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我有个相当好的习惯。从来不有意或无意地翻看别人的信件,日记,手机。这里所说的别人,就是除了我自己之外的任何人。包括至亲至爱的家人。 还清楚地记得,升入小学后,做教师的父亲就安排我写日记。篇幅长短,内容好坏都可以不计较,但是每天必须得完成,然后他亲自审阅。为了鼓励我,他特意购买了我期盼的笔记本。那时的笔记本装帧简单,不过是把封皮换成比较厚的纸张罢了,骨子里和常用的作业本没有太大区别。 饶是如此,我依旧喜欢的不得了。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写日记更是彻底成为我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碰到不顺心,亦或是遭遇批评,随手也记下来。直到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起要接受检查,就赶紧把相关内容撕掉。所幸,成为班主任的父亲对日记的检查也越来越少。我心中窃喜,私下认为,是他的工作太忙了。 有天晚上,他把我叫到跟前,很直接的说,你已经长大,难免会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隐私,我很懂得这个道理。你的日记还要写,但是我不再去检查,你更没有必要去撕掉。天啊,我始终觉得处理的很干净,没想到还是被发现。想狡辩时,父亲却意味深长的表示,做错事,做坏事,哪怕做得如何巧妙,终究还会留下痕迹。做人,千万不可自作聪明。 不仅如此,父亲还告诉我,没有得到他人的允许,就私自拆看信件日记,那是违法行为。同时更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下降,是非常不可取,甚至不道德的行为。不妨想下,要是我总是偷偷摸摸地翻看你的日记,你是不是也很烦我呢?拉家常式的教育,却真的影响了我的毕生。 待到父亲驾鹤西去,我亦为人之父时,对孩子的教育就传承了父亲的方式。每次听到同学抱怨父母总是窥探自己的隐私,孩子就开心的冲我竖起大拇指,父子俩相视而笑。当然,在不少人眼里,我就是个荒诞不经的父亲。对于这样的说法,我完全不放在心上。孩子能快乐成长才最好。 社会发展到今天,到处提倡无纸化办公。信件和日记愈发的变少,手机却成为了不可缺少的物品。他不单单只有通讯功能,还成为金融支付,办公商用等方面不可替代的助手。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再有足够的钱财,就能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 不过,手机也最容易惹出来麻烦,很多私人信息都是通过他泄露出去的,有可能还涉及到商业机密。对于手机的保管,每个人都非常重视。若是不小心丢失或损坏,会带来不小的麻烦。至于偷偷翻看别人的手机,更容易让人鄙视,是绝对的动机不纯。 在家里,哪怕是妻子的手机,有电话打来,我都是喊她亲自接听,从不替代,那些短信之类的,我也从不去翻看。妻子很是疑惑,总是调侃说,你对我挺放心的啊。我回敬她,这和放心不放心没有毛线的关系,是人和人之间最起码的信任和尊重。即便是成人,谁的心灵深处还没有个私密的空间啊,那是容不得别人随意踏入的领地。 还有这样的说法,一个人知道的事越多,越容易烦恼,甚至能达到性命攸关的地步。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那些觉得掌握别人很多隐私的人,不消说违法,对别人不尊重,更会给自身带来很多潜在的风险。到那个时候,恐怕后悔都来不及了。(文/孙新合) |
|