最后在楼下的保安室里面坐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妈妈回到家中,儿子看到妈妈脸上的伤痕后,一脸不可思议地问:“妈妈你怎么了,谁打你了?”

这让妈妈意识到孩子可能是出问题了,便赶紧带他去医院检查,看了医生后才知道,原来儿子是患上了抑郁症。

这让妈妈无论如何也无法现象,儿子怎么就突然患上了抑郁症呢?


不要让父母深沉的爱,成为困住娃的牢笼

追根溯源后,妈妈才终于明白其中原委,悔不当初。

原来是一年前,家人认为孩子在国外能接受到质量更高的教育,就把他送到了加拿大上高一。

由于家里在加拿大也没有亲戚朋友,便将孩子寄宿到了别人家中。可因为孩子的年龄还小,自理能力比较差,又语言不通,时而会遭到寄主家的讥讽。

可他又怕家人太担心自己而不敢说,只能一直憋在心里。

慢慢就变得越来越自闭,也不和别人说话,甚至不吃饭不洗澡,这就更遭到了寄主家的嫌弃。

但后来妈妈逐渐察觉到了儿子的异常,便推掉了手中的生意,直接去到加拿大,专门照顾儿子的日常生活。

可儿子的情况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改善,还出现了特别严重的厌学情绪。心理压力也在日积月累之下变得越来越严重,这才患上了抑郁症。

很多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付出了深沉的爱,却不想反倒将孩子困在了牢笼中。

以心理健康为代价的成功,果然如家长所愿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李玫瑾教授: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名牌大学重要得多

电视剧《小欢喜》就是这样的一个反面例子。

剧中陶虹饰演的妈妈宋倩,一心希望女儿可以考入名校清华或北大,还特意辞去工作做起了全职妈妈。

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她几乎全天候看管女儿。不准女儿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甚至还将女儿关在一堵透明的玻璃窗后学习。

结果换来的却是女儿逐步下滑的学习成绩,和被确诊的中度抑郁症。

妈妈宋倩的爱不可谓不深沉,她将自己人生的全部精力和希望,都一股脑倾注到了女儿身上。

可高压之下,她也失去了对女儿的尊重以及理解,让亲子间隔阂加深。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在家长高压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即使他们会达到很高的智力水平,却也可能因为心理不健康而产生负面问题。”

同时,她还强调:“孩子的心理阳光要比智力发展更加重要,而且活得快乐也大于上名牌学校。”

可现实情况却是,父母的关注点一直停留在孩子的成绩上。


如何才能做到鱼和熊掌兼得?

1)不要以爱之名给孩子强加压力

“为了你好”这四个字,几乎可以被父母用在任何说教的时候,但教育中的“食盐效应”,家长也应该懂,过犹不及。

如果不断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也就变成了强迫。

这样下去,孩子只会变得更加逆反,又怎么会朝着父母期待的方向发展?

2)允许孩子试错,而非一手包揽

失败是成功之母,任何人的成长过程都不可能做到一帆风顺,也要给孩子在成长中的试错空间。

比如可以让孩子主动加入到家务劳动中,逐步加强自理能力。

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出错而一手包揽,这只会培养出“巨婴”。

3)对孩子的看管有松有紧,才能健康成长

《奇葩说》辩手陈铭的一句话就说的十分有理。

他的大意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最好的一点,就是可以给孩子一个自己的空间,和这个空间的一切必需品。不管孩子在这个空间内发展成花团锦簇还是孤芳自赏,我都为你喝彩。”

懂得适当放手的家长,才会让孩子长出坚实的翅膀,而自由和独立也是父母所给的最宝贵的财富。

家长要记得,孩子的心理健康,远比学历名片来得更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